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文字眼: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二、组成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两升,去渣,温服一升。 三、方解 1、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 甘草)去桂枝加石膏而成。 2、本方用麻黄主要是发越伏邪,透内热外出,具有开毛窍,开玄府作用,导引内热外出之义。 3、石膏为阳明药物,石膏来代替桂枝,清阳明内热,烦躁,气逆等证候。 4、麻黄加石膏:麻黄配桂枝则热,则发汗;麻黄配石膏则凉,可以透发内热,宣发郁热,《千金》连翘漏芦汤,三黄石膏汤等方子都是此方思维而创立,早期温病方子都是没脱离寒温结合的思路,都按麻杏石甘汤思维而来。 5、麻黄开玄府透发阳明内闭之郁热外出,杏仁利上焦散水湿,石膏大清阳明内热,炙甘草温中保护脾胃。 6、从方药证分析,本方可以分出以下药对 麻黄杏仁宣发止咳;麻黄石膏辛凉清透阳明内热,炙甘草温中保护脾胃。 四、辨证要点: 1、汗出,发热或是不大热,咳嗽或喘; 2、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 五、病机辨证 太阳伏邪郁闭阳明内热证。 六、临床运用 1、咳喘,咳嗽,支气管咳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2、麻杏石甘汤加千金苇茎汤再加小陷胸汤,太阳阳明内热咳喘,咳黄痰,痰难咳,痰黄稠。 3、麻杏石甘汤加葶苈大枣泻肺汤,太阳合并阳明内热引起的咳喘实证。 4、麻杏石甘汤加犀四味加白虎汤加调胃承气汤(李可),流脑。 组成:石膏200g,麻黄10g、杏仁10g、甘草10g、丹皮15g、紫草15g、蚤休15g、芦根30g、大黄15g、芒硝(分冲)15g。治疗小儿肺炎、麻疹、流脑(太阳阳明证)。 5、麻杏石甘汤加甘露消毒丹治疗咳喘(刘渡舟用法),经方与时方的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