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婚嫁礼俗杂记

 三驾马车1966 2017-11-30

                               侯满昌

礼俗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民众对生活礼仪的一种传承。近日笔者就当地的婚俗通过民间走访和查阅有关资料,并结合西华本地传统民风进行整理,俗有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之说,在试述中,如有不尽不妥之处,尚请同仁不吝赐教。

旧时婚姻礼俗的内容和形式繁多复杂,姻嫁礼俗大多坚守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前提下,经过六道礼仪程序,即民间俗称的“六礼”完成的。其中第一道是“纳采”。男方请媒人去女家说媒,媒人说合要送一定的礼物,表示诚意;第二是“问名”。提亲后女方若无异议,男方要向女方问清姓名和生辰,以便占卜吉凶;第三是“纳吉”。男方卜得男女双方姓氏、命相般配,不犯大忌可以结合后,须携礼通过媒人告知女方家;第四是“纳征”。即订婚,又叫“传契”。男方要设订婚宴席,向女家缴纳聘礼,婚约自此成立;第五是“请期”。男方请女家提出成婚日期,如女家不作计较,则由男方说定或共同商定。后来演变为由男方定迎娶日期,等于现在的“送好”;第六是“迎亲”,有的称“亲迎”。吉日一到,男方备车马花轿,将女子娶回。“六礼”之中,“纳征”和“亲迎”最为重要。说“纳征”重要,是说它像现在的办理登记结婚手续一样,双方换了“文契”,等于领了结婚证,女子成立名副其实的妻子,男方成了合法丈夫,自此双方须尽夫妻之礼。说“迎亲”重要,是说在六礼之中,前五礼都是为“迎亲”打基础的,迎亲才是目的。

豫东地区的婚姻礼俗,在“六礼”的影响下,经过长期演变,大致有以下程序:

提亲:也叫说媒、议亲。

媒人(亦称“月老”)按照男女双方条件相当、门当户对、属相适合的条件进行说合。一般媒人先到女方家提婚,再到男方家议亲,征得双方同意。这种说合大多在孩子成年后进行,以前也有娃娃亲、指腹为婚这些陋俗,现已不见。

所谓提亲,也就是媒人来往于男女双方之间,传达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属相、家庭状况等信息。说亲过程中,男女双方都要找算卦的合“八字”,如果是相克之命,便不宜结婚,如属龙的和属虎的是不宜成亲的,民间有“龙虎相斗,必有一伤”之说,说二人结婚后日子过不安生,也过不到老。又如“鸡叨猴,泪交流”“狗咬鸡,满天飞”,“青龙不配白马”,“兔子见龙不长久”,“蛇见老虎如刀断”,“ 猪见猿猴不到头”,“羊鼠相逢一旦休”等,都属“相克之命”,不能成婚。此处,民间还有一些俗语,如“女大三(三岁),抱金砖”、“女大两(两岁),银钱长”、“女大一,没饭吃”、“能嫁胡茬儿、不嫁孩娃儿”等,这些说话法的意思找个大一些的对象知道操心,会料理家务。

相亲:经媒人介绍,男女双方在预定地点或媒人家中,让女方家长和男方交谈,借以观察男方人品、相貌,人品相中后,再由女方家长到男方家中相家,后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发展为男女双方直接在媒人选择好的地方见面谈话,称为“见面”。男女双方通过“见面”没有意见后,便相互交换信物,交换信物又称“换表记”,一般是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换表记后双方不得随便再去应允别人的提亲。

定亲:定亲是经过说亲后,明确双方正式成为亲戚的日子,一般选在“二、四、六、十”这些带“双”的日子,以图吉利。定亲活动比较隆重,一般女方需要备酒席由媒人作陪,招待男方,男方则由叔伯辈带厚礼到女方家,女方也以衣帽等常用之物赠送,这叫“换帖”,也叫交换彩礼。

男方意欲迎娶,其家长则带着礼品到女方家与女方家长协商定下婚期,商量“好儿”,即结婚的日子,原来婚期多选在春节的时候,现在也有定在“五一”、“十一”期间的。

“换大帖”和商量“好儿”,合起来便叫“定亲”。

“看好儿”:结婚的日子确定后,迎娶前男方要到女家去“看好儿”。看“好儿”一般走三趟,有“赖三趟”之说。一般由男方爷或叔、伯带礼品去女方家,第一趟主要是“稳好儿”,看商定的“好期”有没有变化,习惯的“好儿”日期是不准变更的,“好儿”稳好后,双方即开始准备工作,男方收拾住处,布置新房,女方准备嫁妆,多是组合柜、影电、自行车、冰箱、电风扇、洗衣机,条件好的还有摩托车、音响等。双方亲属送礼,或钱或物,谓“添箱”。第二趟“看好儿”,选在结婚前的一段时间内,这趟“看好儿”实际是商量结婚具体事宜,如婚日迎娶是男方什么时候来(民间有抢“好儿”的习俗),男方来多少个“歪脖子”(抬嫁妆的人),女方去多少送客(女方陪送嫁妆和抬礼盒的人),以及行走路线等事宜。第三次是在结婚前十天左右,此回看嫁妆,实际是对第二次未尽的事宜再补充一下。

