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的意义何在?谁TM解释解释,啥叫过度解读【三国争霸16】

 泥土清香 2021-01-29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初平二年 公元191年
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
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以吕布为骑督。
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
【译文】孙坚移军驻扎梁县东,被董卓部将徐荣所败,孙坚收拢残兵进驻阳人聚。
董卓派东郡太守胡轸统率步、骑兵五千人攻孙坚,并任命吕布为骑督。
胡轸与吕布不和,孙坚迎战,大败胡轸,斩杀都督华雄。
【解析】这一篇接:不懂人性,便看不清天下大势
浩浩荡荡的诸侯讨伐董卓,随着酸枣联军的粮尽败退,曹操汴水之战仅以身免,占领虎牢关的计划夭折。
东方不亮南边亮,趁着董卓的部队都在虎牢关、孟津渡防守袁绍、曹操时,南阳袁术派孙坚从伊阙方向向董卓发起进攻:
图片
孙坚一路势如破竹,已经打到伊阙关下了,攻破伊阙就打到董卓家里了。
孙坚移屯梁东
梁东:今河南伊川县东。
伊指的是伊河,川者,河间平地也。伊川有个更有知名的称呼:伊阙。伊河两岸的石壁上雕刻着许多石头艺术品,相信很多朋友应该都去过,知道山河之险。
图片
伊阙这个地方,还有个别名叫龙门,啥叫龙门?隋朝定都洛阳,皇宫大门正对伊阙,故称龙门。
周赧王二十一年,秦攻韩,引起诸国合纵,左更白起与关东联军对峙于伊阙,以不到一半的兵力,大破合纵联军二十四万。
伊阙天险,周围群山环绕,伊河纵穿南北,白起的成名战就是在这里打的,伊阙之战后,韩国从此被打得一蹶不振。
此时的孙坚,也和韩国一样在伊阙关前摔了个脸着地,随着曹操在虎牢关的失利,酸枣联军败退,董卓东方压力大减,中郎将徐荣随即引兵支援南线。
图片
孙坚在伊阙惨遭徐荣毒手,被打出了曹操割须弃袍的风采:
《三国志·孙破虏传》: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
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
徐荣在伊阙关外将孙坚包围,打得孙坚灵魂出窍,不得不李代桃僵,派心腹祖茂冒充自己吸引敌方追击,这才趁虚率仅剩十余骑突围而出。
这个祖茂,大概是死了吧,之后一直没见他出场,按说如此心腹,不该就这么退出历史记载,比如说之后的黄盖、程普、韩当等人,都成了江东柱石。
孙坚和袁术合兵的时候,是数万人,现在在梁县被徐荣大败,退往阳人聚,收拢残兵。
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以吕布为骑督。
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
从董卓派吕布等人率领五千人追击孙坚,孙坚不仅敢于迎战,还击杀都督华雄看,孙坚的部队,应该也在这个数,太少孙坚不敢出击,多余五千董卓不会只是派五千人追击。
这篇材料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孙坚被徐荣打得狼狈逃窜:
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
赤:红色,罽[jì]:毛毡制品,帻:头巾,赤罽帻:红色毛毡头巾。孙坚头上绑的,大概是这样式:
图片
材料是说,孙坚当时带着红色头巾,大败以后,董卓的兵揪着头巾抢孙坚的人头赏金,孙坚不得已,便把头巾给心腹祖茂戴,以引开追兵,好金蝉脱壳。
这个故事熟不熟?
图片图片
包括后文的温酒斩华雄,其实也是孙坚干的
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
三国演义为了故事的冲突性,将孙坚的战绩,直接算到了关羽头上。
图片
看到了吧,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为什么能成为四大名著?这既依赖于罗对故事的编排布局、塑造的能力,同时也与罗贯中本人深厚的历史素养是分不开的。
如果不熟读历史,罗贯中又怎能将各种真实的历史典故,毫无破绽的移花接木到其他角色身上,给大家编排精彩的三国故事呢?
说到三国故事,我经常看到知乎上一些讨论历史的朋友,特别是三国之类,因为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认为对三国历史比较熟悉。
其实由于受三国演义电视剧和《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影响,我莫名其妙的就发现,很多人都爱把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当成历史桥段,而且还坚信不疑。
其实演义演义,啥叫演义?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就叫演义。
就比如我写公众号,这能叫正史吗?这不叫正史,正史是某年某月某日谁谁在哪里干了什么,都有什么人在场,所有东西都是可考证的,有权威史书记载的,这就叫正史。
而演义,则是指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艺术加工而成的一种通俗体裁,比如说《三国演义》这就叫演义,里面的大历史进程是真实的,但细节方面很多都是虚构编排的。
又比如说我写公众号,里面的历史脉络,人物行为都是真的。
但当时的天下形势、人物心理活动、他们的动机很多都是我据史实由一定逻辑性假设推测出来的,只是一种可能性。
很多人都说我过度解读,其实我想说,啥叫过度解读?这些人根本不懂。
解读和过度是划等号的,解读=过度,为啥?因为比较严谨的史书,一般都是流水账,记载的都是某年某日谁干了啥。
这就是最保守的史书,只记事,不表态,不表态就没有度,没有度就没有过度这一说。
可是这玩意你看吗?既然你这么在意解读过不过度,干嘛不去看二十四史呢?
而我的解读是这样,某年某月谁干了什么,他可能是出于什么原因,背后有什么隐情,他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教训,如此之类。
只要你去解读了,就有态度了,有态度了,就有过度不过度的问题了。为啥有人觉得我过度解读?
其实就是我根据历史解读出来的东西,他不认可,或者说理解不了,又或者觉得不合理。
解读哪有度不度这个说法,这个度,每个人都由于经历不一样,必然世界观、人生观都不同,每个人心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推测和理解,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要是我写的文章篇篇都在你理解范围之内,那你不是也跟我一样,可以有近二十万读者啦?恭喜恭喜。
这就好像每个人的味觉灵敏度都不同一样,我说这菜咸了,你说这菜正合适,他说这菜淡了,那大家各吃各的就得了呗,何必因此龇牙咧嘴恶语相向呢?
天的文章好像写岔了,其实真正懂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很早就提出来了,解读过不过度真的不重要,是不是百分百就是真相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解读的这个过程,让你去思考,让你得到锻炼。
解读历史,就好像养鸡,吃到嘴里的是(粮食)正史,生出来的是鸡蛋(文章),而在这个过程中,小鸡已经长成大鸡了。
而我解读的最终产品,就是这几百遍文章(鸡蛋),不是让你去评判这个鸡蛋是好蛋还是坏蛋的,好蛋坏蛋与你何干呢?
你看着这个鸡蛋,难道除了评判是不是个坏蛋,就没有别的想法么?难道你关注我这么久,只是为了评判我每天下的蛋,到底是不是个坏蛋么?
难道就不研究下这个蛋对你有没有用吗?
生命诚可贵,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和流量,就为了评判鸡蛋的好坏,又获得了什么呢?
你想要的仅仅是评判解读过不过度吗?如果是我,分分秒秒都宝贵,我是没有时间干这种无聊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