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夜,佛山一父亲把9岁儿子拽到派出所自首,哭声撕心裂肺……

 青榄家长地带 2021-01-27



近日,有一天深夜里,佛山某个派出所门口,一名男子把一个小孩连拖带拽往里面走。

孩子的手里还拿着一袋东西,而男子则是怒气冲冲的样子。



从路上就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孩子直到见到民警还在大哭,说话都喘不上气。

“讲一下什么事?”警察问。

“我….想买东西……偷了钱。”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哭着说。



原来这么大动干戈的阵势,是因为孩子偷了家里的钱去买零食和玩具,这位爸爸希望民警能帮忙惩罚儿子,就把连人带上“赃物”来派出所了。

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所以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父母难免会很着急和焦虑。

但是对于孩子偷钱,不少家长不知道如何管教。

泰曼·约翰逊说过: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深以为然。

曾经有儿童成长研究机构做过一份调查:10岁之前的孩子是不是都有偷钱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孩子10岁前都有偷钱行为,剩余的40%是家长不知道孩子有偷钱行为,也包括家长明确表示孩子没有偷钱行为。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的童年都“偷”过钱。

但是现实中大多数孩子都成为了好孩子,这背后少不了父母的正确引导。

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会知错能改;而错误的管教方式,会让孩子迎来错误的人生。

1.
“偷钱的小孩,被妈妈打死了”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让人痛心。

一位母亲怀疑女儿偷了自己28元,气愤之下,从鞋柜上拿了塑料按摩板,让女儿趴在卧室的床上,用按摩板打女儿的小腿、手掌心等部位。

女儿被打完一直躺在床上,直到晚上亲戚发现女孩不对劲,把女孩送到医院,但是孩子没有抢救过来,失血性休克死亡了。



仅仅是怀疑,母亲就把孩子打死了。

孩子偷钱,是父母头痛又敏感的行为,但其实大动肝火去惩罚孩子,打骂孩子是最无用的教育方式。

严厉教育,可以起到一时的作用,但是起不到一世的作用。

孩子被打骂后诚恳地认错,是因为不想继续被打骂,不是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甚至在之后,孩子可能会更加叛逆,变得更“坏”。

在四川乐也就有一个因为偷钱被父亲严厉教育的孩子。

他经常偷钱,也被父亲发现过,但是每一次都是被打骂。最严重的的一次是, 15岁读初中的时候, 偷家里的钱被父亲发现,愤怒之下,父亲砍断了他一根手指。

父亲的严厉,没有让他觉得有悔恨之心,甚至是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为什么要打我?凭什么这样对我?”

“我做错了什么?我恨你们!”

孩子的健康心理被一次次的打骂“杀”死,变得更加不明是非,内心只知道很恨父母。

2018年,母亲患癌症,被砍掉手指的孩子,直接揣走家里3万多元治病钱,然后消失了,让母亲最终含恨离世。

2019年,又遇到父亲生病,主动脉夹层,需要做手术。他再次带走9万多元的治病钱,然后失联。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过:


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世界上本来没有坏孩子,但是有用错误的教育方法养出的孩子。

所以,教育不仅仅需要恐吓和认错,更应该看到背后,为什么孩子会“偷钱”。

2.
“孩子为什么会偷钱”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不满十四岁)的“偷窃”行为往往有以下几个原因:


满足生理需要,孩子有物权概念后产生了占有欲;

虚荣心驱使;

为了引起成人的关注;

行为惯性,甚至是免责机制纵容的结果。
不管是以上哪一种原因,家长在处理时,都要先去“看见”孩子,了解孩子。

每一个孩子刚做一件自己觉得不好的事情的时候都是忐忑的,而在这个心理初期是好纠正的。
在节目《谢谢你来了》中有一对母子,母亲到了上节目,才知道孩子上小学时偷钱的背后原因。

孩子11岁前在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11岁后被父母接到了北京上学。

父母花钱把他送进了北京的学校,想着孩子的读书成绩能好点。

但是孩子成绩不仅没有好,还学会了偷钱。

有一天,母亲看到自家孩子在玩溜溜球,问孩子,孩子说“同学的。”但是北京的孩子都有钱,买一个悠悠球200多,那时候她根本不舍得花200多元给孩子买玩具。

父母发现不对劲,一直留意孩子,在孩子有一次买了新玩具后,他们吓唬和打骂孩子。

孩子终于承认“偷家里钱买的。”

但是当主持人问“是因为虚荣吗?还是喜欢那个玩具?”

