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早期吴历二十二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听月工作室 2021-01-30

自清朝建立至清康熙年间,是清代绘画发展的前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都直承晚明的余绪而向前发展,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继承晚明董其昌的文人画传统,重视师古人胜于师造化;“四僧”则重视独特个性的抒发,适应了市民文化思潮,影响了清代中期的非正统派绘画

  吴历(1632年—1718年)清初书画家,天主教传教士。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南常熟(今属江苏)人 。少时学诗于钱谦益,学画于王鉴、王时敏。康熙二十一年入天主教,继至澳门进耶稣会,前后在嘉定、上海等处传教三十年。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桃溪集》《墨井画跋》。

吴历的绘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演进的。加入天主教耶稣会后,吴历全身心投入了教会的工作,大约有近 20 年的时间他很少绘画创作。所以,美术史上普遍认为吴历一生创作的高峰是在40~50岁这段时间,他的许多代表作就是作于这一时段内,比如《泉声松色图》《秋景山水图》《兴福庵感旧图卷》《山邨邨密图》《竹石图》《横山睛霭图卷》《静深秋晓图》《幽麓渔舟图》《松亭垂钓图》《仿黄鹤山樵笔意》《山水立轴》《湖天春色图》《云白山青图卷》《珊瑚钩诗意》《夏山图》《茅斋论道图》《白传湓江图卷》《人物故事图册》《凤阿山房图》《槐荣堂图》《寿许青屿山水》《深壑幽居》等。

清代早期吴历《泉声松色图》赏析

  《泉声松色图》纸本,墨笔,纵64.8厘米,横3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诗并识:“泉声松色。碧嶂峙西东,泉飞认白虹。游人不可及,松翠暗朦胧。痴翁笔下意见不凡,游戏中直接造化生动。雪窗拟此,念汉昭道词宗笃好,辄以赠之。康熙甲申正月,墨井道人并题。”下钤“墨井”朱文方形印。右下角钤“延陵”朱文方形印。甲申年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吴历时年七十三岁。徐邦达《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著录。

清代早期吴历《秋景山水图》赏析

  《秋景山水图》长卷,纸本,设色,纵29.7厘米,横150.6厘米,(日)泉屋博古馆藏。

此图是作者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为汲古阁毛晋族所绘。画面重峦叠嶂,山坡树木具有明代唐寅画风;同时,画面上那种厚重的青绿、群青、赭石色彩的运用,使人产生有西洋画那种鲜艳色彩的感觉。

清代早期吴历《兴福庵感旧图卷》赏析

  《兴福庵感旧图卷》绢本,设色,纵:36.7厘米,横:85.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吾友笔墨中,惟默公交最深。予常作客,不为话别,恐伤折柳。庚戌清和,游于燕蓟,往往南传方外书信,意甚殷殷。辛亥秋冬,将欲赋归,意谓同此岁寒冰雪,而未及渡淮,闻默公已挂履峰头,痛可言哉。自惭浪迹,有负同心,招魂作诔,未足抒写生平,形于绢素,訾笔陨涕而已。却到昙摩地,泪盈难解空。雪庭松影在,草诏墨痕融。几树春残碧,一灯门掩红。平生诗画癖,多被误吟风。鱼雁几曾隔,赋归迟悔深。自怜南北客,未尽死生心。痴蝶还疑梦,饥鸟独守林。云看无限意,何事即浮沉。甲寅年登高前二日雨霁并书。桃溪居士吴子历。”钤“吴历”印一方。卷尾有许之渐、纪萌、张景蔚三家题记。甲寅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历时年43岁。

此图是作者为怀念故友默容而作,一段长题简述了二人的交往,情深意切。画中描绘兴福庵的景物,寺外杂树丛竹,墙内孤松白鹤,本是一处清幽之所,然人去室空,满目凄清,透露出作者以笔墨寄托哀思的心境。树木勾点结合,层次分明,穿插自然,蜿蜒曲折的围墙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山石有皴有染,大面积的青绿敷色表现了真实自然的景致,是画家兼取宋、元画法而别具一格的代表作。

清代早期吴历《山邨邨密图》赏析

   吴历 《山邨邨密图》立轴 设色纸本

《山邨邨密图》作于康熙丙辰(1676)年,是吴历45岁时的山水佳作。

《山邨邨密图》作于1676年秋天,作画地点“桐荫山房”即吴历虞山(常熟)的家里。高远构图,远山密林,闲村长水,颇有一种超然尘外的出世意味。恰恰是这一年,吴历随比利时传教士鲁日满出游,并于此前后加入了天主教,五年之后他又入天主教耶稣会。

