分享

踪凡:新世纪之初的赋集编纂

 尔雅国学报 2021-01-27

赋是中国古代韵文(诗、赋、词、曲)之一体,也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她肇始于战国,兴盛于两汉,绵延至明、清,产生了数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唐、宋、清三代,律赋还成为科举考试或馆阁考试的重要内容,因而为文人士子所青睐,影响十分深远。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赋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远远落后于诗、词、曲的研究。令人欣喜的是,21世纪初的十余年间,赋学界推出了几部重要的赋体文学总集,为新世纪的赋学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文献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即略作评介。

一、龚克昌等《全汉赋评注》(全三册),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该书凡101.6万字,是第一部对两汉时期所有赋作进行注释与评点的著作,具有鲜明的开创性、资料性和学术性。该书共评注汉赋70家,195篇,始于陆贾《孟春赋》,迄于祢衡《鹦鹉赋》,不含建安赋。(《子虚》《上林》计1篇,题为《天子游猎赋》。)该书不仅将前人未曾注及或不屑一顾的小赋、残赋、残句全部纳入注释的范畴,而且还注意搜集最新资料,将尹湾汉墓出土的《神乌赋》也收入书中并详加注评;至于仅存篇目的赋作,也略加介绍,以供参考。每篇赋分为作者小传、正文、说明、注释、辨析五个部分(有些赋作略去作者小传与辨析两部分)。“作者小传”简介作者的一生行事、思想倾向与主要著作,是我们理解赋作的前提;“说明”交代正文出处,赋篇的创作原委、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文学史地位等,其中颇多中肯、精当的见解;“注释”简要明晰,周备通达,不作繁琐考辨,但有时进行必要的征引;“辨析”则对于围绕该赋的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发蒙解惑,创见颇多。《全汉赋评注》为我们阅读汉赋作品提供了全面的、可靠的而又十分有用的资料,它既便于一般读者阅读欣赏,又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与资料性。该书修订版更名为《两汉赋评注》,篇目增至75家,205篇,2011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全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该书凡169万字,对两汉时期(含建安)的91位赋家、319篇赋作分别进行校勘、注释和评析,始于陆贾《孟春赋》,迄于张升《白鸠赋》。其实,早在1993年,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先生就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全汉赋》一书,辑录、校勘汉赋作品83家,293篇,筚路蓝缕,功不可没。20年后,著者又推出《全汉赋评注》一书,不仅纠正了《全汉赋》的文字错误,而且继续辑佚,将作品增加到319篇,辑赋数量空前完备。此外,著者还为每篇赋都撰写了作者简介、校勘和注释(其中校勘部分大多因袭《全汉赋》),又在赋末增加“历代赋评”一栏,辑录历代学者对本赋的评论,为读者欣赏该赋提供引导和凭借,也为研究者省去许多翻检之劳。书末附录包括《<汉书·艺文志>汉赋目录》、《辨疑》、《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全汉赋·前言>》、《汉赋评论者简介》、《本书校注者简介》等。该书不仅内容丰富、规模空前,而且体例严谨,资料详赡,并且使用繁体字排版,为学术界研究汉赋提供了十分可靠的资料,是汉赋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三、龚克昌、周广璜、苏瑞隆《全三国赋评注》,齐鲁书社2013年版。该书凡82.6万字,是第一部将三国时期所有辞赋作品进行全面汇辑、校注、评析、研究的重要著作。著者吸收了俞绍初《建安七子集》、吴云《建安七子集校注》、赵幼文《曹植集校注》等研究成果,继续辑佚,共得三国时期(含建安时代)赋作53家,282篇(含残篇、存目)。编撰体例沿袭《全汉赋校注》,每篇赋均有作者介绍、赋文、说明、注释、辨析五部分内容(有些赋作略去作者简介和辨析)。其中“注释”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内容最为丰富,但每个词条都言简意赅,准确凝练。“辨析”一般文字不长,但是皆有为而发,针对性很强,或辨作者,或考年代,或纠讹误,或探赋旨,或梳理题材源流,或分析艺术贡献,或进行学术论争,或抉发赋史意义,内容丰富,观点深湛。

