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宋元文学之一:北宋诗文革新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1-28

中国宋元文学之一:北宋诗文革新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统治中国三百余年。历史上称宋高宗南渡(1127年)以前为北宋,南渡以后为南宋。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宋代,农业生产发达,工商业也有空前的发展,然而金人的大举入侵断送了这种繁荣。与汉、唐的扩大疆土的开国相比,宋代似缺乏" 四方之志" ,所以宋人慨叹国耻国难的作品几乎与王朝同时出现;靖康之变以后,悲愤的基调一直响彻在宋代文学之中,爱国忧国情绪是空前的。宋代文学仍以诗、词及散文占主导,诗词方面流派众多,尤其词的成就辉煌,婉约派与豪放派交相辉映。  

诗坛清除西昆体的影响之后,也走上健康的道路。宋代散文随着道学的影响加深而趋于浅显易懂,而诗歌却随着江西派势力的扩大而趋于雕琢博奥。古文运动的成果在宋代有了新的发展,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家都在北宋。在民间说唱歌舞艺术基础上产生的戏曲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宋杂剧为古代戏曲的雏形。在说话基础上产生的话本,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发端。  
元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以蒙古贵族为主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经历了89年。元朝地域辽阔,各民族联系密切,中外往来频繁,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期,诗、词、散文的重要位置被戏曲、散曲、小说等文学体裁所取代。杂剧、散曲合称" " ,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宋词并称为" 元曲" ,元代为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杂剧文学剧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成熟阶段;散曲为元代的流行歌曲,是词的通俗唱法,为新兴的诗体。元代的诗、词、文在文学史上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北宋初期的文坛主要承袭五代的文风。诗坛有白居易体、晚唐体、西昆体。王禹偁在诗坛主盟一时,他主张师法白居易,推崇杜甫,他较长时间做过县官,了解民情,又具有社会责任心,所以其诗作常触及社会弊端,同情劳动人民,如《对雪》一诗,由茫茫大雪联想到运送军粮的民伕和边塞战士,并为自己不能为此尽责而自责。他还注意民俗民歌,《畲田词》五首用民歌调写成。王禹偁和柳开都是北宋初年提倡古文的作家。晚唐体作家中林逋最为有名,他隐居杭州西湖,有不少咏西湖风景的诗,尤其喜欢咏梅花,如《山园小梅》,很有韵味。西昆体因杨亿编集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诗集中的五分之四为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的诗作,这个诗派注重音节铿锵,词采精丽,还爱用典故以显示功力。西昆体因过于雕琢和掉书袋,以流作源,失去生命力。他们的散文风格也晦涩与堆砌词藻,同称西昆体。 

 
欧阳修(1007-1072 年)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为开一代风气的宗师。在经学方面,欧阳修对《易》、《诗》、《春秋》都有研究,开启了" 新义" 解经的新学风。在史学方面成绩突出,他奉诏重编《唐书》,又独自编写《五代史》,总结历史为当代借鉴。《六一诗话》为诗歌评论方面开创了新形式。欧阳修继承韩柳传统,适应北宋政治改革的需要,领导了诗文革新,人称宋代的韩愈。他同样认为道对文起决定作用," 我所为文,必与道俱" ,甚至提出,有道之士,并不一定能写文章,而道又以文传;但他并未把道与文等同,要求文章" 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 ,提倡" 文简而意深" ,主张平易自然而反对奇僻险怪。欧阳修的散文成就很高,他不但提出了影响一代文风的理论主张,而且创作了优秀作品。他的政论文理直气壮,曲折流畅,很有气势。《五代史.伶官传序》为名作,写得抑扬顿挫,提出人事的作用,阐明"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道理。他的记叙文质朴醇厚,裁节有法,并富有感情色彩,如为父母墓写的碑文《泷冈阡表》平易而情浓。著名的《醉翁亭记》如同一首散文诗,以滁州山中四时景色的优美及朝暮的变化,特别突出" 山水之乐" ,表现他虽遭贬谪仍能保持宽厚胸怀,与民同乐,显示出积极向上而富于大节的气度,语言流畅自然,一唱三叹,表达作者旷达的心境。《秋声赋》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多种比喻具体描绘秋夜的声音,并进入深沉的思索。它打破了六朝到唐代的赋格,是" 古文家" 赋的成熟之作。欧阳修的诗歌也开北宋的诗风,主要是" 以文为诗" 和形式自由,语言自然通达,如《啼鸟》、《晚泊岳阳》等。欧阳修的词也很著名,他上承晚唐遗风,与冯延已相似,他作了二百多首词,大部分为离别相思之作,感情真挚,语言简洁畅达,在词史上有一定地位。  
与欧阳修在政治主张和文学创作上有共同之处的范仲淹(公元989- 1052 年)重视文章的风化作用,认为文章应" 不专辞藻,为明道理" ,他著名的散文《岳阳楼记》为贬谪邓州时作,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抒发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精神境界。他的边塞词意境开阔,悲壮沉郁,一改词常描写风月男女的习惯。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齐名的诗人,但各有特色。苏舜钦为古文家,同时善于草书,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诗有高昂的激情和爱国忧时的感慨,雄放不羁,意境开阔。梅尧臣的诗歌主张" " " " ,提倡诗"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要富有意境,其诗作笔触细致,颇有新意,他对宋诗的发展有开拓之功。  
王安石(1021-1086 年)散文和诗歌是他的艺术主张" 文贵致用" 的体现,散文有各种体裁,以议论文最出色,如《答司马谏议书》,当时的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指责王安石的变法是" 侵官" " 生事" " 征利" " 拒谏" ,王安石以此文予以回击,文章理足气盛,言简意赅,表现作者的进步思想,他的政论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简洁,有种刚毅果断的政治家气质。王安石的记叙文亦有佳作,如《游褒禅山记》夹叙夹议,用笔曲折,寓意深远。王安石的诗歌与杜甫诗相近,不少诗表现了要求改革时弊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如《河北民》写河北地区人民的苦难。他的咏史怀古诗篇都有所寄托,著名的《明妃曲》有不少名诗人写了和诗,勾画了明妃的形象及她对家国的怀念,并流露出不为人理解的慨叹。王安石的抒情写景诗名篇不少,《江上》、《泊船瓜州》均以精巧的形象来营造清新的意境,平易近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