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斋 • 一鉴斋

 一鉴斋 2021-01-28

上古时候,人们读书大多选择安静雅致、朴素清幽之所即可。至春秋,诸子百家兴讲学之风,所择之地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场所,这是书斋的雏形。真正意义上的书斋出现,是西汉杨雄的“玄斋”。唐代王勃 《赠李十四》有云:“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宋代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有曰:“白日且犹自可,黄昏后是甚活?对冷落书斋,青荧灯火。”

至明清,书斋文化发展随之达到顶峰。文人不仅追求藏书的数量和规模,还十分重视书斋的装修和设置。明清文人多崇古,在他们的书斋里,文物、古籍、字画必不可少。他们的书斋,不仅仅是读书写字的地方,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非意趣相投者,无缘进入。笔者书斋——一鉴斋,亦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远望落英山附近的陶家山与尹家山山间峡谷

落英山上的老梨花树

过往的一年,笔者一直在为“渔隐山房”做准备,书斋“一鉴斋”也将迁往落英山“渔隐山房”。若干年后,“一鉴斋”将座落于落英山竹林边的一株老梨花树旁(上图老梨花树)。

书斋需要宁静、沉稳,人在其中才不会心浮气躁。在陈设上既要符合自己的审美意趣,也要便于使用。一鉴斋就是这样一间符合笔者意趣的书斋。

一鉴斋所用画案,是一款高仿于上海博物馆馆藏的裹腿画案。原物材质为紫檀,笔者这件为红酸仿制。

此画案裹腿罗锅枨为一个亮点,尺寸颇难把握,笔者的高仿款在细节处理上相当到位。

与画案搭配的座椅,是一把在一鉴斋博客中曝光度最高的红酸四出头官帽椅。

画案一侧(没有拍到照片中),则放置了一把白酸弯材四出头官帽椅,也是仿制于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黄花梨弯材四出头官帽椅。

画案下方放置一件霸王枨带托泥方凳,作为便于收放的临时坐具。

画案一侧使用了一件老红木马蹄腿案头几,主要陈设文具、雅玩和书籍。

案头几尺寸宽阔,上置红酸文盘,盘中搁置紫檀小件、竹制臂搁,紫檀墨床等等。

案头几前放置的是下图这件民国时期的茶盒,现在被笔者改作墨匣,专门收纳常用测试墨,供临时存放。

墨匣边依次是竹刻笔筒和紫檀笔筒,分别插放不同的文房用具。

案头几一侧的边缘放置的是红酸带瘿木镇纸和黄花梨镇纸。

案头几下方收纳的是紫檀大镇纸与一件老铁力木镇纸,案几的上下空间被很好地利用起来,一是整洁有序,二是方便拿取。

笔筒边放置了笔者最近把玩的一方唐代箕形砚与一方清代坑仔平板端砚。

画案另一端置一件文盘,主要放置常用的文房用具,诸如常用砚、墨、墨床、水盂、印泥等。

使用中的这件文盘,材质为红酸,竹节纹饰。

在一鉴斋的收藏当中,托盘文盘也是一个门类,虽然规模不大,但遇到好的会立即收下。这些文盘在日常当中会轮换使用。一鉴斋收的这些器物,无论大小,无论价值高低,都会运用在生活当中,细心地使用它们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日常使用的墨锭,大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墨厂101(五石漆烟)、屯溪胡开文墨厂近几年的油烟墨,或者是郁文轩近几年的松烟墨。

墨床以紫檀制作的居多。

常使用的取水工具是一件青花瓷水盂,上面的盖子是笔者闲暇时取了一块黄花梨木料,量好尺寸后亲手制作的。

水盂与水滴收有多件,经常轮换使用,女儿笑说这是大人的玩具。

文盘中的笔搁是天然奇石,用作笔搁倒也精妙。

文盘边的大笔搁是一块黄花梨随形料。

笔洗用的是一件铜制建水。

文盘边放置的是最近常用测试的两方砚。

砚边是一件倭制金莳绘脱胎漆器盒。

盒内专门收纳一些小杂物。

画案边缘置了一件红酸云石砚屏,作区隔和装饰用。

大画案是整个书斋的中心,各类砚的测试、赏玩大多在此画案上进行。

不日前,屯溪程兄所赠清代老墨模,就在画案上拆卸、安装了多次,乐在其中。

书房窗边一隅有一小案作书桌,座具为一把老榆木南官帽椅,配一布艺座垫。

这件小案是白酸材质,高仿毕格史款活拆夹头榫小案。

小案左侧放置一件嵌螺钿文具箱,作墨箱用。

嵌螺钿墨箱图案刻画生动,纹饰精细,一侧的花卉图案特别精致,雅气扑面。

墨箱中存放笔者所藏数斤民国及清代的墨锭。

小案上还有红酸笔筒,紫檀笔筒各一件,分别插放香筒和工具。

案子中间放置一件红酸笔挂,悬挂刚洗过的毛笔。

笔挂一侧是一件紫檀官箱,存放印章。

窗台正下是一件小条几,近半年来把玩测试的各类砚罗列其上。

小条几下置木箱若干,放置杂物。

笔者非常喜欢明式家具,但由于明式家具一般少有抽屉,不太好收纳杂物,因此收集了不少小箱,专门用来收纳杂物,弥补了不足。

书箱还有若干件,笔者一直认为,明式家具的陈设环境里,书箱一定是不嫌多的。

书房进门的一侧是一对红酸弯材四出头官帽椅,用来待客的。

椅具之间的小桌,高仿于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一款小桌,下带屉板,正好用于放置字帖架或者日常读的书籍。

一鉴斋书房,每年的春季都要重新整理一遍,今天时逢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也被称作“青龙节”、“农事节”和“春耕节”。这个时候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万物都蓄势待发,开始一整年新的征程!一鉴斋写下今天的书房记事,亦是对未来落英山上“一鉴斋”书斋的向往和期待!

篇尾,以一张落英山上未来浮生堂茶舍所在地俯视图作为结束语。

落英山东面鸟瞰村庄图

参考阅读:

明式家具的时尚性

明式家具的舒适性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

明式家具索引

一鉴斋书房(上)

一鉴斋书房(下)

一鉴斋书房用具(一)—— 笔架

一鉴斋书房用具(二)—— 墨床

一鉴斋书房用具(三)—— 印章

一鉴斋书房用具(四)—— 砚

一鉴斋书房用具(五)—— 小花几 案头几

一鉴斋书房用具(六)—— 承盘 文盘

一鉴斋书房用具(七)—— 墨

一鉴斋书房用具(八)—— 水盂 砚滴

一鉴斋书房用具(九)—— 笔筒

砚之索引

墨之索引

极简之美

砚之发墨

寻一方良砚

如何选择新制墨锭(一)

如何选择新制墨锭(二)

如何选择新制墨锭(三)

想知道如何研墨吗?

墨的干湿重量变化

小议墨锭存放年限

上海工艺羊毫毛笔

寻梦桃花源 · 落英山

落英山 · 春天里

落英山 · 萌发

落英山 · 味道

渔隐闲话 · 山泉

闲情偶寄

菖蒲露

海棠花

施家甓

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一鉴斋微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