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企产品线标准化的正确姿势

 博志成地产观 2021-01-29

导语:商界总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当你问起麦当劳的高管,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快速复制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麦当劳没有厨师,只有标准化流程下的熟练工”。

近年来,做标准化尤其是产品标准化的房企越来越多了。一方面试图借有特色的产品体系建立企业“护城河”,另一方面是产品标准化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质量与速度,间接控制风险。

巨头们的产品标准化做的风生水起,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房地产企业来说,建立起独立的研发能力,和成熟的产品线标准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 小博君

出品/ 博志成地产观

1
高周转
离不开产品线标准化


在产品线标准化的概念出现之前,按照标准化程度划分,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模式可分为大致两种:一是机会导向的差异化开发模式,二是战略导向下的标准化开发模式。

所谓差异化的开发模式,就是在多项目开发的背景下,各个项目的规模、产品定位差异较大。因为项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不可避免让各个项目的产品设计与管理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这就意味着企业每当开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就要面对一次不熟悉的市场,设计、开发、销售不熟悉的产品,新问题必定会层出不穷。

而推行标准化的开发模式,不仅能从根本上降低开发难度与管理费用,还可以缩短项目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进而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对融资难度逐渐增加的地产行业来说,重要性不必多说。

可见,只要是具备一定规模的房地产企业,产品标准化都是一项基本功。但头部企业早已经由产品标准化过渡到了产品线标准化。产品线标准化,涉及的是战略层面、管理层面以及技术层面。而产品标准化只涉及到技术层面。

正如恒大主席许家印所说的:“我们相信,产品线种类越少,标准化程度越高,集中采购、招标才有实际意义,才能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不只是碧桂园、恒大在大力推行产品线标准化,一些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的企业,如绿城、龙湖、金茂等也在推行标准化,只不过标准化程度没有前两者高,亦或是在宣传中有意回避标准化。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规模化房企都在推行产品线标准化。

产品线标准化也是企业实现高周转的必备条件。过去十年,高周转基本上成为了房地产企业的“范式”,高周转能力也成为了大部分房企的能力标配。尤其是碧万恒等头部房企采用的“基于标准化的快开盘、快销售、快回款的高周转模式”已经成为主流的高周转模式。

不过对于一些剑走偏锋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标准化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如利润导向为主的港资房企,从投拓开始就对每一块地进行精细计算,往往当计算出的利润超过30%的时候,才会选择出手拿地。

另外,规模不足50亿的房企大多都是机会导向型的,提升规模的方式也只是做好手里有的三五个项目。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企业的产品线健全,拥有各种类型的项目基础,不然贸然上马标准化,不仅会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标准化也不能发挥大作用。

2
标准化与创新
不是反义词


在产品线标准化风行地产行业的时候,也有人免不得发出质疑:产品标准化下的复制开发,是否是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忽视?是否是会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产品标准化并不是机械地ctrl c+ctrl v。产品标准化包括产品设计标准、营造标准(包括质量标准)、部品标准、成本标准等,单从产品设计标准来讲,即便是标准化设计蓝图,也都是都是历经多个项目的变更、优化后的结果。

此外,没有开发商会愚蠢到大量复制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也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复制,在那些标准化程度没有涉及到的,或不适合做标准化的部分,优秀的开发商往往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做出漂亮的创新。

因此,博志成研究院院长黄博文表示: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标准化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企业规模循序渐进,如小企业应做产品标准化、中型应做产品条线标准化、大型应做模式标准化,但无论何种程度的产品标准化,一定要兼顾创新,在客户的一级敏感点创新,在五六级敏感点上可以实行标准化。

提升企业产品力的两个核心,一是产品标准化,二是产品创新。创新是把双刃剑,不创新,产品就没有竞争优势,也就缺乏卖点;但创新过头了就是创伤。因为创新必然以牺牲开发效率、增加时间成本为代价。

