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阅读》:关于高效阅读,你需要知道的5个方法

 书语人间 2021-01-27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31本书

《深度阅读》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深度阅读》



想比别人读得更多,比别人读得更精,读完后马上能够用工作,却发现自己时间有限,实在抽不出那么多时间来读书那么,我想告诉你的是,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因为还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所以,你才会一翻开书就头疼,读完一本书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结果还发现读了跟没读没什么两样。


那么正确的读书方法都有哪些,又分别该如何建立呢?和灵遥一起翻开这本《深度阅读》,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01.
方法1
建立起以「读书」为主的生活方式

现在的我们正身处一个不断被剥夺读书时间的时代。

且不说忙碌的工作与社交,会让我们抽不出时间来读书;互联网与智能机的普及,还会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更有趣的东西,如,B站里的番剧、抖音里的段子、Switch里新出的游戏……

这些新玩法,毫无疑问会让我们沉迷其中,疏于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对自身的挖掘,像读书这种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的事情,自然就会往后排了。


因此,对于想要亲近书本,但是抽出不时间的朋友而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为自己建立一个规矩,比如,上了地铁后不看手机只看书。

你可不要小看上班、上学道路上积累起来的时间。如果定下这么一个规矩,即在地铁上坚决不玩手机,只读口袋书,那么你就朝着将读书变成习惯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不可思议的是,在你坚持这么做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人,经常能在谈话的时候,丢出几句别人觉得「哇噢~」的观点来。

相信在有了这样的变化后,你也会备受鼓励,然后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


第二步,是在家里放上一个书架。

你可以没有书房,但是一定要有书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书架上放着的书,会一直召唤你说 ——「我在这里哦」。

然后,你便会在遇上烦恼时,翻上几页书,任由自己在精神世界里遨游,不仅心绪会变得更加宁静,处理事情也会变得更加地得心应手。

因此,放上书架,每天能够看到书籍,这样的生活十分的重要。

即使你摆的都是些闲杂书,但只要能够让你能够从中有所得,让你愿意亲近书本,便是你的「经典丛林」了。


第三步,是交一个能和你一起谈论书的朋友。

那个朋友,既可以是网上,也可以是能见面讨论的;只要能和你一起聊聊最近读过的书,和自己读了某本书以后的收获就好了,关键在于营造快乐谈书的氛围,一起将读书生活持续下去。



02.
方法2
增加阅读量 —— 速读的全技能

读过一本书和读过1000本书的人,他们读书的质和量当然不同。

这是因为,书是通过知识来阅读的。读书的过程,本就有着积累知识的实质性意义。你书读得越多,你的知识也就越丰富,对内容的理解就越快,你的阅读速度也会随之提高。

因此,为了达到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每翻开一本书以前,都建议你先给自己提出两个要求:第一个,是设定你读书的目的;第二个,是设定你完成读书的时间。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要求,设定你读书的目的。

设定读书的目的,就是假设要将你现在所读的内容在明天讲给某某人听。

几乎不怎么读书的人,在读书时基本都不会考虑目的,所以,他们虽然能够感受到通读完全书的过程,但如果被问起请告诉我你刚刚读过的内容时,通常会结巴起来 ——「那个……」。

若是在读书前,便被规定说要在阅读完后,向其他人分享这本书的内容,那么便会在阅读时强迫整理自己读过的内容,也就是带着思考来阅读一本书。

这样一来,哪怕一开始读的很慢,会随着日复一日的坚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个要求,是设定最后期限。

读书这一行为,实际上是由「眼睛看到文字 - 大脑对文字进行处理 - 理解吸收」这三个过程组成的。也就是说,你眼睛一次读取的文字量越大,大脑处理的速度越快,你阅读的速度就会随之提高。

因此,有效的设定,除了有阅读目标的设定,还有对阅读时间的设定,比如,翻开一本200页的新书以前,先要求自己用3小时读完这本书。

一开始你可能觉得光是读完这些文字就很辛苦,甚至在读完后,发现自己什么新的信息没有get到,但是在不断重复这一行为的过程中,大量的词汇就会变成词组,乃至段落进入到你的脑海里,让你不断地缩短自己的阅读时间,直到做到1小时一本书。


最后,是将这个两个方法结合起来。

一开始先读一本书的前言与目录,大致了解书中的内容,明确书中的重点,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阅读节奏,在重点部分适当放慢速度,加深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在能够跳过的部分,大胆地跳过。

如此以来,便能够切实提高阅读速度,读一本书的时间也能够大幅缩短了。


03.
方法3
提升阅读质量 —— 精读全技能

第三个方法,是精读。

精读,顾名思义,不外乎是「仔细地品味书中的内容,认认真真地阅读」。它很像是我们小时候在语文课上做的阅读理解,要求我们一字一句地研读书中的内容。

因此,在精读中,我们最不可或缺的技巧,便是「朗读」了。

在古代的私塾中,朗读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学习方法。老师在台上读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生们跟着重复朗读「学而时习之……

事实上,这种重复的方式不仅能让所读的内容流畅地进入学生的脑海里,还能够借由停顿、强弱的变化,加深学生对一句句经典的理解。

慢慢的,学生们便会发现,即便老师还没有向自己传授过这句话的含义,也不影响自己的理解与记忆。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朗读这个方法,来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呢?

