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悦石写意画作品欣赏

 书画雅苑 2017-02-26

                                                               

吴悦石先生近照

       吴悦石,1945年生,北京市人。少年时开始学习中国画,五六十年代曾得到画坛耆宿的亲授,为著名国画家王铸九董寿平入室弟子。

 

 荷塘鸣翠图 吴悦石 136x68cm

       吴悦石八岁开始学画,十岁时拜王铸九先生为师。王铸九先生是齐白石的门生,他严格按传统方法训练少年的吴悦石,从画折枝花卉册页始,从用笔、用墨、用水始,甚至研墨等都要求他先入规矩。在老先生的教诲下,吴悦石走出了绘画创作的第一步路。                                                               

      十年文革开始,吴悦石被放逐深山十余寒暑,生活备受艰辛。但这并没有改变他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喜好,他依然钟情于书画,没有条件画就在心里画。没有笔墨,就用树枝和泥土画。当时尚年轻的他,也真正演绎了屈原放逐、文王受拘的一幕。

远瞻 吴悦石 136x68cm

       在此期间,他拜识董寿平先生,受到董先生的厚爱,并得衣钵相授。生活的磨砺与名师的指教使他对中国文人画有了更透彻的心悟。于是他便正式开始了大写意文人画的创作。1980年开始吴悦石在北京、南京、哈尔滨、深圳、山东以及新加坡、台湾、日本、香港、美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八五思潮”后,在绘画理念上,吴悦石崇尚古法,坚持承继、延续传统,而这与当时的创新风气格格不入,于是他决定出国游历,一去便是十七载,直到新世纪初,才回到祖国。                                                               

       在吴悦石看来,书画绝非仅仅笔墨之事。技法和纸上的工夫相对易学,但书画要表达的境界和精气神却只能靠长期的修炼、砥砺和开悟。植根于中国深厚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国画尤其如此。这就要求画家具有相当的画外或者笔墨线条技法之外的修养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正是这样一个思想的导引,使得吴悦石成为一个国学功底十分扎实的学者型画家。

香远益清 吴悦石 136x68cm

       在若干有影响的书画刊物的专栏文章中,他高古,犀利,洒托,文思泉涌的画论长被画界传为美谈。而其画格画风于质朴、苍劲、奇崛和生动中尽显民族艺术传统之光辉,并透射出画家深厚的学养。吴悦石是当代中国水墨大写意文人画的代表性人物,他对中国写意精神的传承与创造,系统地呈现了他对中国本位文化立场的坚守。                                                               

       在吴悦石先生的画中,看不到颓唐衰败的景象,他总是健康向上、充满朝气的,这固然离不开画家扎实的笔墨功夫,而更根本的还是画家文化修养和精神状态的反映。丰富的阅历与广博的修养,使得吴悦石优游古法而能自出机杼,在风潮迭起的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吴悦石的水墨大写意文人画向人们展示着中国文人画优秀传统的无穷魅力。

 吉春大寿 吴悦石 136x68cm

       最后,还是引用冯远先生的一段话来概括吴悦石先生和他的艺术:“悦石兄的书画艺术近年之在画坛声名鹊起,声誉日隆,引无数学子和同行仰慕,笔者以为其因有三。一者:悦石先生在研究、摹习、传承、出新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文人画艺术精神、品格、技艺诸方面,积数十年下功夫修持有成,而今成果斐然,令人敬服。二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政治昌明,经济长足发展,国力强势崛起,人心思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艺坛百花齐放,文化环境宽松开明使然;也与国人对中华五千年文化源流之精深博大理解日深,艺术家致力于当代中国艺术创新发展,弘扬母文化之自豪心、自信心、自觉心、自强心日增有密切联系。传统文化精华在重新审视西学、重新认识国学之当下,比较出各自特质、优长之差异,以及其于今日于未来的价值与意义。传统文人画之艺术,新文人画之精神再复振兴播扬乃时势使然。悦石先生等辈艺术家衔命进取,革故鼎新,继承发展,乘风出岫,展露才华,当其时也。三者:悦石先生早年师从铸九、寿平,直追二石之风范,学养深实,源脉端方,气局纯正。中年历经颠沛离乱、世事迁变,并多年蛰居域外,欣逢盛世良时。其抱定宗旨,自觉深入中华文化学习,务求探其堂奥,又浸润濡染于传统艺术,研习苦练,融通并蓄,兼糅慧悟,入出传统,始成今日之熔大写意精神与形式于一炉的艺术正果,可喜可贺。”                                                               

 快意州 吴悦石 68x68cm

       吴悦石先生于今七十尚值盛年,如果没有数十年的用功不辍,哪里会达到今日的圆融之境?我们深深为其取得的成就而感佩,更觉得,以先生今日之学养造化、精神体魄,能与现代生活切近结合,彰显时代风神,只须假以时日,定能辟出另一番光明境界,咱们大家共同期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