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中药,也要喝对时间

 沐子健谈 2021-01-28

看中医,

如果需要用到中药治疗的,

除了需要知道怎么煮中药之外,

还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喝中药。

一般医师开的汤药,

常常是每日1剂,煎2次分服”;

也就是一包药煮出的药水,

分两次,一天喝完,

这两次的间隔时间大概是46小时;

当然如果遇到的时候一些急性病、热性病,

比如感冒发热的病人,就可以一天喝2剂药,大概2-3小时喝一次。

还有一个问题是大家常常问的,

“这汤药,饭前还是饭后喝?

有些朋友过来看诊,

拿了中药,就回去喝,有空就喝,

以为这个没有关系,都一样。

其实不是这样的。

饭前饭后还是有区别的,

根据病位高低不一样,选择的饭前或者饭后,

病在胸膈以上,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饭后服;

病在胸膈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饭前服。

还有下面这些情况适合饭前喝药

1、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因为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

2、补药宜空腹服,因为补药常常滋腻碍胃,;

3、驱虫药、攻下药宜空腹服;

而适合饭后服用的是:

1、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

2、消食药宜饭后服;

3、还有一些解表的汤药。

下面这些方剂的古法使用是“食后服”的:

1、治疗外受风寒头痛的川芎茶调散,就需要“食后,茶清调下”,也就是吃饭之后,用清茶调服。

2、治疗外受风邪咳嗽的止嗽散,“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3、治疗上中二焦的火热证的凉膈散,“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4、治疗心火下移小肠的导赤散,“上药为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5、治疗大肠湿热导致的气血失调出现腹痛腹泻的芍药汤——食后温服。

6、治疗卫气虚容易受风的汗出的玉屏风散——食后热服;

7、治疗失眠的定志丸——食后、临卧温熟水送下;

8、治疗风邪导致的鼻塞、流鼻涕的苍耳子散——用葱茶清,食后调服;

9、治疗风湿导致的关节疼痛的羌活胜湿汤——食后温服;

10、治疗痰多的导痰汤和涤痰汤——食后服;

当然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

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

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

安神药治疗失眠多梦时宜在睡前服1次;

沐子健提醒不宜睡前喝水太多,容易因为夜尿而起床。

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1次;

缓泻通便药宜睡前服,以便于翌日清晨排便。

慢性病定时服,

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

感觉到有收获,麻烦点一下在看,
沐子健谈,和你谈谈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