娶亲:也叫“完婚”、“迎亲”,男家称娶媳妇,女家交打发闺女。娶亲前一天晚上,男方要现宴请亲戚邻友和迎娶时用的“歪脖子”等人,安排翌日迎亲花轿(车)的时间、路线、形式等。新房内给新郎新娘铺床,铺床人一般为嫂子,被子里装棉子,床上放小石块、木棍、砖等,嘴数着“铺个砖引个官儿,铺盖杆引状元,铺火棍引举人”,婚日男女两家均贴大红喜庆对联,用轿(车)贴红双喜字,迎新娘的轿(车)内去时坐童男,称压轿(车)孩,也叫“压车门”的。早上,男方在商定的时辰发轿(车)去女家迎娶,女子出嫁坐花轿(现多以车代轿),新郎乘轿(车)或骑马亲往迎娶也叫“搬亲”,新郎不去,由少童“压轿”称“娶亲”。迎亲须备礼品合子一抬,上栓红公鸡,人称“姻缘鸡”。

迎亲队伍到达女家村头,点放报信礼炮三响(现多以鞭炮报信息),女方听到礼信声,关门为新娘上轿坐准备,待以迎亲队伍来到大门口,即开门揖礼相迎,厅宴招待,新娘的的母亲或伯母、婶母辈对新娘多作叮嘱,多是安排一些孝敬公婆、勤快等一类的话。如“搬亲”,新郎须先叩拜祖先排位,再拜岳父母和尊辈。新娘上轿需哭,谓“哭嫁”。有嫂子辈披上盖头,哥嫂用椅子抬或由哥哥背到轿上,新娘上轿后,礼炮三响,起轿回程,女方送客则尾随在花轿之后。  

途中,凡遇十字路口、河桥或遇大树、石头,都要贴红纸剪制的喜钱,名曰“压路贴”,有些地方压“过路贴”,上写“尚父在此”。据说放了“压路贴”,诸鬼神得了喜钱便远远避开不再干扰了,现亦燃放鞭炮。新娘乘轿回到家门口时,一人持烧红的犁铧,用醋浇铧绕轿一周,有的地方转三圈,谓之“挑犁铧”,意为“避邪”,由两位子女双全的嫂子搀扶下轿,下轿第一脚要踩在事先放好的石块上,寓意进得婆家门脚踏实地过日子。轿前地上铺上席子,新娘下轿后,从席上,走到天地桌前,新娘走进大门,便有人端着斗向新娘撒喜钱及核桃、枣等,这叫撒头。

拜堂:又称“拜天地”。天地桌坐北向南设于院中,上贴大红喜字,装满麦子的斗,上插盘子称、枣枝,枣枝上挂喜钱、核桃、镜子、葱、蒜等,红纸盖顶,意寓五谷丰登、早生贵子、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新娘走到天地桌前,扶新娘子的嫂子高喊“他大哥,出来吧”,连喊三声,新郎由上屋内出来,向看热闹的人群投仍硬钱币,(用红颜色染过的)和糖块等,叫撒喜钱,之后,以新娘居上,新郎次位的位次,面向天地牌叩拜,随着司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的喊声依次施礼,礼毕,即入洞房。夫妻拜天地时须放鞭炮、奏喜乐、焚香燃表者多为儿女双全的长辈妇女担任。

拜堂后,新人向尊辈即应邀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分别叩拜,称“磕喜头”,受拜者送红包赠受头礼。

入洞房,拜堂后入洞房,新郎揭去新娘“盖头”,嫂子给新娘“上头”,梳发髻,边梳边唱“梳一梳一小窝,拢一拢地两顷”,然后“开脸”,用一纳鞋底绳子绞去脸部汗毛。“上头”和“开脸”后,新娘便不是黄花闺女了。

晚间由儿女双全的嫂子为新郎、新娘铺床,新人床上除铺一席子、豆杆、火棍外,还撒些棉花、花生、枣、核桃等,同时床腿下面安垫砖,床头底下埋砖头等,边撒边唱“撒床歌”,意思是祝新人早生贵子。晚上闹洞房,喝交杯酒,也叫“交心酒”,俗称看新媳妇,同时开始闹洞房,三天以内不分老少。闹洞房花样百出,热闹异常,边吃边闹,直至深夜,俗有“越闹越喜,不闹不发,人不闹鬼闹”之说。入睡时,同辈弟兄还有与新人同睡一床之说,说是“压大铺”。入寝后,也有人在窗外偷听夫妻俩的悄悄话,曰“听房”。

婚后第二天(有的地方为第三天)到祖坟认宗拜祖,烧香喜报。

第三天,新郎陪新娘第一次去娘家,叫回门。回门要在下午日落前赶回家,据说回去晚了,要瞎婆婆的眼,回时娘家娘要送女儿一只走亲戚用的竹篮和一把雨伞、一双雨鞋,意思是闺女常来常往的地方,也是闺女遮风挡雨的去处,不论以后的日子如何艰难,穿上娘送的鞋日子都会平平安安,一帆风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