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与绘画理论相通

 聂昌硕 2021-01-29
      

中医与绘画理论相通

 
中医诊断常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燥湿概念,它们都是对立统一体。这些概念在画论中都有,只是用词不太一样。绘画中色彩分冷暖,与寒热对应;笔墨分枯润,与燥湿对应;作品的内容与技法都讲深浅,与表里近似;造型讲究虚实,两者用词相同;书画中气韵生动,与内气运化相通;阴阳包含上述内容之外还与绘画中的明暗、方圆、曲直,各种对比与互补对应,可以说中医理论比画论阐述对立统一透彻许多。


反过来说,两者相通恰恰在证明艺术美是生命力的对象化,是人的生命形式在作品中的映照。西方美学用了各种概念去解释生命与美的关系,哪个也不及连接中医学说得贴切,具体、清晰,一个不落。从这个意义上说西画理论不及中国了。


中国画论与中医学说两者在比较中融通意义重大。这样画论中的要素被中医补充、完善,系统化,并且明确,他们不再是艺术手法,而是生命形式,这可令人惊叹!既然艺术手法是生命形式,那么个性表达就应该在众多要素中有选择,有侧重,强调某一对互补手法进行强化或弱化试探,就可能找到自己的风格。



西医看病主要查证出局部问题,进行针对性处治。中医认为人是有机整体,整体失调才是病,局部炎症是失调的反映,中医疗法从整体入手使失衡恢复正常。

观察中医与绘画两者整体观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中医的整体观是已经有整体(标准),据此调整失衡。绘画是创造整体,使整体如有机体(人)一般地完善。那么画家首先需要在心中有完整图式才行,即审美在先。审美水平差,形象思维好不了,也就发现不了问题。能够发现问题是审美水平提高了,形象思维跟不上,只能在创作中边画边调整。



 
二十世纪初坎农等人提出了生理内稳态理论,是西医向整体观进一大步。内稳态即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稳定内环境即整体观,如今西医发现局部异常要做一系列相关检查就是整体观的体现,已经在按系统失调处理疾病了。

动稳态与失调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中医早了两千年。当然中医终归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封闭的环境下固步自封,加上土郎中忽悠“营销”出现不少荒诞之说。糟粕应该精心剔除,不能由此将精华也抛弃。
 
内稳态生理学的基础上贝特朗菲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维纳提出了控制论,它们对世界影响巨大。生理学的进展立即被思想界关注并出现新理论是跨界思维的成果。跨界思维在西方称比较学,在不同学科中用对接比较已经创造出众多边缘学科,产生了众多思想新观念

国人早早在两个领域获得了相似度极高的认知,着实应该为中式感悟而骄傲。同时相守两千年,两者没有对接又是个遗憾!

艺术技巧本身是主观的,是人的感觉需要,也是生理的需要。国画与中医理论的跨界贯通,对于其他艺术是否会有所启迪?
 
聂昌硕2021年1月29日星期五

在声光交响中已经阐述过系统论可以在绘画中运用。

绘画系统论  《声光交响》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