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生命在拼搏,碧桂园生生把房地产干成快消

 易简财经 2021-01-27

为了高周转,碧桂园拼了。

-

All in “高周转”,要求设计师通宵出图

4月5日-11日之间,碧桂园为了进一步提高周转速度,连续下发三份文件。

文件显示,截至3月30日,碧桂园一季度拿到195个项目,其中三四五线的有146个,已经签订里程碑计划项目平均摘牌到动工1.65个月,摘牌到开盘5.2个月,完全无法达到集团高周转的要求。

4月8日,碧桂园“高周转”专题会上,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再次表示,现在碧桂园高周转进度太慢,肯定是有问题的,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和自己部门检讨。他强调,任何部门都要围绕高周转,为高周转让路”,“高周转是我们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于是,设计部门这边也接到要求,所有三四五线城市项目必须采用标准化产品,设计院接到营销户配及设计要求后,当天内出图(通宵)。

把要求员工通宵写进红头文件,小编也是第一次遇到,这让劳动法情何以堪?

-

独特的“一万元”计算方式

杨老板非常敬业,晚上在公司开电视电话会让大家加快进度,回家的路上,也不忘工作,想办法为“高周转”提速。

图片显示,杨老板是这样算的:如果一个优秀的规划设计师拿36万每年,每月3万,十天1万。如果下午下班后接到规划图要设计,找5人通宵做出来后,连续两天假补休,也是5人X2天=一人10天,即付出一万元设计工资而已。

杨老板还指,“我以前说过,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做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事!提前每一天好处多多,而又付出多少,是不是有利可图。过去大家做的还不够好,不认真去计算,很多都没有时不我待去努力。”

一图激起千层浪,网友的讨论更是热闹非凡。

另外,有报道指,为了“节约时间”,文件还对各部门多次下达要求,比如说,原则上区域投资决策工作不允许到总部进行汇报,须通过视频方式与集团投资决策中心沟通;项目主要精力应放在报规报建工作上,不得浪费时间及差旅费,可通过视频的方式与设计院沟通等等。

为了提速,全员出动,人力部门自然也不例外,下班就离开的部门,不能增补人员,还要重点关注。

-

疯狂的碧桂园速度

为了加速“高周转”,碧桂园还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惩措施,主要是针对项目总的。

措施规定,如果项目摘牌即开工,奖励项目总20万;摘牌后第21天开工,罚款1万,逐天递增;40天开工,罚款20万,41天开工即撤职。

开盘工期≤3个月,奖励20万;超过5个月得罚,工期在6个月到7个月之间,罚款20万;工期大于7个月,撤职项目总。

5个月,意味着什么?北京商报报道,有相关人士指,从拿地到开盘各地情况有所不同,但可以平均达到6-9个月,这在行业内已属于领先。通常主流地产商的拿地开盘周期则在8-10月。

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专家孟祥远在微博上直言,“碧桂园已疯,也会把同行逼疯!房地产越来越难做了,利润也越来越薄。碧桂园高周转已经登峰造极了,房地产行业还有工匠精神吗?”

不过,碧桂园自身对此是很有自信的,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有高周转才能加快现金回款、降低资金成本。杨国强也曾表示:“高周转是抵抗认可风险最有效的手段。”

照这样的速度下去,说不定杨老板真的能把房地产干成快消品。

有媒体报道,杨国强对企业规模有着执着的追求,他心中的理想对标企业是麦当劳与沃尔玛:在标准化方面学习麦当劳,在薄利多销方面学习沃尔玛。在高周转的发展模式下,项目只要每平米能赚到100元,杨国强就愿意做。他曾说过,如果喜马拉雅山上有这样的机会,他也会去。

-

如何解决高周转带来的“并发症”

然而,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不少人担忧,碧桂园要如何解决高周转带来的“并发症”?

实际上,2018年才过去四分之一,碧桂园已经收到不少投诉。

1月,江苏盐城碧桂园因房屋装修质量太差,业主愤而发文指责其坑人;

同月,郑州碧桂园55号、56号业主则发现所订购房子的主体沉降、室内墙面大面积开裂问题,在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拉出横幅维权;

3月,江苏太仓碧桂园48位业主投诉,称其购买的商品房,在交房时精装修情况与宣传有巨大差异,涉及整栋7号楼108户居民。

在广东韶关市的网络问政平台,大批消费者投诉碧桂园新楼盘不给公积金贷款、房产证办证时间太长、拖拉缓慢以及房屋渗水、质量问题……

-

为了“高周转”,就能把加班变常态?

有业内人士指,碧桂园之所以如此急迫要“高周转”,主要还是因为去杠杆导致资金匮乏,以及资金越来越贵。

现在货币政策收紧,房企融资会越来越困难,购房者要拿贷款也越来越难,房企现金流压力大,三四五线城市没有人口回流和产业兴旺,对房企业绩支撑力度更是有限。像碧桂园这样的企业,要准备过冬,所以更要在严冬来临前抢时间。

小编混新媒体圈,也是加班常客,有时也被老板拉去加班,毕竟市场竞争激烈嘛,也算是可以理解的,小编在腾讯、阿里的朋友,也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11点。但明文下达通宵加班,还是首次听闻。

过分加班、透支创始人自己和员工,不可能带来公司持久的竞争力。社会历史其实已证明了这一点。早期欧洲的工业化常伴随着对工人最残酷的剥削,每天工作18个小时都有,但随后,雇主们开始意识到员工大量反抗,降低了工作效率,于是逐步建立起现代文明的工作机制。

毕竟百年基业,都是以人为本,不是以人为零件为本。小编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不仅是事业,还有生活,刚毕业的单身人士可能会比较多加班,但每一个人终将走入家庭,而家庭的和谐是需要时间去维系的。

关 于 本 文

  • 请WX搜索“易简财经(ID:ejfinance)”关注我们

  • 作者:简小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