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0个幼儿园孩子合奏交响曲,听完绝对震惊!

 音教艺术网 2021-01-28

接触过古典音乐的人肯定对《自新大陆》交响曲不陌生,但是你有想过130个还在上幼儿园的5岁小朋友合奏《自新大陆》的样子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群萌娃合奏的《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看完你绝对会赞叹这群萌娃的演奏水平,绝对震惊到合不拢嘴!


看完视频我只想说现在的小朋友怎么这么厉害?居然能将这部经典的交响曲还原到这种程度,我不光惊讶于两位打鼓小朋友扎实的基本功和这个没有提琴和管乐的乐团胜似一个完整的交响乐团带来的听觉享受,更惊讶于这群孩子高水准的演奏水平。

首先,在长达7分钟的演奏里,全部学生都是脱谱演奏,这也就表示每个参与演出的孩子都需要背下几十页谱子上面成千上万的音符;

其次,整个演奏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在看着指挥老师,认认真真地演奏自己手里的乐器,如此年幼就拥有这么强的协作意识;

最后,在这个多达130人的队伍中,即使有多种不同的声部也能配合得巧妙,每一个声部也都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要知道,就算是成年人,这么多人的乐团要想达到和谐、统一、美妙的声音,也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训练的。

虽然他们年龄都还很小,配备的都是简单的乐器,但是他们合奏出来的音乐却一点也不简单。无论是从节奏的准确度,对待演奏认真的态度,还是多人乐团完美的协作来说,都足够震撼每一位听众。

那么,这样一个令人咋舌的幼儿园乐团是如何训练出来的呢?

从小学习音乐,培养乐感

据幼儿园的音乐老师介绍,这群萌娃从3岁起就接触音乐,音乐课对于这群刚进入幼儿园的小豆丁来说就是必修课。

他们的上课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老师唱、学生模仿”的方式,在这所幼儿园里,老师会运用肢体动作来培养学生的乐感。就像下面这张图一样,老师边唱音阶边做动作,从膝盖到头,手的位置越高对应的音也就越高,位置越低,音也就越低。

这有点类似于柯达伊手势法即教师用不同的手势及高度代表唱名,让学生跟随教师手势的变化直接唱出唱名的准确高度。

其实对于幼儿来说,音高的概念是抽象且乏味的,但是结合一些身体动作却能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到音符的高低

当然,要想从小培养乐感,光靠“唱”是不行的,还要有“听”。比如像下面这样,老师弹着音阶,让学生跟着音阶做动作。说白了就是把我们平常的练耳换了个更加直观的方式来教学。

借用身体动作来巩固大脑对于不同音高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更加适合年龄较小的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

动图里学生带着眼罩是为了提高注意力,培养专注力,集中精神在课堂和音乐之中,不被其他因素所分散注意力。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棒的视频号:音乐钥匙知识课堂。里面的内容都是围绕音乐教学法,引导孩子用肢体感受音乐、在幼儿阶段培养和提高孩子的乐感的相关内容,非常推荐音乐老师和家长关注。

人均智商120以上,

学音乐是让孩子变得聪明的捷径

都说学习音乐能开发智力,让人变得更聪明,根据这所幼儿园公布的数据来看,每一届受到音乐训练的学生人均智商都在120以上

按照智商分数等级划分来看,120左右的智商是处于智力较高、智力优异阶段的。而这些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能到达这样的水平,是不是再次令人感到震惊呢?

对于这样的数据,园长这样解释:“学音乐是让孩子变得聪明的捷径。”

学音乐学的是一门特长,学的是一项技能;但更多的时候学音乐也是能让孩子全方面发展的捷径。学音乐能够增强意志力,因为他们日日夜夜练琴,无休无止;学音乐能够培养耐心,为他们一因坐在那里练琴,少说四五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

不管是运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还是将音乐看作培养人全方位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所来自日本的幼儿园都让我们看到了重视音乐教育的模样,其教学方法及理念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一生的事业得益于童年时期进行的音乐训练”;法国大文豪雨果也曾把音乐比作“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

我们相信,不久后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人都能体会到“早期的音乐教育使人终身受益”,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事业也能蒸蒸日上!

如果你也喜欢今天的文章,并且认为音乐教育很重要的话,就请点亮右下角“在看”吧;也可以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萌娃的表演,重视起音乐教育吧!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