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某日某B789飞机执行厦门-吉隆坡航班,吉隆坡使用14R跑道执行ILS进近,进近过程中机组发现14R下滑道无信号,高度4000英尺左右终止进近。 机组通报管制并申请雷达引导,因下滑道信号未恢复,管制引导使用14R跑道执行RNP进近,过FAF点后机组发现飞机下降率偏大,偏离正常下滑轨迹,高度1400英尺左右复飞。 后续下滑道信号恢复正常,管制引导使用14R跑道执行ILS进近,飞机安全落地。 分析得知:机组在首次ILS进近时,及时识别下滑道信号缺失并通报ATC,但在第二次RNPAPCH进近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机组违反程序。 (2)机组资质能力不足。 (3)机组对复飞后相关 CDU 操作的FCOM通告(OMB)《IA-36R1》学习不到位。机组在RNP进近前,CDU未输入当前巡航高度并确认相关剖面准确有效。 (4)机组风险评估能力不足。在终止进近后,更改为RNP进近时,机组未选择最佳的IAN方式。 早期-梯级下降 :立即下降至不低于最低梯级下降定位点高度/高或者MDA/H。 固定角下降 :从最后进近定位点(FAF)或者无FAF程序中的优化点开始获得一个固定、不间断下降角直至跑道入口以上的一个基准面。 · 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 - (推荐) · CDFA的优势如下 1. 通过应用稳定进近的概念和标准操作程序降低安全风险; 2. 提高飞行员情景意识并降低工作负荷 3. 减少大推力状态下的低空平飞时间,提高燃油效率,降低噪音; 4. 进近操作程序类似于精密进近和类精密进近,包括复飞机动; 5. 能够与气压垂直导航(Baro-VNAV)进近的实施程序相整合; 6. 减少在最后进近航段中低于超障裕度的可能性; 7. 当处于公布的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飞行时,航空器姿态更容易使飞行员获得所需的目视参考。 · CDFA特定决断高度/高(DDA/H) 进近准备 · 选择正确的程序并逐点检查 非精密进近的最低下降高不能低于航图公布的最低下降高或下表中所列的最低下降高(以较高者为准) 非精密进近使用MDA(H)作为决断高,实施进近时必须使用MDA(H)+50FT(根据机型要求向上取整)作为最低高度,以避免在实施复飞过程中飞机低于公布的MDA。 · 根据运行条件和限制,选择合理的最低下降高和能见度的最低标准 RVR/VIS不低于航图公布的最低标准或下方表格中的最低标准(以较高者为准) 以下两种情况需额外增加标准: ①夜间实施非精密进近时如果进近灯不工作或者无进近灯时,最低下降高度(高)同白天,能见度增加400米; ②如果不使用CDFA技术,C/D类飞机,非精密进近RVR/VIS至少增加400米。(《连续下降最后进近》、《民用航空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制定与实施准则》) · 最低标准的选择 –例外 航图标注:DA/MDA 请在JEPPESSEN手册总查阅相应国家的ATC页面进行相关内容的查找。 波音飞机没有配备使用 LPV 最低高度的设备,不能执行LPV标准。 · 低温高度修正 如果机场温度在0℃及以下,且不在雷达管制条件下飞行,需要时执行下列高度修正程序∶ 1.机组必须对MDA(H),DA(H)以及至少 FAF以后所有高度限制点的高度以及复飞等待高度进行温度修正; 2.如机组拟修正仪表进近程序的高度限制,包括IAF,IF,FAF,程序转弯高度或复飞(等待)高度等,在第一次联系ATC时,需告知其修正意图以及修正值并获得ATC的许可; 3.拟使用 Baro-VNAV的类精密进近程序有公布的程序温度限制时∶ 1)如果报告的机场温度不低于该限制,则无需高度修正; 2)如果报告的机场温度低于该限制,则不得使用该进近程序的LNAV/VNAV运行标准;但可以使用LNAV(ONLY)运行标准实施进近且必须对各高度限制点及MDA 进行修正 4. 基于气压式高度表的进近都会受低温影响,所以I类ILS进近同样需要对DA进行修正,避免语音报MINIMUM的时候飞机实际高度低于航图公布的高度。 · 低温高度修正 -修正方法 1.从拟修正的高度限制相对于气压高度表调定值的基准标高(通常为离场或目的地机场的标高)得出'高于高度表基准的高度'; 2.在下列高度修正表中插入机场报告的温度和'高于高度表基准的高度',利用插值法得出修正值; 3.将修正值和公布的拟飞的高度限制相加得出拟飞修正的指示高度; 4.