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舒:风雅芸娘二三事

 新西兰导游天舒 2021-01-28

代风雅之士数不胜数,可关于风雅女人的记述却少得可怜,大多是面目模糊,基本上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其中芸娘必定算一个。


    芸娘是沈复的娘子,沈复,清代文学家,苏州人,著有历来被文人推崇的《浮生六记》。《浮生六记》记载了沈复与芸娘的夫妇生活,林语堂对此书颇推崇,将之译成英文推向世界,名气很大。很多文人将芸娘视为理想的妻子。


    书里说,芸娘会活花屏具体制作时用长约四五寸的木梢,排订成凳子四个角的样子。当中空出来,横为四个档,每个档宽有一尺左右。每档的四个角上凿圆眼,插上竹条,竹条相互交错编成方阁。一个约五、六尺高的屏框就做好了。再用砂盆种上扁豆等藤类植物,放在屏中,等到枝叶长出,豆藤随竹编蔓上,长满整个屏架。“活花屏”就成品了。这种“活花屏”两个人就可以移动,多编几个花屏,随意的放在各处或遮或栏。犹如满窗的绿陰,又透风又遮太陽。且可以随意变更摆放自如,迂回曲折,妙不可言。所以顾名思义叫活花屏。我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这个制作的细节,除了找到了木梢是这东东:


成品大约应该类似这个样子吧?不管咋说,反正这事儿听着就挺雅的。


    还有一回说沈复跟朋友去赏油菜花,担心没有热茶喝,于是芸娘雇了个馄饨摊跟着一起,有炉子有火锅碗瓢盆茶具啥都有,渴了喝热茶,累了喝热酒,有菜有肉,最后还煮了一顿粥,美食美景,尽欢而散,这样的女人谁不爱呀!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喝莲花茶这段: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这韵致确实不是凡人想装B就可以装出来的。说到这里想起一本书,是对于丹的专访,教授在里面是这样说的:

    你看《浮生六记》里的沈三白,原来也是过穷奢极欲的日子的主儿,他跟芸娘两个后来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夫妻俩喝粗茶,芸娘用纱布包上粗茶,太阳落山后,拣一朵将开未开的荷花,扒开莲瓣,茶叶放进,再用细线重新捆好。第二天早上露水将息,朝霞未起,茶叶包拿出,当晚再找一朵新荷放进去扎紧。如此三天。粗劣的叶子夫妻俩也能喝出清雅的荷想。

    听上去很不赖对不对?关键这里面有不小的出入,一是《浮生六记》里可没说喝的就是粗茶。如果这种推测尚属合理,那连用细线捆好的工艺带三天的制作过程也在原文中没有体现啊!我就认了一把真,还真让我找到了依据:

    明代顾元庆所编《云林遗事》一书中,曾记载元代文人倪云林所制的"莲花茶""莲花茶。就池沼中择取莲花蕊略破者,以手指拨开,入茶满其中,用麻丝扎缚定,经一宿,明早连花摘之,取茶纸包晒。如此三次,锡罐盛扎以收藏。"

    看来这明显是另一码事被于教授给混为一谈了。沈复与芸娘效仿莲花茶的制法,也仅是一日而作,也没有用细线捆绑的细节,而这些倒是倪云林的所为,不知道是书看乱了还是有意杂糅为之,为说明一个道理而撷英采精进行再创作了。

    除此之外,《浮生六记》还提到了天泉之水,要知道这也不是普通之物,所谓天泉之水应是收集的雨水或者雪化成的水。(据说日前无锡也有雅人去收集梅花上的积雪,好容易化成了水一闻有股子化工原料的味儿!这水泡茶就差点儿了,自杀还差不离。)想想过去一下雪,满大街是拿着畚斗和扫把骂街的仆人:大冷天出来扫花瓣上的雪,这活儿派给谁也想不起风雅来!哪怕顶着雨去接水我也不乐意啊!难度系数这么高取得的水,用来泡粗茶你信不?


关注天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