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培诚:河间耄耋老人编纂词典

 国学守望者 2021-01-27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贾培诚:河间耄耋老人编纂词典

                           李莎

   83岁的是河间市束城镇南召村人,这位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已潜心研究汉语词典几十年,用32年的时间完成了《结构词典》编纂,也就是现在的《实用汉语词典》。

            贾培诚编词典常常彻夜不眠

  20多年来,贾培诚和黎锦熙先生来往书信100多封。信中,先生悉心指导他学习语法,及时给予鼓励和疏导,由此他进步很快,成了黎锦熙的校外学生,并且在老师的鼓励下,编写《结构词典》。为了实现老师“希望你在词坛大放异彩”的期盼,贾培诚投入了一生的心血。贾培诚编写的《结构词典》,几经更名,最后确定为《实用汉语词典》,并于1992年出版。

   贾培诚是我国第一个提出“全方位释词”的人,并且执笔修订了几十年。所谓“全方位释词”就是从“义”和“用”两方面来编写词典,既讲词义,又讲用法。《实用汉语词典》出版后的十多年间,我国一下子出版了十本权威性词典,其中八本把“用”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这对国人学习汉语是个良好的导向。

  83岁的贾培诚是河间市束城镇南召村人,这位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已潜心研究汉语词典几十年,用32年的时间完成了《结构词典》编纂,也就是现在的《实用汉语词典》。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收他为校外学生,二人25年通信100多封,这也成为他钻研词典的强大动力。他创造的“全方位释词”,在中国词典界至今无人超越。

   通讯员齐斐斐 田秀娟 边铁曙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代晴

         黎锦熙先生鼓励他“大放异彩”

  黎锦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语言学家、语法学家、词典编纂家,曾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说起和黎锦熙先生的不解之缘,贾培诚心绪难平……

  贾培诚自幼喜爱文学,十几岁便读了不少中外典籍,知识储备丰富。1951年,17岁的贾培诚考入廊坊市大城师范后,像着了魔似的,天天泡在学校图书馆的书堆里。他尤其偏爱语法课,对语法、词汇等很是着迷。有一次,上语法课,课本上有个例句为“刘司令上了船”,贾培诚认为上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所以这是一个病句。下课后,他和老师同学们讨论一番未果。执拗的贾培诚想起了词典界的泰斗黎锦熙先生,索性大胆给先生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七八天后,他惊喜地收到了先生的回信。

 “1953年10月3日,先生回信的日子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贾培诚回忆,虽然亲笔信上不长几行字,但他念下来,身上的单衣都湿透了。就这样,先生的一封信燃起了贾培诚的激情,从此他便投入到研究词典的工作中。

  20多年来,贾培诚和黎锦熙先生来往书信100多封。信中,先生悉心指导他学习语法,及时给予鼓励和疏导,由此他进步很快,成了黎锦熙的校外学生,并且在老师的鼓励下,编写《结构词典》。为了实现老师“希望你在词坛大放异彩”的期盼,贾培诚投入了一生的心血。贾培诚编写的《结构词典》,几经更名,最后确定为《实用汉语词典》,1992年终于出版。拿着这本沉甸甸的词典,老人的声音有些颤抖,“三十二年的日日夜夜,我没睡过一个整夜,几乎都是彻夜不眠。”

            首先提出“全方位释词”

  贾培诚是我国第一个提出“全方位释词”的人,并且执笔修订了几十年。所谓“全方位释词”就是从“义”和“用”两方面来编写词典,既讲词义,又讲用法。此法有两个意义,就是字词本身的意思、隐身的意思,还有具体语言环境里的用法,这样,一个字词的意义就完整了。

 “如果只讲词义,不讲用法,那么这样的词典充其量只能算是讲了一半。”老人说,全方位释词是在黎锦熙先生“句本位”的语法理论基础上创建的。《实用汉语词典》全面贯彻了“全方位释词”的理论。这本词典出版后的十多年间,我国一下子出版了十本权威性词典。其中八本把“用”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全面标注了词类,同时也“以句辩品”起来,这对国人学习汉语是个良好的导向。

  采访中,贾培诚老人很少提及他的职业。他并非专门编纂词典的所谓“专家”,而是一位基层教师。为此在出版《结构词典》的时候,因为职务问题,遇到了很多冷遇,也遭受了不少白眼。面对这些不屑的目光,他没有退缩,更没有妥协,而是凭着真才实学和顽强的意志力,坚持出版了这本词典。老人清楚地记得《实用汉语词典》新书发布会上,他穿着整齐的西装,站在台上发言的感觉。“那个时候,他们拿我的词典和《资治通鉴》相比较,我感觉到了荣誉,也觉得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贾培诚成了“名人”,各级媒体争相报道,还曾有《好梦成真》、《走进词林》两部纪实文学作品出版。《廊坊日报》和廊坊电视台、河间电视台也分别以专版和题的形式详细报道了他的卓越成绩和不平凡的故事。

           盼望百岁只为编纂词典

  在网上一搜贾培诚的名字,文章很多,对于这位一生漫步词林的人,大家由衷地赞美。他的传奇是在数十年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形成的,是在几万只蜡烛中燃烧起来的。在老人的电脑旁,摆着一本厚厚的《实用汉语词典》。如今83岁的老人,正在修订这本词典,让它更加赋予时代色彩,更加实用。

  其实这项修订工作,已经开展了13年。老人整理着满柜的词条,50多万张摞起来足有四五层楼那么高。“以前都是老伴给我整理,现在老伴腿不好了,儿子又给我整理。”他笑着说,“我们全家都跟我一起编词典。”

  80多岁的贾培诚,学会了用电脑,他笑着说“迫不得已”。因为要书写的字数太多,储存和翻阅都不方便,但是有一台电脑,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三年前,他买来了新式电脑,还配备了打印机,在儿子的帮助下学起了电脑。从开始练打字到发邮箱,从修照片到筛选数据,每一个细节,老人都把他记录下来。“我就不信学电脑还能比编词典更繁琐。”老人打趣地说。

  目前,老人的《实用汉语修订本》预计还有两年即可完工,字数将突破400万字。国内已有几家出版社有意向合作出版这本巨著。“我这辈子就是为词典而生的,希望我能活到百岁,为咱们的词典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贾培诚老人坚定地说。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手机: 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微信同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