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选文献剖析母亲给予孩子的终生铠甲——菌脉

 mingxiaozi 2021-01-29

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在见证母亲的伟大。怀胎九月,婴儿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血液”里的营养--富含各种保护性抗体,保护婴儿面对即将到来的世界,此为“血脉”。

随着微生态的发展,“菌脉”的概念走入人们的视野,母亲将“细菌”传给刚出生的孩子,保障婴儿的初始甚至未来的健康。在人类幼崽出生后,细菌大量进入身体,它们慢慢与人体免疫系统和平共处,并终身陪伴。

本周挑选了近期几篇关于“菌脉”的研究文章,一起探讨。

01

母亲影响新生儿初始菌群(DOI: 10.1136/gutjnl-2018-315988)

2018年5月,赵芳庆团队在《Gut》发表一篇研究,包含了486名妊娠糖尿病孕妇和新生儿的研究,通过分析孕妇和新生儿出生时多个身体部位的样本(口腔、咽喉、肠道等),证实不同部位菌群各有特征,孕妇肠道微生态的变化趋势与新生儿的相同。

具体包括,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抗生素摄入、饮食和暴露环境等,都与新生儿菌群存在相关性。

02

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竟能代代相传(DOI: 10.1126/science.aat7164)

2018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在《Science》发表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两个地点捕获了17只小鼠,随后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安窝(来自其中的一个地方的小鼠与来自另一个地方的小鼠保持始终分开)。

安窝期间,允许这些小鼠交配并产生后代,小鼠的后代也被允许产生它们自己的后代。持续了三年后,前后共产生了11代小鼠,

在此过程中,他们采集了它们的肠道样品。在对这些小鼠肠道样品进行基因检测后,第11代小鼠的肠道生物群落几乎与第1代小鼠一样,证实了垂直遗传(vertical transmission),在肠道微生物代代相传中占主导地位。

另外,由于哺乳动物及其肠道生物群落能够以一种共生的方式共同进化,因此,研究人员提出,这一发现可能也适用于人类。

03

乳喂养与婴幼儿菌群结构相关度最高(DOI:10.1038/s41586-018-0617-x)

2018年10月,《Nature》封面报道刊登的研究。对来自德国、瑞典、芬兰和美国的903名儿童(3个月起定期采集样本,到46个月龄为止)的12,500份粪便样本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揭示肠道微生物组建立的三个阶段。

发育阶段(3-14个月):这一阶段的肠道菌主要以双歧杆菌为主;母乳喂养宝宝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多于非母乳喂养宝宝。

过渡阶段(第15-30个月):这一阶段肠道菌群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增至4-8个群落;(双歧杆菌比例略下降)。

稳定阶段(第31-46个月):这一阶段肠道菌群变化较小,趋于稳定化,和成年人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几近相似,典型的成人微生物组群——厚壁菌门细菌的数量趋于平稳。

04

剖宫产对于婴儿的影响,巨大(Shao Y, Forster SC, Tsaliki E, et al. Stunted microbiota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colonization in caesarean-section birth. Nature. 2019;574(7776):117-121. )

2019 年,《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通过采集596 名新生儿的 1679 份粪便,进行微生物全基因组分析,探索不同的分娩方式(314名是阴道分娩,282名是剖宫产分娩,婴儿全都足月健康),婴儿的肠道菌群会有什么区别。

研究人员发现在婴儿出生后的 1 个月内,肠道微生物是高度动态化的。经阴道分娩的婴儿74.39%的肠道微生物来源于母亲肠道微生物,而剖宫产婴儿只有12.56%。

若没有从母亲处获得拟杆菌属的普通拟杆菌(B. vulgatus),那么在以后很长一段婴幼儿时期都很难再获得。

除此之外,还有质的区别:

顺产婴儿:双歧杆菌属(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拟杆菌属(普通拟杆菌)和副拟杆菌属(狄氏副拟杆菌)等有益菌丰度很高,占据了肠道微生物的68.3%,能有助于消化,提高免疫力。

剖宫产婴儿:上述菌群在剖宫产的婴儿肠道中则很少。更常见的是中性或有害菌,如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副血链球菌、产酸克雷伯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这些菌都与医院环境和早产相关。

05

母亲粪菌移植给婴儿(Korpela K, Helve O, Kolho K L, et al. Maternal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Cesarean-Born Infants Rapidly Restores Normal Gut Microbial Development: A Proof-of-Concept Study[J]. Cell, 2020.)