四、韩格平、沈薇薇、韩璐、袁敏《全魏晋赋校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本书凡91万字,是一部在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校魏晋赋的基础上,予以辑佚、校勘、注释的魏晋赋总集。该书上继费振刚等《全汉赋校注》,收录三国(不含建安)、两晋时期148位赋家的664篇赋作,分为“三国·魏”、“三国·吴”、“晋朝”凡三大部分、厘为七卷,体制庞大,规模空前。该书严于文体之辨,只收以“赋”名篇的作品,不收辞、颂、七、连珠等具有赋体特征的韵文;至于作家排列顺序,则大致依从严可均《全三国文》和《全晋文》而略作调整。对于每篇赋,著者都撰写了作者简介和校注,“校注”的第一条即交代本赋校勘所用之底本和校本,体例甚为明晰。尽管该书在繁简转换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且没有为每篇赋撰写题解和评析,但作为第一部全面辑校、注释魏晋赋的著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为学术界研究魏晋赋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简宗梧、李时铭主编《全唐赋》(全八册),台湾里仁书局2011年版。该书约230万字,专门收录唐五代时期的赋作。除了以“赋”为名者外,酌收七体、骚体和其他赋体杂文。例如卢照邻,既收录其《驯鸢赋》、《穷鱼赋》等5篇赋,又收录其《五悲文》、《释疾文》、《对蜀父老问》、《狱中学骚体》等4篇赋体文,总数为9篇。所收作家及其赋作,大致以《全唐文》所录为范围,并参考周绍良《全唐文新编》、陈尚君《全唐文补编》所补。本书以赋系人,以年代先后为序,其世次大都依照《全唐文》。经核查,本书共收录唐五代赋家573家(阙名计1家),赋作1714篇。各赋均有作者小传、正文和校勘记三部分。例如首篇为李世民《小山赋》,先介绍李世民生平,单独一页;次页起移录《小山赋》全文;校勘记凡14条,以页下注的方式排印。校记第一条云:“本篇以《全唐文》卷四所载为底本,以《文苑英华》卷二七、《历代赋汇》卷二二、《初学记》卷五、《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山总部》卷五所收参校。”赋末以括号的形式揭示校勘者姓名“简宗梧·林锦婷”,责任明确。通查全书,大都以《全唐文》为底本,以《文苑英华》、《历代赋汇》、《古今图书集成》为校本;《全唐文》不收者,则以他书为底本。体例较为谨严,校记亦十分详尽。但编者似乎过于依赖以上4种文献,超出4书之外者较少,因而尚有进一步辑佚的空间。书前有张保隆序、简宗梧序、李时铭《编校记》和《编校说明》,交代编纂的缘起、过程、体例和方法;书后附有《通同字、异体字表》、《参引书目》和《作者、篇名索引》,以便检核。本书是第一部专门辑录唐五代赋的大型断代文学总集,为研究者查阅、利用、研究唐五代赋提供了方便。

六、曾枣庄、吴洪泽主编《宋代辞赋全编》(全六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该书凡216万字,其中卷一至卷三十辑录两宋“骚体辞”,凡848篇(组诗按多篇计数);卷三十一至卷一百专门辑录“赋”,凡1276篇。全书共收辞赋2124篇。其实该书“骚体辞”部分,并不限于楚辞体,而是包括了歌、谣、吟、引、词、操、箴、铭、赞、颂、祭文等不同文体,编者在《凡例》中称,大凡使用“兮”字者皆予以选录。例如卷一“骚体辞”前5篇作品是:张咏《师凤谣》、《白驹谣》、田锡《春洲谣》、柳开《袁姬哀辞》、阮昌龄《录民词》,实际上都是诗歌,可见其泛滥无际,失于铨选。对于“骚体辞”,编者按照作家先后顺序加以排列;而对于“赋”,则按照作品的表现题材分类编辑,体例并不一致。该书将两宋“赋”分为35类:天象、岁时、地理、都邑、治道、典礼、祥瑞、文学、武功、性道、农桑、宫殿、室宇、器物、音乐、服饰、饮食、书画、巧艺、仙释、怀古、寓言、草木、花果、鸟兽、鳞虫、言志、感时、怀思、行旅、旷达、颂美、讽谕、情感、人事。其类目与顺序皆与《历代赋汇》略同,因袭之迹十分明显。曾枣庄先生曾主编大型散文总集《全宋文》(360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影响巨大。本书的编纂,即以《全宋文》所辑之“赋”为主要依托,吸收《全宋诗》、《全元文》、《历代赋汇》的成果,排比去重,并且与宋人别集、文章总集和其他相关材料互相比勘,因而收录作品之完备,可谓空前。每篇作品例皆注明出处,撰写校语。至于解题、注释、评析之类,则一概阙如。书后附有《评论资料》、《引用书目》、《作家小传及作品笔画索引》、《篇目笔画索引》四项,可资参考。该书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断代辞赋总集,对于宋代辞赋、宋代文学,宋代历史文化研究皆有重要参考价值。

赋体文学总集的编纂、校勘和注释是赋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因为大多数赋作不曾有人做过校理和研究,因而难度极大。但这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以上六种断代赋集的面世,反映了老一代赋学家的学术远见和奉献精神,他们为新世纪赋体文学研究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令人钦敬。但是,对于元代、明代、清代赋的汇集和整理工作,尚需要有识之士来完成。据悉,马积高先生主编的《历代辞赋总汇》即将出版,这是上个世纪一批赋学家联袂完成的大型通代赋体文学总集,收赋7400余家3万余篇,卷帙是陈元龙《历代赋汇》的八倍之巨。书稿在出版社积压十余年,终获面世,怎能不令人额手称庆!伴随着《历代辞赋总汇》的出版,新世纪的赋学研究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局面。

【附记】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4月18日(星期五)B01版。此文发表后,马积高主编《历代辞赋总汇》(全26册,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终于面世,该书收录先秦至清末7391位作者的辞赋30789篇。详参李生龙《<历代辞赋总汇>之编纂、特色、价值与有待完善之处》(《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4期)、踪凡《马积高主编<历代辞赋总汇>的文献价值》(《天中学刊》2017年第1期)二文。此外,韩格平主编《全元赋校注》(全10册),于2016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详参周少川《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和学者自律——以<全元赋校注>为例》(《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1期);许结主编《历代赋汇》(校订本,全12册)也于2018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详参王思豪《赋用·国运:<历代赋汇>编纂与校订的文化意涵》(《济南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不再赘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