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释道共同的“根脉”:《易经》

 yh18 2021-01-28

1

儒释道共同的“根脉”:《易经》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儒释道皆源于此。易经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儒学把易学之道中的“阳”发扬光大,儒学之道讲究人类社会的一种伦理秩序,从正面的角度构建仁义礼智信的世界面貌;道家和佛家,将易学之道中的“阴”发扬光大,两者都讲究宇宙万物的一种本质自然,从反面的角度阐释如何去除人心把道心彰显出来。而儒释道之最终目的都是要建构一种和谐大同的世界,这就是合,儒为阳,道佛为阴,这就是易经之“一阴一阳之谓道”。

2

儒释道共同的“根脉”:《易经》

就儒道而言,本源都在易经,正所谓“儒道互补,孔老同根”。孔子是为着大多数人来解读易经的;而老子则是为着拥有大智慧的人来解读易经的,所谓“上士闻道”,所以大多数人能读懂《论语》,读不懂《老子》。易经讲了天人合一,儒家重点发挥了“人”的部分,道家重点发挥了“天”的部分,天的部分是易经最高的部分,道家所包含的阴阳变化也即易经的最高部分。佛教虽是外来的,但其在儒道特别是道的影响下,完成了中国化,而儒道的根脉都是易经,都是从不同层面阐发了易经大道,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化的佛学与易经之本是密不可分的,否则是无法在中国生根发芽的。

3

儒释道共同的“根脉”:《易经》

易经强调道德与希望,中正与谦逊,谨慎与容合,敬上礼下与不争,柔顺与自省,俭欲与静待,这些易经要义在儒释道的经典中,随处可见。此外,儒释道所强调的内核无一不与易经有关。儒家强调“无所为而为”,主张“仁义礼智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求诸己”、“慎独”、“心即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等内求哲学思想,就是易经之“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善易者,不卜”的以人为中心,讲究心易的智慧阐发。此外,儒家强调“知行合一”,而易经以术数为知,以义理为行,象数义理合为易经,这无不说明,儒学之根在易经。道家强调“无为而无不为”,这其实就是易经之持经达变,变而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之理;道家主张贵柔处弱,大者宜为下,这就是易经之谦道、潜龙之道;道家之“物或损之而已,或益之而损”,这就是易经之损益之道;道家之“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这就是易经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而阴,阴极而阳;道家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就是易经强调的俭欲与自省。佛家说诸行无常,又说佛性之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常就是易经之“ 变”,佛性就是易经之“不变”;佛家说“诸法无我”,就是要放下小我,放下我执,这就是易经之谦道;佛家说空,强调“空心而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能把握的只是每一个转瞬即空的当下,而把握当下就是易经之天地人、过去现在未来三才之“以人之现实为中”;佛家说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是易经所说的,万事万物,变幻莫测,处于变化之中,一切皆是自作自受;佛家说度己度人,为己为众生,这就是易经之天道奉献,地道成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