2020年,《细胞》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科学家们想了解剖腹产诞生的婴儿,是否能通过后天的微生物组补充,获得和自然分娩的婴儿类似的微生物组。粪菌移植!来自芬兰和荷兰的一群科学家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NCT03568734),在给新生儿准备的母乳里,混入了一些妈妈的粪便。

实验部分细节如下:
在这项研究中,7位即将接受剖腹产的准妈妈参与了这个研究。在剖腹产手术的3周前,研究人员们从这些准妈妈处收集了粪便样本。

在婴儿出生后第一次母乳喂养时,研究人员们将稀释后的粪便(7名女性的粪菌,其中一名为7mg,其余为3.5mg)混在5毫升的初乳中,让新生儿喝下。

随后,这些新生儿在医院接受了2天密切观察,记录他们的炎症水平标志物,确保他们没有细菌感染,避免任何健康风险。

回家后,这些新生儿在刚出生的两个月内,也严格只喝母乳。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们还收集了这些新生儿出生时、出生2天、1周、2周、3周、以及3个月后的粪便样本,用作后续分析。

在3个月的随访时间中,研究结果表明,在都是剖腹产的前提下,借助粪菌移植的婴儿,肠道菌群组成的发展和顺产婴儿明显相似性,和未接受移植的婴儿完全是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了。

优势菌:母亲的肠道菌群以瘤胃球菌科和毛螺菌科细菌为优势菌,移植了母亲的粪便后2天-12周内,7名婴儿中,有6名的肠道菌群,以拟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为优势菌(目前很多研究发现,正常婴儿的早期肠道菌群主要是由这两个属的细菌组成的)。

与之相比,没有接受粪菌移植的剖腹产婴儿,拟杆菌属和双岐杆菌属细菌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乳杆菌目、梭菌目、肠杆菌目细菌丰度有所增加。

中性菌(条件致病菌)、有害菌:包括粪肠球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式菌、肠道沙门氏菌等,没有接受粪菌移植的婴儿,总体相对丰度升高。但接受粪菌移植的婴儿,没有升高,且在第一周和第12周时最为显著。

这也从概念上进行了验证,表明可以通过后天的“粪便移植”,塑造剖腹产新生儿的微生物组。

温馨提示:这项研究是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研究人员们掌握着科学的粪菌筛查和培养方法。

在这项试验中,共有17名剖宫产女性报名参加了试验,根据欧洲的粪菌移植专家共识,研究人员对这些准母亲的粪便菌群进行了检测,其中7人检测合格,予以进行后续实验。

所有研究中的样本都经过了处理,确保了安全性,剖腹产妈妈们,绝不应该自行在家进行尝试。

健康的宝宝并不追求无菌。正常的肠道菌群,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甚至影响一个人的终生。

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维生素、人体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还有助于分解食物,协助食物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在其他生理功能方面,部分研究也支持肠道微生物有助于避免抑郁、焦虑、自闭等精神问题。

为保证母婴间的“菌脉”相连,在此给个建议。

1、生产时,如果可以,请选择自然顺产

剖腹产,能大量减轻出血和疼痛,但如果母亲本身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当然,该剖的还是得剖),请选择顺产。顺产的婴儿体内微生物与母体产道微生物种类相似,母体产道的优势菌群乳酸杆菌,恰好是婴儿肠道早期最为重要的产酸菌属,对其肠道菌群的成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喂养阶段,如果可以,请坚持母乳喂养
喂养阶段,母乳作为婴儿0-6月的唯一补给。母乳给予婴儿微生态第二重影响,母亲的乳汁能促进优势肠道菌繁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

3、添加各种辅食
宝宝在成长到6个月之后,可以逐步添加辅食。辅食种类的增多,保证宝宝的营养,也能促进肠道菌群的多样化。


4、饮食作息
老生常谈,不规律的起居和饮食,长期下来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多种疾病。相反,规律饮食,良好作息,为肠道菌群提供定植场所和食物来源,打造肠道菌群的稳态。


5、抗生素

细菌的天敌,就是抗生素,如非必要,忌用(或少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对肠道菌群直接造成严重破坏,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END
微生态医疗专委会联络人

专委会小秘书

扫码加好友

微生态医疗创新论坛

微生态医疗专委会是科促会的分支机构,是由中国微生态医疗领域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专业性、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微生态医疗创新论坛作为微生态医疗专委会下的行业专业论坛,将致力于推动微生态基础研究和微生态医疗技术发展、促进我国微生态产业的发展及微生态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国内外微生态医疗学术交流提供平台,实现微生态医疗的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微生态医疗技术的“产、学、研”更加广泛地结合,助力国内微生态健康产业走向世界。

中国微生态医疗专委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