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担板汉歌》——憨山大师传【连载(81)】

 潜真道人 2021-01-29
第二十四章:菩萨应世

1第一标题

3通俗的《担板汉歌》

  憨山发现,在径山,喜欢参禅坐禅的僧人很多。其中有些僧人,已经达到了“一念瞥地,当体现前,得大自在”的境界,还有些僧人,偶然之间,瞥见本性,如同“电光三昧”。这应该是进步的表现,但这些僧人,得少为足,以为自己已经明心见性,悟了道了。憨山是过来人,明白其中的利弊,他认为“荆棘林中下脚易,月明帘外转身难”,出家人坐在洁白地上,贪恋一点修行境界,已经形成了“法碍”,或者叫“所知障”。古人说:“直饶做到如寒潭皎月,静夜钟声,随叩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事生死岸头事。”

  为了提醒众僧,憨山借着回答僧人提问的机会,写了一首《担板汉歌》:

  担板汉,担板汉,如何被他苦相赚。

  只图肩上轻,不顾脚跟绊。

  纵绕担到未生前,早已被他遮一半。

  这片板,项上枷。浑身骨肉都属他。

  若不快便早抛却,百千万劫真怨家。

  坐也累,行也累,明明障碍何不会?

  只为当初错认真,清净门户生妖魅。

  开眼见,闭眼见,白日太空生闪电;

  乾闼婆城影现空,痴儿认作天宫殿。

  要得轻,须放下。臭死虾蟆争甚价;

  乌豆将来换眼睛,鱼目应须辨真假。

  有条路,最好行,坦坦荡荡如天平;

  但不留恋傍花柳,管取他年入帝京。

  舍身命,如大地,牛马驼驴不须避;

  果能一掷过须弥,剑树刀山如儿戏。

  如爱他,被他害,累赘多因费管带;

  一朝打破琉璃瓶,大地山河多粉碎。

  我劝君,不要担,髑髅有汗当下干;

  分身散影百千亿,从今不入生死关。

  “担板汉”是佛教中常用的一个说法,指只关心自己生死大事的“自了汉”。通常的说法,认为是一个人,肩头担一片木板,既负担沉重,又遮挡视线,只能看见一边,看不见另一边。在下结合一些方言,认为这个“板”字,实际是指“棺材”。“担板汉”就是扛着棺材走路的人,时时关注自己的生死,自死自埋,自了生死。喜欢坐禅修定的人,往往会片面追求延年益寿,五眼六通,以及最后的罗汉果位等等,称为“自了汉”“担板汉”一点也不过份。而大乘菩萨道,讲究六度万行,普度众生,认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发菩提心,证无上正等正觉,和“自了汉”“担板汉”不可同日而语。

  憨山写这首歌,目的就是要引导僧人们趋向大乘,在“利乐有情,庄严国土”中修菩萨道。憨山本人,以前也是在深山老林里坐枯禅的,这种境界他领略过。但他后来积极入世,普度众生,弘扬佛法,在这种行动中,他也是有真实收益的。

  另外,紫柏的弟子法铠,请求憨山讲一讲法相宗的理论,憨山因此写了一篇《性相通说》,这也是憨山在唯识学方面的重要著作。憨山还向大家做过许多随机开示,有讲修行的,也有讲自己故事的,后来收集整理成一篇《径山杂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