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本中的蝌蚪:变化中的“变”与“不变”

 成都书语 2021-01-28

最近带孩子们读哲思绘本,首先从认知自我开始,选了《你想变成什么》这本书。

书中的瑞贝卡想变成鱼,

鱼想变成猫头鹰,

猫头鹰想变成鳄鱼,

鳄鱼想变成巨嘴鸟,

巨嘴鸟想变成变色龙,

变色龙想变成猫,

猫想变成瑞贝卡。

还想搭一本书,就想到了《你在开玩笑吗?》。

这两本书都有相同的架构,循环圈。

可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这本书。于是就在书架上慢慢地翻,最后相中了李欧·李奥尼的《鱼就是鱼》。

《鱼就是鱼》不仅与《你想变成什么》契合,比起《你在开玩笑吗?》,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关于自我的认知,关于我们所存在的世界的思考。

《鱼就是鱼》里面的主角是蝌蚪(青蛙)和米诺鱼,这让我想起法兰克·艾许的《月亮小熊的宠物》里小熊的宠物是蝌蚪。《蝌蚪的诺言》里面的主角也是蝌蚪(青蛙)和毛毛虫(蝴蝶)。

作家们为什么喜欢选择“蝌蚪”当故事的主角呢?

蝌蚪在长大的过程中身体会发生变化。最开始在水中像鱼一样用尾巴游、用鳃呼吸,然后长出后腿、前脚、尾巴消失,既可以在水中生存,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蝌蚪成长中的“变”,给他自身带来了变化,也影响着周围的世界。

《鱼就是鱼》中的鱼听了好朋友青蛙对陆地上生活的描述,想象着鸟、奶牛、人的样子后,想亲自体验、一探究竟。

鱼费了很大的劲跳上了岸,却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最后在青蛙的帮助下回到水中的鱼说:“这是全世界最美丽的一处,鱼就是鱼。”

“变”的是什么?

蝌蚪变成了青蛙,他离开了池塘,到陆地上去探索了不一样的世界。

米诺鱼成熟了,他听了青蛙对外部世界的讲述以后,有了探索外部世界的想法,差点丢掉性命重回池塘以后对自己的世界又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不变”的有什么?

米诺鱼依然生活在池塘,米诺鱼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中始终有自我的痕迹。

当然不变的还有“青蛙就是青蛙,鱼就是鱼”,以及他们之间不变的情谊。

《月亮小熊的宠物》中小熊和小鸟在池塘发现了“可爱的小鱼”,给她取名“扑通”。

小熊和小鸟喜欢看扑通游泳、吹泡泡。小熊和小鸟玩的时候、吃东西的时候、在花园干活、去购物的时候都带上扑通,直到她变化了。

小鸟说“扑通长翅膀了”,小熊说“扑通长爪子了”。两位好朋友起了争执,认为“小鱼”都会长成自己的样子,扑通被他们放回了池塘。

小熊和小鸟各自玩耍,等待着扑通给他们答案。

扑通既没有长成鸟,也没有长成熊,她长成了青蛙。她成为了她自己,也成为了小熊和小鸟的好朋友。

《月亮小熊的宠物》中小熊和小鸟对“鱼”的变化有了不同的认知,他们的判断和推测都从自身出发来预测未来的发展。

正是蝌蚪的“变”引出好朋友之间对周围世界认知的分歧,产生了矛盾,最后又和好如初。

“不变”的是什么?

是小熊和小鸟的彼此想念。

在“变”与“不变”的交织中,小熊和小鸟对“朋友”有了更深层多面的认知,彼此之间的友谊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

《蝌蚪的诺言》中蝌蚪和池塘边的毛毛虫对上了眼,彼此相爱了。

毛毛虫是蝌蚪美丽的彩虹,蝌蚪是毛毛虫闪亮的黑珍珠。

蝌蚪长变了,毛毛虫责备、埋怨、哭泣,却依然不能改变蝌蚪的变化。毛毛虫哭着睡着了,它不知道闪亮的黑珍珠已经变成了青蛙,青蛙也不知道美丽的彩虹已经变成了蝴蝶。

结局如何?青蛙张嘴吃掉了找寻他的蝴蝶。呈现现实真相的结局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冲击。

变是必然的规律。

天气在变,季节在变,世界时刻在变。面对变,毛毛虫该如何思考和行动。

在变化中是否还存在着不变?

认同和接纳彼此的变与不变,是爱的一部分。

爱是流动变化的,没有变化的爱是不存在的。

他们爱的是对方,还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结局有些残酷,青蛙还在等待心目中的美丽彩虹,而他的所爱已经被他吃掉。

不变的是诺言,变化的是现实。

为什么会选择蝌蚪成为故事的主角?

因为变化中有了冲突,从而产生了精彩的故事。

故事又引导我们思考那些不变的人生道理。

- The End -

图文   /   静谧听铃

编辑   /   Bess

成都书语

公益\儿童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