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中梁:半年销售355亿,业绩竟超去年全年!目标翻番背后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博志成地产观 2021-01-29

1

伟大是熬出来的

从温州中梁到上海中梁的华丽转变

甚至在去年提到中梁,都会加一句,是梁山的梁,不是粮食的粮,一家起步于温州的企业。到今年提起中梁,恐怕没有几个地产人会再对这家企业陌生了。13年突破百亿,经过14年短暂调整,15年销售额达到168亿,16年实现337亿销售额,17年上半年销售354.7亿元,完成去年全年业绩,位居百强榜第26位,在半年度经营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年冲刺668亿!

中梁地产,93年成立于温州,经历了从11年到15年,温州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整个房地产市场总降幅达43%。熬不过来的已经死去,能熬下来的企业都是经过市场洗礼的翘楚。16年总部从温州搬到上海,开启了深耕长三角、面向华东、辐射全国,冲刺规模,剑指千亿的新征程。

从93年到17年,这家经历过温州房地产市场泡沫,经历过房地产市场短中长周期波动的企业,更懂得中国房地产市场,更验证了那句“伟大是熬出来的”。

2

正确的战略

“战略规划是一切经营的前提“

“做正确的事,远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中梁今年发布了五年发展战略,提出“全结构布局、全结构模板、轮动弹钢琴、倒逼练内功”的发展方针。正确的战略不仅仅来源于中梁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深刻的理解,更在于对战略本身的认识。在中梁,战略规划是一切经营的前提,集团不仅有制定战略的方法论,更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和工具。

高效的战略执行力。集团负责战略规划,同时也为集团各业务子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操作指引,区域公司按照集团制定的模式、模型、模块、模版的标准化体系开展各项经营活动。

中梁在集团单独成立了战略管理部,从市场面、政策面、资金面、行业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基于对房地产短中长期的波动判断,中梁认为在短周期内,从市场面上来看,房地产市场处于见顶回落,高位振荡;从政策面上来看,未来1-2年“稳”字当头,重在以时间换空间;从资金面上来看,存量地产债将进入偿还高峰,或将带动行业走向周期底部;从行业面上来看,寡头垄断格局极具形成,未来80%房企将消失。

基于对房地产行业的基本判断,结合中梁的自身优势,在战略布局上,中梁选择逆势拿地,避开竞争激烈的一二线城市,深耕三四线机会型城市,不拿大地块,不拿高价地。从16年中梁便开始加大拿地力度,今年以来,更是利用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土地市场逐渐回归正常这一拿地窗口期迅速布局。在运营模式上,采取“456“实现快速周转,即4个月开盘,5个月现金流回正,6个月再投资。以规模求发展,以速度求效益,坚持“快进快出”、“小步快跑”、“低开高走”的高周转开发模式。

3

高效的组织

“企业变革的核心是组织的变革“

在董事长杨剑“分享、共创”的哲学理念下,中梁在“稻盛阿米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房地产行业和自身企业特色,以“精总部,强一线,小组织”为原则,切断重力,提升竞争,实现浮力;管头管尾;过问不揽权,支持不包办,通过组织“倒逼”,充分发挥各级经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确立了自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并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培植繁育了30多个区域公司,在充分授权的基础上,激活了各个组织的经营活力。

阿米巴机制,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经营组织,经营组织可以是一个项目也可以是一个职能。每个经营组织都有不同的机制,因此会形成若干个独立核算小组,小组可以是一个人、两三个人,也可以是二三十个人,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明确的经营目标。每个小组自食其力,自负盈亏。有利于激发员工潜力,让隐形机会变为现实,实现销售额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大幅提升利润。

在整个组织规划上,中梁要求总部要有“鹰”的眼界,对宏观市场,对整个布局的研究,包括模版,要求战略清晰、投资精准、人员精干、制度精细;要求区域要有“狐”的策略,经营者要会算账,能做“强”区域,在规模、人员、执行以及竞争力上都要强;要求在项目上有“狼”性执行力,紧盯目标,执行要到位,把自己的事做好。

为了组织更好的运行,建立了充分授权的闭合机制,以市场化、商业化、契约化为原则,加大对组织的经营管理授权。给予区域和下属经营充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推动内部实现契约化,加大业务授权,严格管理授权,另外,在关键点上的关键数据尽量做到固化、量化、自动化,建立闭合的监控系统。比如跟投软件系统,每个员工输入ID后就能看到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

