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英语知识为什么“不用学”?

 阿则外英语笔记 2021-01-30

对很多人来说,学英语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英语的范围太广、让人觉得无从下手。

要想学好英语,制订清晰明确的目标至关重要;除了清晰明确,学英语的目标还必须现实可行,符合自己的能力和客观条件。

因此,在学英语时,有必要排除那些 Unrealistic 就自己的客观条件不切实际、以及 Unattainable 自己的能力很难达到的目标。

为什么要界定“不用学”

如果在这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给自己带来Frustrations,无法把“学英语”长期坚持下去。

另一方面,意识到哪些英语知识和能力“不用学”,可以避免Distractions,把精力集中到更容易见效、也更有用的目标上面,既得到知识能力、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厘清哪些英语知识“不用学”的另一个必要性是:关于“学英语”有很多Popular Myths,有些评论和广告甚至刻意地强调助长这些误区,导致不少人把误区当作了真理。

3 个标准

当然,就“学英语”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特长,每个人的具体需求和兴趣偏好也不一样。下面介绍的主要是基于我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二十多年的个人体会,但这些经验对大多数人、就大多数情形应该都是适用的。

关于哪些英语知识和能力“不用学”,我依据的主要有3个标准,一是实用性不强、工作生活中用不到的知识,二是有效期短、容易过时的知识,三是成本代价过于高昂的知识,既包括获得的成本、也包括维护的成本。

按照这3个标准,“脱口而出的口语、标准正宗的发音、地道的俚语”,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切实际的目标,是“不用学”的英语知识。

“脱口而出”的口语

很多人希望能把英语口语学到“滚瓜烂熟、不用过脑子”的程度,能把英语说得“非常溜”,在看影视剧时不依赖字幕就能听懂,用英语交谈时能脱口而出。

这样的目标,本质上是在追求使用英语的“Reflex条件反射能力”;而这种Reflex,是很难通过“学习”来获得的。

就英语的很多基础词汇和语法的Reflex能力,主要是通过长期生活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而逐渐养成的,而且要从幼年起就有“语言环境”。

很多使用英语多年的Non-Native Speakers,包括成年之后到英语国家居住生活的人,在口头使用英语时,仍然会犯各种基础的语法错误,例如该用Either时、却用了Both,该用动词过去时、却用了现在时。

但是,在以书面方式使用英语时,这些所谓的“低级错误”却大多能够避免。原因是,和口头使用英语相比,书面写作时会有更多时间来考虑斟酌,能及时地意识到错误并改正过来。

其实,“说话不过脑子”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取的作法,不仅对自己的言谈不负责任,对听者也不尊重。作为Non-Native Speakers,说话之前仔细准备、打个腹稿、想清楚再说,从交流效果来说不但不是劣势、反而是加分的优势。

“标准、正宗”的发音

除了说得“溜不溜”,很多人评判英语水平的另一个主要标准,就是发音是不是“标准、正宗”,例如是不是“纯正的美音、英音、伦敦音等等”。

但在今天的实际生活中,英语发音的“标准、正宗”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美国英语的发音以 General American 为标准,但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发音特色,例如南方各地就习惯把元音拉长、称为 Drawl,并强调鼻音、称为 Twang.

而英国各地的 Accents 口音就更丰富了,除了爱尔兰英语的 Brogue 以及苏格兰和英格兰北方等较大地域的特色口音,很多城市和市镇也有自己的Accent;例如,伦敦东区的 Cockney,以及英格兰中部的 Black Country,很多词语和句子的发音、连邻近地区的其它英国人也无法听懂。

美国乡村歌手 Hank Williams 就有明显的 Southern Twang的口音特色

即使排除“标准、正宗”这个要求,发音的“完美准确”也不是一个可行的目标;需要投入的大量精力练习,而实用价值并不大。

除非想当英语播音员,就英语的发音更Realistic的目标,是做到“基本大致准确、不会导致误解”。弄懂语法原理、知道怎样按照语义有逻辑地断句和强调重音,才更有助于清楚流畅地表达交流。

“地道”的俚语

很多关于“学英语”的建议,经常声称读者常用的某个表达“不够地道”,而提供的所谓“地道版本”大多是 Slang 俚语表达。

在看影视剧、读英文小说时,很多人也会抓着俚语表达不放,如果在字典中查不到,还要上网搜索各种俚语词典或网上论坛。

和口语的“Reflex条件反射”以及发音的“标准、正宗”相比,Slang俚语大多属于词汇短语层面,掌握起来要更容易些;Slang之所以“不用学”,主要是由于用处有限、有效期太短。

对学英语的人来说,Slang最大的价值,似乎只是“好玩、有意思”;在内容上,Slang中经常会带有偏见和粗话,如果在和不熟悉的人交谈时使用,很可能会显得不礼貌。

另外,Slang的首要目的、就是在“In-group 小圈子”中使用,本质上就是排斥外人、不打算让圈子以外的人听懂的。所以,如果没有进入某个“小圈子”,即使掌握了各种Slang的含义,在日常交流中也没有太大用处。

很多Slang,一旦被大范围的人群理解并使用,相关的小圈子就会发明出大多数外人听不懂的新Slang;因此,大部分Slang表达的使用寿命很短,只有十几年时间。

当然,某些Slang也会进入主流语言,例如,指“同性恋”的 Gay,在几十年前就是俚语,而今天日常语言都在广泛使用。但这种现象涉及到社会观念的变革,并不适用大多数俚语表达。

Learning vs. Breeding

“脱口而出的 Reflex、完美准确的发音、地道的俚语表达”等目标和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并不是使用头脑智识通过“Learning 学习”获得,而是通过“语言环境的 Breeding”来养成的。

而大多数人在学英语时,是无法拥有“语言环境”这种奢侈条件的。很多人,尤其是男性,天生就不擅长发音和语调的口头模仿能力,要花很大努力才能摆脱“有口音的英语”。

花在“完善发音”上的精力,如果用来扎实地学好语法和词汇,会收到更大的成效,而且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会更有用处。

上面介绍的,只是宽泛的 Guidelines,并没有要求适用于所有人。有时,根据自己学习的专业和从事的行业,确实会需要“接近完美的发音”或了解某些领域的 Slang 表达;还有人会收集 Slang 表达自得其乐,不过这更像是“使用英语”来 Amusement 娱乐,而不是有目标的“学习英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