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使用说明书

 和善书屋 2021-01-30
王华;苏畅 - 茶禅一味

题记清理房间,整理出一大堆各种说明书,家用电器的,各种药品的……

突然间让我想到人生为什么没有使用说明书呢?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使用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有独特使用方式,无法复制,但是为了能够科学使用,让使用寿命更长久一点,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设计一个使用说明书。

古典老师说,人生设计的实质就是人生经营战略设计。如果我们能够科学,有意识地使用人生,可能会让人生多一些乐趣和意义。

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来设计自己的说明书,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
了解自己

我觉得这个世界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用什么方式来了解自己呢?现在有很多一些自我潜能的测试软件,但需要专家进行解读。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我开始关注自己,把注意力放到内在。觉察自己哪一部分可以做的更好,哪一部分是自己的弱项。之前我一直与自己的弱项对抗,不但浪费了发挥优势的时间,还常常因为与自己较劲,而让自己陷入焦虑和自卑中。当我完全的接纳自己时,我也学会了接纳了孩子们。

当我在一系列旧有模式中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症结,透过这些模式,付出很多仍旧无法成长。也就无法活出真正我的状态。

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更好使用自己的人生?

这半年来,我一直跟更多有着共同想法的小伙伴们一起共创、学习、成长。他们总会说我有一些想法,在管理班级时,我也会常常有很多新的尝试,让生活和成长出现了不一样的体验,我也好奇,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意?

我做了一个觉察日记,我发现自己不断思考中,常常把一些生活现象联结到教育中,并在灵光乍现一刻,我马上会生成新的感悟,马上有践行的欲望,当脑袋的想法冒出来,我就开始投入行动,践行到我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会保持一种新鲜的体感。让生活有滋有味。

我不会把收益放到首位,觉得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受益,所以这么多年,我精神收获蛮丰富的,一大群好友一起做事,蛮欢喜的。

我还有一个特质就是自己是一个滋养型的人,这也是最近的一个发现,我常常问学生和朋友:“你们最喜欢我身上哪一个特质?”

他们说不出形容词,但是会说:有时间久了,觉得很温暖,亲切,有被支持,被理解的感受。我也喜欢这个特质,我觉得这是教师最应该具有的品质,让每一个孩子都因我获得滋养,想想都特别的美好。

我很开心,我选对了职业,做一名教师。我喜欢探索问题,总会以人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当我发现自己的一些特别品质后,我允许自己身上缺点的存在,我决定暂时忽略他的存在,而努力去发挥和培植我的良好品质。

培植自己

作为教师,我如何能够把教育做好,把每一个生命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我努力学会看见,同在,倾听,共情……寻找各种机会修炼自己的优势,并与大家共修共享。把自己完全的打开。

之前我怕别人更多了解我,担心别人会伤害到自己,当我完全打开自己,真实,真诚的与别人进行联结时,我完全的被别人接纳,而且能够支持到别人,彼此看见和赋能的体验,让我更加感受到大家一起成长的乐趣。

现在的我想做什么事情,我就会去拉着更多人和我一起做,一起看书,一起研讨,不在意他们是否超越自己,只在意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什么,收获到什么,我获得哪些成长。当自己完全打开时,我也会在刻意练习获得精进,也收获很多真诚的朋友们,进入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圈子,在圈子里浸泡,成长。每天都充满了喜悦。

科学使用自己

从小的经历和性格,让我对自己的要求也会高,头脑被定义的人,很难听到心的声音,忽略身体的感受和直觉。我想起之前为了书写高质量的教案,我常常忙到半夜,为了能够上好每一节,我带病坚持上课。不舒服时我的头脑也会告诉自己,不允许自己耽误学生的课,我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哪怕透支身体,也会坚持先把工作做好。直到供血不足,差点晕倒,才开始留意身体的不舒服。

我开始意识到,工作不是蛮干,勤奋也需要技巧,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方法,也要给自己的人生定制一个使用说明书,我要慢慢享用,即把工作做好,也能够让自己的人生精彩。

我想再做教育40年,40年的教育生活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能够为教育做些什么?我能够为自己做些什么。我首要的是听从心的呼唤,在意身体的直觉,不要轻易听信头脑。让自己从容不迫,拥有一个安静的日子,完全沉浸在教育的生活中,减少干扰,让身体和心在一起。慢慢的过好每一天。

还有40年的教育生活使用时间,我给自己两年的一个规划,先学会观察,再学会说话。

SUMMER
扫一扫+关注
“在看”的小可爱永远十八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