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家娶亲 | 作者:苏胜美

 大河文学 2021-01-27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娘家侄子结婚,我排除困难回家娶亲,做了一回婆婆。
娶亲头一天,婆家开始忙碌。
序幕是张灯结彩:一排排大红灯笼挂起来,一面面小巧红旗插起来,堂屋门套间门所有门扇,喜字贴起来,彩绸扯起来,拉花拉开来,堂屋门口的果树上也挂满了红灯笼,好像天生一棵灯笼树。放眼望去,一进院二进院院院生辉,头道门二道门门门添彩。就连走南闯北见过很多世面的厨家也忙中偷闲,拿着手机拍摄这罕见的气派。
下午开始送“大衣小衫”。大衣小衫是新人结婚那天穿的衣服,一般是结婚前几天送,现在婚事简办,为少给娘家人添麻烦,和抬嫁妆放到同一天。“大衣小衫”顾名思义,应该是“大衣”和“小衫”,但是我看见的所谓的“大衣小衫”是一件红色的棉袄和一条手工缝制大腰蓝棉裤,棉裤上的针脚清晰可见。现在,谁还穿这种大半个世纪前的棉裤呢?但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没人打破,穿棉裤,辈辈富,谁不想讨个好吉利呢?甭小看这条棉裤,这还是司仪支援的呢。就连包裹“大衣小衫”的包袱也是有讲究的,蓝底白花,叠成方形。
送大衣小衫应该是家族中的男性长辈。我的弟弟虽然年轻,但是他“叔公”的身份使他责无旁贷,我弟弟和本家二叔带着“大衣小衫”以及首饰盒驱车前往新娘家里。首饰盒是一个小巧的木制盒子,盖子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二龙戏珠”和“花开富贵”。历经沧桑,盒子上的枣红颜色已经斑驳,但是岁月的洗礼依然掩饰不住这个盒子昔日的华彩。即便是搁到现在,这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叔侄二人带着“大衣小衫”和“首饰盒”,怀揣着家族的希望整整齐齐地出发了。返回后,抬嫁妆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抬嫁妆和送“大衣小衫”是不能相会的。
抬嫁妆的队伍人数有讲究,一是不兴单数,这大概也是图个吉利,我们中国人向来以偶数为吉数。二是不能太多——抬的时候不便有人空手,也不能太少——每个人不走回头路。抬嫁妆不能白抬嫁妆,婆家可是备了大礼。这大礼装在一个大礼盒里。礼盒一米多高,盛放几样礼,六个苹果,六个橘子,两瓶好酒,几包点心,最贵重的礼当属几十斤大肉。礼品装好,大红喜字蒙上,抬大盒的开始出发。即便现在有了汽车,到了村头,大盒还是要提前抬下车,由两个人放肩膀上抬着,晃晃悠悠,前呼后拥,一路风光,那阵仗可真气派。
嫁妆抬上汽车,司机绕道而行。我家乡有不走回头路的说法,为避免回头路,主家往往东头出,西头进。来来回回,鼓乐齐鸣,鞭炮声声,全村甚至几个村的人被惊动是常有的事。因此,谁家办事,不用下请帖,家家都知晓。随礼的帮忙的,不招呼自到。
晚上开始给新人铺床。铺床也是一件讲究事。我很早听说过五铺六盖,但是未曾亲身经历,今日亲眼目睹,也是人生幸事。所谓的五铺是身下铺五层,一层褥子,四层床单,六盖是指六条被子,全部码齐放在床上,等待结婚当天亲朋好友以及娘家人的观赏或是检阅。大伯哥把床铺好,在床上放四样瓜果:分别是大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现在,物质生活丰裕,人们不愁生计,闲暇之余,脑筋得到开发,想象力无限扩展,“早生贵子”的模子都被发明出来,大枣、花生、桂圆和莲子这四样果子往模子里一洒,“早生贵子”四个大字便端端正正地在床上呈现出来。
压床也值得说道说道。老辈传下来的规矩,新人的床铺要由书童先睡上一夜,寓意早生男孩,好中状元。
大喜之日终于到来。迎亲的队伍梳妆整齐。正式的迎娶女需要六男六女,一般为本家平辈或者叔婶,胸带红花。礼炮车一声炮响,十辆奥迪车组成的迎亲队伍鱼贯而行,整装出发。祖宗有训:姑不娶,姨不送。当姑的就在家里等着接亲吧。
新娘子自然早就租了婚服,盘了头,但是娘家还是要走走过程——梳头。一梳金,二梳银,三梳骡马成群。象征性的梳头寄寓着着娘家人对出门闺女的美好祝愿。是啊,虽然闺女出门成人家的人了,父母还是希望自己的闺女富贵多多,子孙后代瓜瓞绵绵。
亲朋好友越来越多,老宅新家都聚了人气。他大姑她二姑,三姑四姑和姑父,他二姨她三姨,四姨舅父和舅母。亲爷奶,亲姥爷,姑老爷,舅老爷,姨老爷,表大爷,还有姨奶坐一桌。
欢声笑语中,迎亲的炮声近了。新人到家了。大伯哥双手捧上披挂一新的斗,递于新人的公公,新人的公公恭敬上香,围着轿车正转三圈倒转三圈,美其名曰“燎轿”,寓意延续香火,香火旺盛。
新人下车,接“喜”,小姑子洒喜钱。事先预备好的喜钱、糖果和麦麸装在一个“穿着红装”的升里,小姑子瞄见新嫂子一下车,立即瞅个空,扬起一把麸和喜钱,纷纷扬扬洒向新人,预祝新人喜事连连,财源滚滚,甜甜蜜蜜,生活幸福。我小的时候在家里看人家娶新媳妇,曾经看过不少有趣的场面:新人一下车就往屋里跑,(大概是怕被麦麸洒中弄污了头发),小姑子在后面追,好不容易追上来,突然发现新嫂子个头太高,身边又傍了很多看热闹的人,眼看新嫂子要进到屋里,洒麸的任务完不成,急忙蹦跳起来,把升往新媳妇头上一撩,跑了。新媳妇越怕啥越来啥,一头麸,可真有福了。
新人接进门,拜天地,拜父母,吉时入洞房。结婚的仪式算是告一段落。
这婚,结得热闹啊,这盛世,如人所愿啊!


作者简介:苏胜美,河南封丘县人,济源沁园中学语文教师,现支教于延庆外国语学校。爱生活,爱读书,作品散见于《济源观察》《济源文学》《河南工人日报》等省内外报刊。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手机:13849531938;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