在标准化产品体系中, 针对不同类型客户需求的标准产品研发与创新理念不同,最终是要做到产品研发与创新的良性循环。

如果每次耗费大量精力得到的产品创新成果,不能通过产品标准化实现固化与再利用,那么产品创新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要素是,能否及时将产品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化成果,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创新,实现创新与标准化的正向循环。

3
简单抄袭?有名无实?
你可能做了一个假标准化


黄金十年已过,机会导向已经不适合当今地产行业的生存逻辑了,产品逻辑、资源逻辑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凭借着产品线标准化,支撑自己的扩张与发展。

对于那些多项目、多城市、多类型的房地产企业来说,要想在全国各地上百个项目中实现产品不走样,管理不走形,产品线标准化已经成为了必备条件。

早在2017年,为顺应市场主流需求的变化,旭辉就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将改善型产品在产品结构中的占比由51%提升至54%。与此同时不断完善产品线,逐步形成了铂悦、江山、赋、府、公元、城六个产品系,精准匹配不同层级市场、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2018年,旭辉推出第五代居住产品CIFI-5,从时间、空间、城市、时代四个维度,实现了对住宅产品的更新与重塑。

2019,旭辉第六代居住产品CIFI-6,在前者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和挖掘,形成了“品质精细、前沿时尚、智慧科技、全龄关怀、体验感知”五大核心产品IP,成为深深植入旭辉产品的标志性符号,也塑造出了旭辉产品的品牌形象。

2020年8月,旭辉又隆重推出了CIFI-7产品,提出“打破城市人对家的想象”,致力于创造超出预期的美好生活。

金茂也立足于标准化体系,在短时间内得以实现“三级连跳”。金茂的定位高端,以品质和口碑赢得市场,其产品线主要分为“悦”、“府”、“墅”三个系列。

在这3条产品线中,金茂府是公司最核心的主打产品,金茂悦、金茂墅也在逐渐铺开。由于产品线简洁不复杂,中国金茂得以更好地开展标准化工作。产品系的标准化使得公司可以在投资之前做足功课,从而在地块选择上,它可以根据是否符合公司既有产品调性,快速清晰地做出投资决策。

不过我们也发现一些房企在没有产品内功的基础上仓促上马,甚至简单抄袭,让产品线标准化变得有名无实。

从2017年开始,各类“某某府”、“某某系”层出不穷,但大多只有产品系,没有做到标准化。只是简单地将同类型产品取一个统一的名称,即使这些产品没有什么共同点。

这种为标准化而标准化的做法,既不能快速复制,又不能形成品牌效应,甚至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对企业真正的产品线标准化有弊无利。

4
博观思考
产品线标准化的正确姿势


产品线标准化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产品线规划→产品线标准化→产品线实施落地→产品线更新迭代。

1. 产品线规划——定基调
首先,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明确公司的产品战略与策略,通过对多家成长型房企进行调研发现,差异化的产品竞争策略已经成为成长型房企立足于市场,确保市场占有率的共识,尤其是近几年品牌房企大规模进入三四线城市,依托其规模与品牌效应,对扎根于本地的成长型房企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竞争加剧。

其次,对企业历史开发项目进行项目后评估,一般选取在市场上反应较好的项目与在市场上表现一般的项目,通过对历史项目的分析,从产品立面、户型、景观、精装修、智能化、公共空间、重点材料、物业服务等方面,寻找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亦可借鉴区域竞品的优势寻求突围。

最后,对外部市场进行分析,以客户关注度与市场表现两个维度对产品进行分析。

  • 客户关注度高且市场表现好的,不用投入大量成本做到极致。

  • 客户关注度高、市场表现一般的要重点打造;

  • 客户关注度不高、目前市场表现不好,但市场预期好的,要进行重点研究,可作为未来产品的发力点;

  • 客户关注度不高、市场表现不好,市场预期不好的谓之黑海,放弃即可;

