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华:福贵《活着》,比让他死去更沉重!

 寒武幽兰 2021-01-27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披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

——余华


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读余华的《活着》,同样是是在四五年前的中学时代。细细回想,余华写活福贵,更写活了我们的人生。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情,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情;生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喜悦,死就能给人带来多大的悲伤。

其实,在面对活着这件事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福贵。只要不死,就要赤裸迎接不知悲喜的明天。活着也是我们唯一不能被夺走的意志。

福贵出场时,一个人在耕田,叫着其他亲人的名字,说是在骗牛,其实是在骗他自己,或者说,他一直在不停地怀念着。福贵这一生,享过福、历过贵,曾大起也曾大落,在生命的黄昏,他唯有一直念叨,干活才能“起劲”。而只有干活他才能活下去,为了活下去而活下去。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对于遭遇了诸多不幸的福贵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

不幸的生活里,总有人给你希望。

福贵本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吃喝嫖赌,输光了家产;在从大宅子搬家到茅草棚时,他爹离世了,也差不多算是被福贵气死的;母亲因为一大把年纪还得做体力活而生病;福贵为了去城里找大夫看病,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几经周折回到家乡,却发现母亲已经病逝,女儿凤霞因发过高烧而再也无法说话。福贵的生活,是一团不幸的乱麻,仿佛长途跋涉的旅程中尽是漫漫无光的黑暗。

但生活不会就这么堕下去,一堕到底不是生活的本色。即使年轻时混蛋如福贵,也一直有人默默地爱着他,这个人便是她的妻子家珍。

家珍本是米铺老板家的千金,福贵败光家产后,老丈人把家珍接回娘家,一年后,家珍带着半岁的儿子有庆步行十多公里,走回来找到福贵,一起辛苦劳作,勤俭持家。

他们的女儿凤霞乖巧伶俐,儿子有庆可爱懂事,一家四口在经历过磨难后的生活,倒也是其乐融融。那生命里的光,如星星之火,就差弥漫燎原之势了,这便是福贵的福和贵。

活着,便要目送离开

生活不会一直给你逆境,正如它也不会一直给你顺境一样,它要你在一次次的告别中,学会面对本来的真相。

有庆上学了,每天要跑几十里地,回来喂养家里的羊。后来他在学校长跑得了第一名,老师还说有庆能和外国人比赛。生活似乎开始欣欣向荣,越来越好。

我们的心里升腾起阵阵喜悦和期待,但那些我们最亲近的人,却又开始悄悄离去得不知其所。

得知有人住院需要献血,有庆劲劲地跑到医院去献血。轮到要抽自己的血时,他高兴地脸都涨红了,然后“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不停了。抽着抽着有庆的脸就白了,他还硬挺着。”“那时候有庆已经不行了,可出来个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是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他还不住手,等到有庆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

“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回事,只是骂了医生抽血的”,当富贵哀求医生们救有庆的时候,医生来了一句“你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

面对自己的儿子就这样离世,福贵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但残酷的是,生活除了逼着你接受,还要你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让你毫无招架之力。

落在生命里的雪,不能全部看见

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挫折,起起落落中,我们无法看清终其一生的苦痛。凤霞遇到了疼爱她的丈夫二喜,本以为这个苦难的家庭终于迎来了一点幸福,谁知凤霞在生孩子时难产大出血而亡。

福贵的妻子家珍受不了打击,在几个月后拖着病体离开人世。

这个时候,只剩下女婿二喜、外孙苦根和福贵三人。

在外孙苦根四岁那年,二喜在干搬运这活时,被两排水泥板夹死。

苦根七岁,那回,福贵给苦根摘了半锅新鲜豆子,放了盐煮着吃,等福贵傍晚回到家,发现苦根吃豆子撑死了。

福贵很是后悔,觉得他自己老昏了头,给苦根煮了那么多豆子,害死了苦根。

福贵最爱的人,都被他送走了。既有相扶相伴的妻,也有延续血脉的儿女,福贵仿佛一夜间白头,苍老得只剩下一副皮囊。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啊,不断地失去,福贵除了自己,再无所有。

《活着》以第一人称角度出发,讲的是作为游客的“我”途遇老农民福贵,并由此邂逅了他一生的故事。。

“我”和福贵的相遇,让“我”对以后收集民谣的日子充满了快乐的期待,“我”一度以为在这块土地上如福贵一般的人比比皆是。而事实上,“我”在此后,再也没有遇到任何一个像福贵一样,可以如此清楚讲述自己过往的生活。

福贵的生活,是世俗中千千万万人生活的缩影,喜怒悲欢,总有经历,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在这故事中感叹世事无常和世态炎凉,而是学会获得承受生命所有一切好的和不好的馈赠。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余华说:

活着不为什么,只是活着。

文|京华

图|网络

编辑|京华

《林清玄散文集》——沁入文字中的高雅品味和水晶般纯净的心

《百年孤独》:孤独的存在,是提醒我们珍惜眼前

柴静:十年《看见》,人强大了才能变软!

绿子,戳你一筷子痛不痛?

寒武幽兰

充盈着文学理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