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是犯案,阅读是破案

 左手作文法 2021-01-28

写作是犯案,阅读是破案

陆生作整理

杭州-沈

为什么孩子们仿写一般都可以比平时写作要精彩些?

杭州 陆生作

有章可循啊

就像我们去办事事先知道了流程就很轻松如果不知道一头雾水得跑多少趟啊

杭州-沈

有道理,陆老师的矛盾制造法等,我觉得就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不是不会写,更多的可能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没思路!

杭州 陆生作

现在办事不是“最多跑一次”嘛作文也这么干

愿望不要那么容易就实现就是一波三折了

现在的孩子太顺了有一天去讲《难过》都说没难过的事情

杭州-沈

对,教个思路,授人以渔

杭州 陆生作

任务——努力——失败——成功

就像唐僧取经说孙悟空一个跟头到了西天又一个跟头取经回来了。这故事还怎么讲呢

必须打怪一路打过去

回来,飞回来

好看又不啰唆

吉林 徐

各种妖怪各种打

杭州-沈

就这么简单,就成了名著?为什么呢!

杭州 陆生作

名著是时间累积出来的

在当时西游记跟今天的偶像电视剧没什么差别就是一通俗小说

跟我们看孔子的话一样怎么这么经典啊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会说这样的话

吉林 徐

越琢磨越有滋味的是名著。

看着消遣的是电视剧。

杭州 陆生作

打怪升级是指作文结构有了结构要装潢就涉及到语言什么的了

再一个名著有很多文化底蕴

比如孙悟空出世为什么先是一个卵风一吹才变成猴子呢

因为他九窍八孔暗合九宫八卦

杭州-沈

其实如果回想西游记的梗概,真的好乏味,打怪再打怪继续打怪……

所以不怕事情小,关键是能吹的精彩

杭州 陆生作

但真的就是打怪打怪打怪……

81难么

如果孙悟空能打赢好像又简单了点所以去搬救兵救兵一来故事又复杂了

反正就是制造矛盾解决矛盾加入新元素

为了防止结构太散再来个伏笔比如孙悟空跳出八卦炉掉了一块砖头变成了火焰山这样就连成一个整体前后呼应

其实像我这样去看小说太技术了不如像女生看偶像剧一边看一边抹眼泪有意思但是想要教写作必须解剖

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知其所以然这样教的也轻松学的也有效

要生动要具体要观察怎么生动具体怎么观察?如果学生不知道“怎么”,都是白干活

杭州-沈

知道了怎么,也就知道了欣赏

杭州 陆生作

不是为了都当作家而是为了欣赏

能从阅读中感知作者的意思就能共鸣就有收获不然的话收获的东西都是死记硬背的

阅读写作相互支撑的

比如[图片]这个对话作者隐藏了甲乙的态度在里面的

再比如孔子说“郑伯克段于鄢”为什么用“伯”?为什么用“克”?都是有态度的。春秋笔法就在其中。

[图片]再比如这个例子。“割开空气改成了划开空气就差好多了

杭州-沈

这些就是给会读的人回馈的惊喜

杭州 陆生作

写作就是设计迷宫阅读就是破解

写作是犯案阅读是破案

杭州-沈

写作,怎么样能最大限度让读者产生共鸣!是不是就多些主人公的心里描写

杭州 陆生作

不是的

共鸣来自共同的体验

比如 我们读到一段话,会说“哇,写得真好啊,真的就是这样的”这就是共鸣了

可能是写景可能是对话可能是心理等。

杭州-沈

我发现在孩子写主人公的心理,总是喜欢自己总结,以第三人说出来,不是以主人公自己表达出来。

杭州 陆生作

那是写作视角的问题

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杭州-沈

第一人称,对读者的代入感就要强于第三人称,我感觉。

杭州 陆生作

是的

第三人称是上帝视角全盘掌握

如果是第一人称那“我”就不知道“你”的心理活动就不能直接描写你的心理活动只能是猜测

杭州-沈

孩子总是用喜欢第三人称,是不是就说明孩子写的时候,没有身临其境来写

杭州 陆生作

哪个人称想写得好都要身临其境

演员演戏一样的

作者就是演员

一会演这个一会演那个

要给读者一个画面感而不是概念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