对于如FAF点等有航路编码的点,将原始高度修改为低温高度修正后的高度;对于DA、MDA等没有航路编码的点,如果不是整百英尺,将MCP高度设置为向上最接近该值的整百英尺值,而MDA或 DA只需向上调整为最接近该值的整十英尺值。 使用EFB底部辅助工具查出修正值,并将修正值输入至CDU中 · 根据运行条件和限制,选择合理的实施方式 -V/S或FPA 满足下面条件可以使用IAN实施垂直剖面管理: ·只要条件合适,推荐使用· 除了简令卡的内容以外,需要在简令中明确实施进近预计使用的自动飞行方式和预期的FMA方式。 此外,为了统一机组思想,加强机组情景意识,还需要简要叙述实施程序。,便于实施程序时PM能准确的监控FMA方式并做出偏差提醒。注意,II类和RNP运行需要完成简令卡中相应部分。 机组应从人、机、环、管的角度对本次进近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在简令中做出有效的风险管控预案。 进近简令复飞部分重点需要关注: 1. 由于终止进近和复飞程序的区别,明确本次终止进近和复飞的实施决断高度,统一机组思想,避免后续程序混淆。 2. 口令及动作,明确程序动作相应职责,一方面防止因为匆忙造成机组同时做一件事或者同时忽略一件事,避免错忘漏;另一方面明确自动飞行方式接通时机、预期FMA方式,减轻工作负荷的同时让PM有目的性的监控并执行标准喊话。 3. 脱离程序的方法,雷达引导或者沿程序上升到安全高度以上脱离程序,直接转弯还是需要过MAPT后转弯。 4. 复飞是进近的延续,相应准备工作应在简令环节落实明确。 注意事项: 1.适用于所有非精密进近,必须使用与进近相适合的RNP 0.3; 2.仅在直线进近中推荐使用; 3.基于航向道或FMC的非ILS的进近中要求监控原始数据(如VOR、ADF和LOC指示等); 4.不能直飞或切入到FAF以后的航路点,且除非低温高度修正要求,FAF点和以后的航路点不能被修改; 5.如程序公布GP角,则GP角必须在2.75°与3.77°之间,否则禁止实施该程序; ②核实PFD左上方导航源数据显示正确; ③FAC和G/P指针在正确的位置显示; ④必须确保预计的下滑剖面能够满足FAF点前FMC高度限制;如果不能满足高度限制,按程序高度限制申请下降至FAF高度,在接近FAF前才能预位APP。 注∶当飞机满足下列条件时,NPS偏离指针才会显示∶ 1) 距复飞点小于25NM且在最后进近航道的左右60度角度范围内; 2)且高度低于6000ft(AGL)。 · 使用VNAV实施垂直剖面管理 注意事项: 1.复飞高度调定的时机为:低于复飞高度至少300英尺并且稳定在最后进近轨迹上; 2.最终进近定位点时,需要核实飞机飞越高度并做标准喊话; 3.整数DME或距跑道头距离的高度标准喊话; 4.五边最后进近俯仰方式应该为VNAV ALT或者VNAV PATH; 5.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程序意识,按要求调定FAF点后的高度,否则飞机仍然保持高度,俯仰方式随之改变。
· 使用VNAV实施常见偏差的修正方法
注意: 注意事项: 1.复飞高度调定的时机为:MDA(H)以上300英尺时; 2.最终进近定位点时,需要核实飞机飞越高度并做标准喊话; 3.整数DME或距跑道头距离的高度标准喊话; 4.断开自动驾驶仪后关两部F/D,然后再接通PM一侧的F/D; 5.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程序意识,按要求调定FAF点后的高度,否则飞机仍然保持高度,俯仰方式随之改变。 方法一:航图法 步骤一:确定地速 在 EFB - 辅助工具 - 速度转换中输入正确的高度、表速、温度、风速、风向、磁航向以确定地速。 步骤二:根据地速确定五边基准下降率(三种方法) 方法二:下降梯度与下降率的换算 方法三:公式计算 进近监控 · 水平轨迹监控 -原始仪表 原始仪表的监控:对于VOR、NDB等具备地面导航设施的进近,机组必须核实导航台有效并且全程监控。 · 水平轨迹监控 -导航精度 · 垂直轨迹监控 -VSD(FCOM10.10.31) 机组必须选择合适的距离圈,便于直观监控VSD。 虽然有些时候VSD上显示飞机位置会有漂移,但这确实是最直观的监控方式。 · 垂直轨迹监控 -导航精度 垂直RNP和ANP的监控 · 垂直轨迹监控 -标准喊话 特别注意:在进行高度低温修正的同时,为了准确监控垂直剖面,机组需要同时对航图中整数DME高度进行修正,以便正确执行高度监控标准喊话。 终止进近或复飞 · 终止进近或复飞决策示意图 · 终止进近或复飞后再次进近 小结 ![]() Hi飞行 打造专业的航空探讨平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