孩子说:“班里面放学的时候,一般都是三五成群的,我是一个人从教室里面出来的,走到大街上,也是一个人上的公交车。”

孩子没有朋友,想要以玩具为途径,结交朋友,才偷家里的钱买玩具。

孩子后面还偷钱买过手机,因为交到的第一个朋友,他有自己的手机有自己的平板,孩子担心朋友嫌弃自己抛弃自己,所以买了一个手机拉近自己和朋友的距离。

但是父母当时没有问过孩子原因,只是一味打骂孩子,打完了不和孩子说原因。

导致孩子后面还会继续偷钱,而且性格越来越沉默,和父母相处得也越来越不愉快。

斯波克说:

如果孩子偷窃,你就应该送给他一件与他所偷物品类似的礼物,让孩子知道你关心他。


如果这对父母当时关心一下孩子,看到孩子背后的动机,孩子是否不会拥有那么落寞的童年,也不会有偷窃的习惯。

一份健康的爱,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尊重与看见;一个温暖的家,任何时候都应该是爱与约束同在。

3.
如何避免孩子养成偷钱习惯?

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想要孩子成为一名君子,我们首先要避免孩子有偷钱的习惯,从预防到阻止,以下的3个教育方式值得参考:

  • 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


有一句名言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但是要让孩子体会过,孩子才会知道有多不易。

日本有一个妈妈,知道8岁的孩子偷了家里100块钱,没有责骂没有生气,直接帮儿子请了一天假,带去路边捡垃圾。

走了4公里,捡了一小袋塑料瓶,卖了10块钱。孩子累到不行,问妈妈“可以打车回家了吗?”

妈妈问孩子“你的10元钱够打车吗?”

只有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孩子才会懂得取之有道,才会尊重别人的钱。

我们平时也可以带孩子去工作的地方看看,让孩子知道父母赚钱不易;带孩子收集瓶罐去卖,让孩子体验赚钱辛苦。

  • 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很多孩子偷钱,也是因为他们“没钱”。

想要的东西买不了,父母也不给买,孩子就会想要通过其他途径得到。

李玫瑾老师就分享过,她3年级开始给孩子零花钱,因为孩子开始不需要接送,脱离自己的视线。

她认为应该给孩子零花钱,但是应该适当给,告诉他怎么花,如果花光了父母也不会给了,同时如果剩下这个钱,就是你自己的。

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零花钱,让他自己保管、支配和记账,能够减少孩子的虚荣心和不正确的心思,更能教会孩子理财。

  • 第一次发现孩子偷钱,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即使我们做了一百步预防,但是不可避免,可能孩子还是会尝试偷钱,如果第一次发现孩子偷钱处理得好,也能阻断孩子继续偷窃。

在《儿童行为心理学: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只是喜欢不是偷》的书籍中,介绍了处理的方式:

1.不要“审问”,父母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鼓励孩子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2.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侵占,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的行为就是偷,是不对的。

3.培养孩子同理心,父母试着让孩子感受别人因心爱的东西不见了的伤心难过的情绪,来诱发孩子的内疚感,更有效地矫正孩子的“偷窃”行为。

4.给孩子更多的关爱,把更多的感情都投到孩子身上,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视的,不会再去“偷”了。

从某种角度来讲,孩子偷钱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发现,才能改正。

孩子应该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充满爱和自由。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来源简介: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百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专门研发趣味小课,让孩子爱上学习。《跟着青榄,学课本中的成语》音频节目正在热播,每天5分钟,趣讲一个成语故事,帮孩子解读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成语。 


不少读者反映7:00没有收到我们的推文

其实青榄君每天都在准时推送

只是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

建议大家将「青榄家长地带」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消息啦

2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专家

厚积薄发,亲自著文传授,

有严谨的科学,也有让人捧腹的趣味

附送价值159元的音频+

价值39元的《少年时定制周历笔记本》

《2021少年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