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如雨过天青色,红胜霞光日出时

 见小 2021-01-27

窑变红釉是雍正时仿宋钧窑的新品种。古人对这种经窑中焙烧后偶得之效果,但不知其理的现象称之为“窑变”,这在清代已经成为一种特色品种。

雍正帝特别喜爱仿钧瓷,这就促成了窑变红釉瓷器的创烧与后来的发展。不仅胎骨坚密精细,且胎色洁白。釉色方面“火焰青”和“火焰红”相互交融,达到了“青如雨过天青色,红胜霞光日出时”的绚丽效果。

器物一般施釉较厚,釉面丰莹润泽,有较强的玻璃质感,光亮夺目,偶见细碎开片。器物口沿处多为酱黄色或月白色,少数器物口沿为白中夹杂有浅蓝色的条纹。器物底足处一般都经过磨平加工,胎釉交界处极为规整,没有垂釉现象。圈足露胎处多为浑圆的“泥鳅背”状。官窑多有“雍正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款,民窑均无款识。

乾隆朝承袭了前朝规制,但后期逐渐有所衰落。胎质比雍正时略显逊色,胎壁变厚,使得民窑器物的胎质有很多可与官窑媲美。乾隆早期窑变红釉尚能保持雍正时红蓝色交织变幻的特点,随后演变为红蓝面积相等或红色大于蓝色的面积,达到了模仿钧窑的预期效果。乾隆时官窑器底多有“大清乾隆年制”款,民窑一般都无款识。

美品大赏:钧红釉梅瓶鼻烟壶

乾隆时期的钧红釉梅瓶鼻烟壶,器物以梅瓶的形式呈现,形神兼备。

器高7.5厘米,宽4厘米,修胎规整。器口有老修。

釉层丰厚,透活欲滴。釉质玉润,流光溢彩,乳光晶莹。釉色变化丰富,红中有青,青中藏红,青红错杂,红紫相映。

色泽绚丽夺目,凝厚深沉,变化复杂,妙不可言,巧夺天工。酣畅淋漓地体现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艺术特征。

底足施釉,有窑沾。晶莹剔透,呈现别样魅力。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