2017年以来,关于宇宙级房企的座次排名愈演愈烈,甚至对未来更多进入到千亿行列的房企座次排名也提供了依据,即目前房企的土地储备排名,就是后续几年房地产销售额的排名,而中梁平均5天1块地的拿地速度,不仅反映了中梁未来的发展高度,更能从投资拓展一个部门来管窥一斑整个组织的高效运行。

城市布局上,中梁聚焦地级市与百强县级市。中梁每进入一个区域,就会提前半年派驻拓展人员在当地生活、调研,包括对政府关系、区域竞品、客户分析等,从而保证了一旦拿到项目后,可以快速实现项目定位与目标客群进行方案设计,实现快速报批报建进入施工。

项目选择上,不拿大地块,不拿高价地。基于对房地产市场波动周期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判断,中梁选择小地块,二三十万方的最合适,可以快速开发快速去化实现快周转,基本上都是在一年内可以清盘的小地块;不拿高价地,基于投资布局选择,挖掘三四线城市的价值洼地,比如在对县级市的要求上,一是全国百强县,二是当地楼盘均价在7000元以上。

中梁目前分为30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团队都有拓展人员,此外,中梁还有4个脱离出来的投拓团队组成的并购公司,有几十号人。中梁负责在公开市场拿地的投拓团队已经超300人。董事长杨剑却说还可以再加点,因为这些人一年可能花掉两三个亿,但只要能拿到2块合适的地,带来的利润就可以覆盖。经过区域初筛之后,中梁平均每周上报到集团土地决策会的地达50块左右。2017年上半年,中梁已获取超60幅地块,拿地成交总价201亿,总规划面积达584万平方米,有20%~30%的地属于二手地,地块大小平均在8万方左右。成交规划建筑面积排名全国前十,拿地总额却在TOP10之外,拿地均价仅3000元/平方米左右。

拓展人员按照集团的标准和模版进行项目拓展,而在集团有四五十个人专门负责评审。区域按照流程、模板、标准执行,集团有复审,既保证了快速决策,又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风险。

当然,中梁的拿地速度,不仅得益于其投资拓展中心组织演变后的高效运行,与其激励机制也是分不开的。

▲中梁——投资拓展中心架构

4

灵活的机制

“钱是可以放在台面上来讲与奖”

俗话说,谈钱伤感情,在中梁,钱是可以放在台面上来谈的,而且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在组织阿米巴的基础上,中梁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激励体系,提出“事业合伙”、“成就共享”、“项目跟投”、“专项激励”和“费用包干”等多层级激励体系。

在中梁的多级激励体系下,区域公司对自己区域的所有项目经营实行“费用包干”,超出费用部分,由区域公司全体承担,结余部分由区域公司全体进行分享。中梁集团与区域公司签署协议,管理费、营销费区域要包掉,管理费是销售额的1.5个点左右,营销费用是销售额的2个点左右。阿米巴推行前,有时管理费4个点都不够,营销费用也是。实行包干制之后,大家都不敢乱花了,因为省下的都是区域的(管理费省下了全部归区域,营销费30%归区域),超出部分就要从区域自身的奖金池里面扣。

区域公司可进行最高不超8%的项目跟投,要求核心管理层强制跟投,其他人员自愿跟投。同时企业提供内部杠杆,既满足公司的强制跟投要求,又能保证股东利益,更激发所有员工的“老板意识”,共同参与经营,共享企业经营成果。

2016年,中梁的多名区域公司董事长成就共享、跟投收益过千万,事业部总年收入数百万。中梁的一个销售30亿的区域团队能够拿走五六千万的奖金。

而这一组织和激励机制的成功运行,得益于是老板对员工的一种让利,也是中梁“开放、开拓、开创、共享”的企业价值观的有益实践。

5

大道中梁

“噫唏嘘,危呼高哉”

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难免会打上老板个人深深的烙印。杨剑董事长对企业算账特别快,经历过温州房地产市场后更加重视战略。在中梁,战略规划是一切经营的前提;在战略的牵头指引下,从温州到上海,核心是组织的变革,实现组织阿米巴化,精总部、强一线、小组织,对组织充分授权,经营即算账,算账即定价;同时以对应的激励机制作为基础,培育为命运而战的经营人才。正确的战略、高效的组织、灵活的机制是实现企业健康、永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每次提及杨剑董事长,都会让人联想起孙宏斌,这个经历过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企业现金流断裂的男人。如今,孙宏斌正在兼并收购的道路上,向着自己的地产龙头梦一步步挺进。而谁又能想象在杨剑董事长的带领下,中梁的明天会走向怎样的高度呢?可以想象的是绝不会仅仅是剑指千亿。危乎高哉,大道中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