只是读肯定是不够的,你还要在朗读时手拿一只三色笔,随时做好批注:

  • 红色部分,是你觉得重要的部分。任何你觉得重要的段落,都可以用红色的笔批注;
  • 蓝色部分,是你觉得有意思的部分,比如,新的概念、新的解释,等等;
  • 绿色部分,是你有疑问的部分,是读完以后要向老师请教的部分;

相信有了这三色笔的帮助后,你身体里与阅读有关的神经都会被调动起来,再也不会认为说阅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了。


除此以外,你还可以在与其他人谈话的过程中,适当地通过引用你批注的内容,或是向别人解释你读到的内容,来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而这个过程中,你不仅对书的吸收度就会提高,还会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越来越喜欢读书的。


04.
方法4
拓展阅读范围 —— 选书的技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是人类为了在茫茫的人生大海中行船而为自己寻找指南针的作业。

你对于任何一本书,任何一个作者,任何一个主题的喜欢都不是偶然的,它们或多或少都与那个阶段的你息息相关。

因此,选书时第一个方法,便是以「兴趣」为老师,自己喜欢什么就读什么;若是在阅读中有幸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作者或者感兴趣的主题,那就去找其它与之相关的书来阅读。

比方说,我自己便是在读了华杉老师的《华杉讲透<大学><中庸>》跟着读了他写的《华杉讲透<论语>》,彻彻底底地爱上了儒家文化。


第二个方法,就是通过别人列出的书单/推荐,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比如,我自己在找书的时候,除了自己的兴趣偏好,还会去看大出版社、书店、图书馆给出的书单推荐;期间若是在豆瓣上遇到了有意思的书评人,还会特意点一个「关注」,翻一翻Ta以前读过的书。


第三个方法,是用好网络购书平台的推荐。

在互联网发展以前,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十分有限的,基本上就靠的是周围人的推荐,和在书店的盲选。

而到了今天,只要利用专业的购书网站,便能够利用大数据下的推荐机制,选出自己可能会感兴趣的书了。

比如,我买的那本《如何读史记》就是在买《史记》的同时,根据大数据的推荐买的,结果发现还蛮有意思的~



05.
方法5
让读书成为武器 —— 输出全技能

输出能力,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几乎如出一辙。

现代社会中,交际能力,绝对不可或缺。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上,只要在与人的交际中它就能够成立。尤其是在工作中,如果缺乏有效的交际能力,无论是多么出色的方案都难以取得成功。


事实上,想要提高自己的交际力,最好的方法,便是把它与读书联系起来了。

具体来说,就是在谈话中养成将读过的内容带入话题的习惯。比如,你可以和别人说,「哦,我想起来了,XX书里是这么说的」「XX人这么写过」。

这样做,就能够让别人觉得「这人读了不少书,应该是个爱学习的人吧」,交际的格调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你也能够因为读书这件事带给你的积极影响,更加地喜欢读书了。


第二点,是通过不断读书这个方法,来提高你的「发言能力」。

在聊天的过程中,如果仅是认真倾听,却无法抓住本质,是很难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

为此,我们要养成边倾听,边记录关键词的习惯,也就是一边听别人说话,一边考虑自己待会儿要说些什么,问些什么。

这个能力,也是能够通过读书来提高的,你一旦习惯了一边阅读纸面上的文字,一边思考这些文字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能够怎样把它们运用在生活中,便不会在与别人沟通时就不会感到两眼一抹黑了。


第三点,是通过不断阅读这个方法,来吸收新概念,提高你的「创造力」。

我们通过书本接触一个新的领域时,很容易便能够get到许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概念,比如,建立在个人信誉上的「私域流量」。

这时候,你便可以找出一个小本本把它们都给记录下来,然后在和别人谈话时,让它们穿插其中,提升整场谈话的格调。

毕竟,我们会找人聊天,不还是因为对方有新东西能带给我们嘛~


最后一点,是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我见过很多书面表达能力很强的人,都是饱读诗书的人。

这是因为平日里的大量阅读,让他们在脑海里积累了许多与主题相关的素材,于是这也让他们在文章要写,通常能够文思如泉涌。


虽然有人会说不会写文章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在口语化表达中,把自己想说的说清楚就好了,但是就合作者来说,谁都愿意与效率更高的人合作,干性价比最高的工作。哪怕对方性不是很好,只要不给自己增加负担,也是工作中的好伙伴。

反之,一个人若是不具备书面沟通的能力,哪怕性格再好,很有可能会被边缘化,失去一些很好的机会。

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严厉,但就是社会的现实,所以我们必须要牢记这一点,用心读书。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祝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