  • 市场表现好、客户关注低的产品,不明显弱于竞争对手即可。


无论是市场分析还是客户分析,其核心是聚类,通过寻找和梳理不同地域、不同客群及需求的聚类属性,建立土地、客户、产品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定义不同产品系列之间的差异性、定义产品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强化项目的主题与品牌识别性、奠定产品标准化的对象和创新的基础。

最后,通过对产品、市场、客户分析,明确产品线划分导向,目前产品线划分导向主要有客户导向、成本导向、产品导向。客户导向重点在于规划,成本导向重点在于产品配置,产品导向重点在于产品标准。

在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产品线划分的主要原则是追求产品价值固定好、产品选择模块化,不做项目整体复制,尊重市场需求与客户需求,从客户细分角度进行产品线梳理,强调土地、产品、客户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2.产品标准化——定标准
从客户敏感度、成本敏感度与品质敏感度三个维度对产品价值(规划、户型、立面、公共空间、景观、智能化、重点材料等)进行评估梳理。通过产品配置,以各档次匹配的品质为导向,制定与各档次产品匹配的分类分级配置标准,构建产品品质、客户需求与成本控制的综合平衡。
整个产品标准化的工作需要设计、成本、招采、工程、运营、营销、物业都介入进来,各个口要统一语言,共同完成产品标准化。

3.产品线制度流程保障——保落地
产品线的制度流程保障尤为重要,产品线标准化应用落地一般由集团设计部牵头,营销部、成本部、招采部、运营部、投资部共同配合完成相关工作。在产品线应用过程中,需要明确项目开发各个阶段中各部门的重点工作,确保产品线有效落地执行。

4.产品更新迭代
产品线的优化迭代更多的是根据细分市场客户的价值诉求,不断的在产品配置标准上进行细化,在原有的每条产品系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高、中、低三档产品线,甚至每条高、中、低三档又可各衍生出三条。

对于产品线标准化,真正想说的是产品线规划是产品线进行演进和深化的基础,作为工具可以是一种视角,一个思考和审视的维度,其核心是匹配,对于产品线的运用,是抓住主流客户,发现关键需求,并以此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

部分参考资料:

[1]《你家房企的产品标准化,80%会失败!原因在这里》,明源地产研究院

[2]《“标准化”和房企的那些事儿》,景观周


博志成地产观 · 精品文章合集
泛地产观察

1. 商业地产,逆袭新路径
2. 养老产业复合化,行业跨界新浪潮

3. 养老地产的天时,四阶段概览产业政策大势

4. 「养老金矿」挖掘的三大阵营

5. “包租公”神话不再!

6. 终结物业公司的“任性”

7. 康养产业终于等来了万亿蓝海

8. 房企去化“地狱模式”已来临

房企案例观察

1. 中梁的「阿米巴」奇迹
2. 融创你学不会
3. 新力的「新力量」
4. 碧桂园又拿了「第一」

5. 万科不需要恒大

6. 郁亮&杨国强 多元化的殊途同归

7. 不是所有的教育地产都叫「东投模式」

8. 当孙宏斌再遇王健林

9. 阿里贝壳,必有一战

10. 弘阳凭什么弯道超车?

11. 碧桂园,又变了

12. 恒大疯狂如斯

13. 万科的「一根筋」

14. 蛋壳要碎了?

地产人那些事

1. 地产HR的招聘「潜规则」

2. 地产人转行,且慢!
3. 地产人的上半年,阵痛!

4. 全国行业,地产人加班第一!

5. 地产人最全摆摊指南

6. 地产人跳槽修炼手册

7. 房企人事“动荡”

战略解读

1. “三道红线”,房企的紧箍咒

2. 房企「甩卖资产包潮」汹涌

3. 分拆上市潮下,房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4. 内循环”来了,房地产凉凉?

5. “深八条”牵动谁的心?

6. 房地产管理红利时代的「新解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