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童话教学|老师该怎么问问题?一点建议,很实用!

 左手作文法 2021-01-2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聪明作文  

微童话教学往期链接

  1. 微童话:二年级同学的创意,可以点赞

  2. 课堂实录:老师,您愿意这么教作文吗?家长,您愿意配合吗?

老师该怎么问问题?

文|陆生作

以上图为例。

先来听一个二年级同学编微童话。作者,新余市新钢第一小学二(3)班唐荣晟

二年级同学能在现场把微童话编得通顺、完整、有故事,已经很不错了。其中的“虫子”二字,令我兴奋。这算得上是一个亮点。

于是,就此,我尝试设计了微童话教学的一个导问。

老师问问题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问的问题,一定先是聚拢,再扩散;又聚拢,又扩散……

何为聚拢?就是由“面到“点

师:这张图片上有什么?(这个问题是“面”,很宽泛

生:有绿萝、有窗户、有树、有房子……

师:绿萝有什么特点?(这就是“点”了

生:一盆叶子黄,一盆叶子绿。

找到点(比如,叶子黄)之后,问题要扩散开去。这个“点”是编微童话的构思核心。

师:大家想一想,它的叶子是怎么变黄的?(这个问题又是“扩散”了,它抓住了物体的特点。答案有很多,这些答案,都是围绕图片中的物体的特点展开的。

生1:不好好吃饭,营养不良。

生2:被虫子咬了一口,他生病了,所以黄了。

生3:秋天到了,它就是要变黄。

生4:它本来很胖,想减肥,结果把叶子都减黄了。

生5:叶子是它的衣服,它想好看一点,就用颜料涂黄了。

生6:这不是它自己的叶子,它帮别人保管的。

生7:……

再抓住“点”——即其中一个答案,继续追问,继续扩散。上面的6个答案都可继续追问,继续扩散。

以上面生2的答案为例:被虫子咬了一口,他生病了,所以黄了。

师:虫子为什么要咬它一口呢?

生1:虫子饿了,吃它填肚子

生2:肯定是叶子很锋利,割疼虫子了,虫子就咬它一口,报仇。

生3:可能绿萝本来就生病了,虫子是来帮它治病的,只是没治好,更严重了,叶子都黄了。

生4:也可能是虫子病了,它来吃绿萝治病的,然后绿萝就黄了。

生5:……

追问的方式构想微童话。追哪里?怎么追?都很重要!老师要捕捉到学生答案中的闪光点。

所有的问题,都是由面到点、由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由点到面……

所有的答案集中在一起,可以组成一张“网”。编微童话的时候,集中在一个点上(以生2的答案为例:被虫子咬了一口,他生病了,所以黄了),然后把与这个点相关的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微童话就编出来了。

毛毛虫,你爬我身上来吧

|陆生作

毛毛虫病了,软软地爬着。它终于找到了绿萝,而且有两盆,这回真有救了。可是,绿萝把腿一弓,弹开了毛毛虫。

“哎哟——哎哟——”毛毛虫好难受。

“真可怜!”另一盆绿萝说,“毛毛虫,你爬我身上来吧。”

毛毛虫吸了汁水慢慢好起来,绿萝却一天天黄下去。旁边那盆绿萝心疼了:“毛毛虫,你爬我身上来吧。”

愿意一起做微童话教学的在校教师,请加QQ群: 528037856

扫二维码加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