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曲

 直尾昂述 2021-01-28

二阳之病发心脾

有不得隐曲

女子不月

理奥义深

争议颇多

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

进行阐发,并指导临证

笔者就其

理论内涵以及其在

女科、男科疾病的

临证应用探讨如下

1 理论内涵 

“二阳”谓之 “阳明” :

大肠、小肠,都属于胃

 “二阳之病”即阳明胃病

故二阳之病常以

阳明胃病统言之

上述文义,医家多认同

分歧在于对 “发 ”“心脾”

及 “不得隐曲”的理解上

1. 1 二阳之病发心脾

“二阳之病发心脾” 

医家认为是

胃肠先发病

延及于心脾

二阳

谓阳明大肠

及胃之脉也 

肠胃发病

心脾受之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饮食入胃

而脾为胃

行其津液

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

阳明发病

心脾二脏

无所禀受

故不能够

化生精血

在男子则为少精

在女子则为不月

心生血

脾统血

胃为水谷之海

大肠为传送之官

血之所以资生者

二经病化源不足

心脾之精血衰少

男为房事不利

女为月事不下

诸如此类观点较多

临床上由于胃肠病

延及心脾,精血不足而引起:

女 子不月、男子少精弱精症

亦很常见

1. 2 二阳之病发于心脾

“二阳之病发心脾” :

有医家将 “发”

作 “发于”解释

认为先是心脾发病

然后延及阳明胃肠

张介宾:

胃与心

母子也

人之情欲

本以伤心

母伤及子

胃与脾

表里也

人之劳倦

本以伤脾

脏伤连腑

内而伤精

外而伤形

病及于胃

二阳之病

发于心脾

情欲劳思

影响脾胃

运化功能

二阳之病

发于心脾

心主血、血舍神

曲运神机则劳心

中焦

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乃为血

取之过度,胃中津液,亦伤损

思虑气结

饮食劳倦

则会伤脾

脾气

或虚或结

脾不健运

胃不受纳

久之则会

生化乏源

二阳之病发心脾

有不得隐曲

女子不月

可理解为:

忧思所伤,饮食不进

阳明气血,化源不足

在男子可以表现为,隐曲不利

在女子可以表现为,不月

1. 3 心脾或为心痹之误

“心脾”乃 “心痹”

杨上善:

二阳阳明

阳明:

手阳明大肠脉

足阳明胃脉

阳明所发

心痹等病 

解释亦通

心痹是指

心气痹阻

脉道不通

所致病证 

二阳病引发

心痹的病机

在于心与胃

以经脉相通

受病亦相及

杨上善:

胃足阳明脉

正别上至脾

入腹,属胃

散而之脾

上通于心

故阳明

有余不足

心有病也

心主于脉

是以阳明有余为

脉痹身时之热者

阳明病可以引发

心痹、二便不利

等的内科病

也可以影响

女子的月经

阳明病引发的

病症很多很广

1. 4 

不得隐曲

为阳道病

或二便病

 “隐曲” 

历代存在

不同认识

 《素问》

论及 “隐曲”

的共有 5 处

解释亦不同 

王冰:

隐曲,隐蔽委曲之事

男子少精

是以隐蔽

委曲之事

不能为也

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

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

王冰:隐曲,便泻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

面痝浮肿,隐曲不利

诊在肌上,其色黑

王冰:

隐曲者,隐蔽委曲之处

肾藏精

外应交接

脏被风薄

精气内微

隐蔽委曲之事

不通利所为也

太阴在泉,客胜则足痿下重

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

王冰:

隐曲之疾,隐蔽委曲之处病

太阳之胜

寒厥入胃

内生心痛

阴中乃疡

隐曲不利

“隐曲”之义多以

 “隐蔽委曲之事”为解

结合历代的医家观点 

隐曲之疾

其义有二:

一是

二便、二阴处之疾

杨上善亦持此观点

二是指男子少精、 阳道之病

历代的医家持此观点者颇多:

滑寿、张介宾、

姚止庵、高士宗

1. 5 

不得隐曲

即为女子

情怀不畅

亦有医家

将 “不得隐曲”

作 “隐情曲意”

解释

马玄台:

女子有

不得隐曲

郁之于心

心不能生血

血不能养脾

胃有所受

脾不能化

继则渐不能纳受

故胃病发于心脾

章虚谷:

胃气由心脾发生

心者一身之主宰

为脾之母

脾主

为胃行津液

而生化气血

有不得隐情

委曲之事

忧思郁结

心脾俱伤

生化转运无力

以致胃病食减

在女子

尤多此病

气郁血耗

月事不下

历代医家诸如

陈修园、程杏轩、

萧埙等持此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