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的画潇洒灵动,意蕴生动

 三合堂小伙计 2021-01-27

11

在当代女画家中,王雅平称得上学有所本、功底扎实、学养深厚、颇具资历的一位,但她又是不肯安于现状,从而不断探索尝试,努力寻求自我面貌和道路的女画家。




王雅平:(1957—),女,曾用名王亚平,笔名阿雅,吉林长春人,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美术考级委员会高级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人物创作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2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王雅平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艺术大展,多次荣获国内外画展大奖,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先后在韩国、新加坡、美国、芬兰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珠海、长春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王雅平的作品主题鲜明质朴,返璞归真,丰厚而有意蕴。王雅平以女性特有的敏锐目光洞察生活中的种种鲜活姿态,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予以摘择,以艺术的形式加以再现。其素朴的形式下,显现出艺术家始终所秉持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原则,以及执着于寻求生活中那些让心灵有所归属、生命产生永恒感的东西。




在观摩王雅平的画作时,观者似乎站在了生活面前,从感性到理性,由外及内,由浅及深地眷顾和抚摸着自己的生活。沉甸甸的玉米棒;三五成群的孩童;麦田边的老农——这些都是生活中曾经的片段,面对这些画面似乎可以听见阵阵的笑声,窃窃的私语,可以感受到拂过脸旁的社风。这是艺术家面对生活与生命的态度,是王雅平精神世界的体现,是她心灵中某些柔软的角落。




王雅平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人们知道,鲁美向来是以严格的造型基本功教学著称的,所以她的功力很好,但是她似乎并不满足,90年代她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2007~2010年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深造,得到美术学人物画博士学位。这些年她在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做硕士生导师。




王雅平的画清新淡雅、潇洒灵动,尤其难得的是意蕴生动,虚实相生,不墨守成规。她的画风对于多年以来学院式的严守规范、不越雷池的的拘谨风格惯性,是一种突破。


应该承认,几十年来各大艺术院校的美术教学形成严格的体系和方式方法,培养了很多人才,但难免的是逐渐形成院体风格的定式,加之行政体制的僵化对于拔尖人才形成挤压,再难以有黄胄、石鲁那样的天才人物的出现。




王雅平的作画功力是很扎实的,而笔墨风格又是若不经意般的轻松自由,这当然很不容易。作为一位人物画家,关注现实和历史,努力反映鲜活的生活,王雅平是胜任的,她有一幅题为《流光掠影》(2002年)之作,画一个当代女青年,是一个洒脱自在的、穿着仔裤腰上系着外衣而目光有些迷茫的女孩。




在她身后的窑洞前同样站立着两位女青年,其中一位30年代的八路军女战士,另一位则是“文革”时期的是带着红卫兵袖章的女青年。时光的穿越,历史的纠缠,亦真亦幻的场景人物,给与观众极大的思考余地。作为女性画家,王雅平画中人物大多是当下的青春女孩,用灵动轻快的笔法、淡雅轻柔的着色,表达她胸中的印象。



这一时期王雅平笔下的女性,和青花瓷的某种意向结合起来,她称之为“青蕴”,我想青的意思是青色,是青春,是青花瓷?女性和青花瓷联系起来,也很自然的,君不见故宫展出的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洁白如玉、毫无尘疵几乎半透明的胎质,那釉色如此明净、清纯,像蓝天如大海,却又加几分深沉,如古人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怕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不禁对王雅平的想象力的浪漫,感到钦佩了。她的画里,女性气息很足,是一些静静的细弱的在哪里做梦般的小女孩,东方书卷气的女孩。这是我看到感到的王雅平的画。




这些画里有具象的人物,有抽象的图像,有更多的淡淡忧郁的梦幻般的意象。画笔松动信手,若不经意,却令人玩味不尽。都说,画如其人,我见到的王雅平,儒雅、娴静,像她的画。
——孙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