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不急躁了

 懒人阿哥 2021-01-29

十多年前,五弟的新房刚建好,还没有搬进去住。在小院种了两棵鸡蛋花树,一棵是白花,一棵是红花。

   五弟新房在新开发区,周围只有十几户人家,经常有小偷偷东西。

   当时鸡蛋花树在乡下很少见,有几个朋友门口种了鸡蛋花树都给偷了。

   那时赋闲在家,五弟担心鸡蛋花树被贼偷走,夜里叫上我作伴去新屋守护鸡蛋花树。和五弟两个人在新屋一楼大厅睡觉,大厅有窗口对着小院,两个鸡蛋花树俱在视线监控范围。

   凌晨三点多,朦胧中听到小院有响声,下床弯着腰轻轻走到窗口,借小院的灯光,看到有三个年轻人,一个人正爬上小院的铁栏栅,两个人在铁栏栅外面左顾右盼看风。我怒火冲天,大喊一声:干什么的?看风那两个年轻听到我的声音,扭头就跑了,爬在铁栏栅的年轻人听到我的声音,扑通一声跳下去,跟接着也逃得无踪影。

    五弟醒来,说我太急躁了,应该等他们进来动手挖树在抓他们。

   前段时间,好友钱红丽看不惯我的急躁和豪横,把我教训了一顿。原由是我发了信息给她,她十几个小时没回,我冲她发脾气。

   她说:你真要改改,对人多宽容理解,尤其对手下职工。我对打扫卫生阿姨、门卫特别尊重。再次与你提醒,我平素读书、写作很忙,没有多少时间看手机。不及时回复,肯定在写东西,或者忙别的。夜里正常情况,都是九点关机看书了。早晨起来,防止被打搅,写作时不开手机。

   今天收到何怀硕的《给未来的艺术家》,读了何先生写的自序《我为什么要写这本未见先例的书》。文章中的“‘创造’之事本来是不能‘教’的(艺术中能教的只有‘技术’部分。但是艺术不等于技术。只学技术——尤其是一家一派的定型化的技术的结果,更远离了艺术)。艺术之路都要靠自己努力追求,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这段话,把艺术和技术分析得非常透切和有理。

    把它截图发给一个画家好友,并且附上“的确如此”。

    画家好友回信息说:是啊,所以说没读美学史和其它关于美学、哲学的书,是不知道艺术的来龙去脉的。许多人画画,画来画去,以为是靠技法来画。

   读了一些关于美学的书籍,自己有了一些感悟,便回信给好友,说出自己的看法:就是我以前跟你所说的,技术和艺术的不同之处,技术只是机械性的操作,艺术是要心性去感受和创造。说到心性,就关系到学养、视野和境界了。

    画家好友答道:是啊,艺术没有思想和学养去支撑,基本都是空乏的。

    我回信息给好友,继续我的看法:提到学养和视野、境界,就要读书了。只有读书,才能开阔一切。其实,艺术都是相同的。写文章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认真读一些哲学和美学、文史类的书籍来开阔视野和眼界,没有思想和学养,靠堆词和技巧写出来的文章,也只能说是作文。

    画家好友说:艺术是唯心的,文学艺术都一样,偏向心的。心和读书、学养、走路有关联,就如俗话说的“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技艺作为艺术入门一个最初级要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不重要,是重要的,但技艺掌握后要提升境界呢,就是要多读书了。

    我:最近读刘墨、陈来、宗白华、叶朗等人的书,思想受到很大的震撼。

    画家好友:思想、哲学和美学方面是对心的作用比较大,打通自己的心。饶宗颐说过一句话,唯有把心凿通,文学艺术才能接触和包容万物。读书和生活阅历等许多方面是相连的,文学艺术最重要要凿通自己的心,如饶老所讲。所以老子讲,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洗涤自己的内心,使自己的心清静。心清静如镜,才能看清一切。

    我:犹如打通任督二脉,清理内心的滞塞和杂质,使内心通透。

   画家好友:对啊,所以只有读哲学方面的书籍才能打通心。我前几年读了这类的书籍,宛若被打开心一样。这类书读了就好像洗心梳理,使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有了深度。

   我:现在尽量减少应酬,回家里读书或是陪璁儿,或者静坐,把读过的书慢慢思考和消化。这个年龄是时候清心寡欲了。

   画家好友: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欲望多了,堵塞内心,无法清静。

   我:和你交往,前两年是读书方面受益。今年来,是思想和心性方面受到影响。原来暴躁和骄横渐渐被涤洗,懂得了谦卑和自省。

   画家好友:心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古典哲学里是最重要的,所写的都是围绕心性而写。改变了心性,人就不同了。昨天在你的朋友圈读到钱红丽的《若要了解一个人,一定去他的故乡》写到艾青的故乡。钱红丽的文字不错,她的学养从她的文字里读出来。

    每次同画家好友聊读书,总是受益匪浅,他的话就好像一把金刚锤,就如饶老所说,凿通了我的内心,得以灵通。

   小区里种了许多鸡蛋花树,有白色花的,也有红色花的,长得十分茂盛,红色花开得绚烂,白色花开得优雅。

  路过鸡蛋花树,放缓脚步慢行,细细欣赏着鸡蛋花,心不急躁了。

庚子年六月十二日夜,记于半爿茶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