清代早期吴历《竹石图》赏析

  《竹石图》立轴,纸本,墨笔,纵1172厘米,横211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中以焦墨干笔画石,皴笔细致,淡墨晕染。以浓墨写竹叶,上下各一枝,竹叶纵横交错,疏密有致,气韵生动。款题为七言诗,并署“诗画寄赠子膺先生”。

清代早期吴历《横山睛霭图卷》赏析

  《横山睛霭图卷》纸本,墨笔,纵22.8cm,横157.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起首上角有作者书:“横山晴霭。”钤“墨井”印,幅下右角钤“延陵”。卷尾作者自题:“笔正写山横,烟云乱石生。破窗蕉雨过,添却砚池平。十日画成,海天雨霁,红日窗明,展卷题之。康熙丙戌年秋仲,墨井道人。”钤“墨井”印。

“丙戌”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吴历时年75岁。

尾纸处吴历自跋:“余近年作画,似勤似懒,有时不辞呵冻,忘暑忘餐,挥毫疾就;有时春暖晴窗,楮墨精良,对之瞌睡。吾不知此病之所来,或谓老之故也。然少年辈往往亦有如此。予数日前颇觉腕力笔健,漫学山樵而成小卷,虽未得其超逸,观之亦可消长夏。五月墨道人又跋。”下钤 “吴历之印”、“墨井道人”,迎首钤“延陵”。

本幅及自跋纸上鉴藏印有“陆廷燦印”、“平原陆幔亭鉴藏印”等。后幅有戴兆芬、公望、顾文彬三家题记。

作者在尾纸中说此图系学元代 王蒙 之笔,确有苍茫超逸之意。全图多用干笔勾廓,粗笔皴擦,浑朴厚实,脉络分明。由于 画家 早年曾寓居澳门,接触过一些西洋 绘画 ,画中的群山呈显出阴阳向背,似有晴日当空之感,群峰层层推向远方,颇有些空间意识。吴历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最早融合西洋绘画的画家,该图十分自然妥贴地吸收了西洋绘画重明暗、讲透视的造型技巧,是为一绝。

清代早期吴历《静深秋晓图》赏析

  吴历的《静深秋晓图》。纸本设色,纵95.3厘米,横24厘米。是画作于“乙亥春”的“上洋”,“乙亥”,即康熙三十四年(1697),时年吴历六十六岁。以近、中、远三段铺设,有条不紊,布局合理,展现出金秋时节江南山水的秀丽景色。近景,苍秀的松柏,长满青草的山石,弯曲的古松,枝叶均“弯”在溪水之上;溪水是弯弯曲曲地自上而来;右岸深入溪水的巨石坪上,有一老者席地而坐,在观赏着深山之中的秋景,幽然安泰,注目凝视,表现出老者对山间秋景的眷恋之情。中景,在弯曲的溪流两岸,极为稀疏地散落着四木撑起的草亭、低矮的茅屋、显得庄严雄伟的佛寺以及高崇的宝塔。溪水之上,有木、石构结架起的硕大桥梁,连结着两岸。巨崖下的沙滩上,有人在持竿垂钓,茅屋内有人透过窗口往外观览景色。呈现出人类与大自然协调一致、和谐相宜的境界。远景,群峰耸立,主峰则是奇石垒叠,以浑厚、雄健无穷的生动形象,奠定其成为众山的中心地位。整个画面展现出无比深远、雅静与寥廓的自然形象,给人真山真水的立体感悟。

画的右上角,有画家的行书题跋“王叔明静深秋晓,往予京郊所见,寤寐不忘,乙亥春在上洋追忆其着色之法,携来练川,民誉见而嘘好之,今值其花甲,是图有松柏之茂,恰当以寿”。下署“壬午年秋 墨井道人”。钤“墨井”朱印。画的右下角,钤有“虚斋至精之品”鉴藏印。“至精之品”四字,代表着吴历之画作的珍贵艺术价值。

清代早期吴历《幽麓渔舟图》赏析

   吴历 幽麓渔舟图

本幅自题七言诗并识:“幽麓横铺十里烟,柳桥西转乱渔船。白花翠蔓茅茨小,鸥浴平沙落日圆。庚戌小春,题似岩翁徐老先生正。虞山渔山吴历。”钤“吴历”、“渔山”、“墨井”朱文印3方。鉴藏印有:“泰州宫氏珍藏”、“宫子行周弟玉父宝之”等共3方。“庚戌”为清康熙九年(1670年),吴历时年39岁。

图绘江南水乡景致。画幅右侧绘陡立的山石和各类杂木。左侧绘平静的湖水和飘缈的烟云。作者通过两侧逶迤的山脉、伸展的木桥、侧斜的树木以及山石小路,将左右景致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得画面在左虚右实的互映中达到视觉的平衡,显现出作者巧于布景设势的能力。此图应是吴历在接连遭受丧母、丧妻之痛后,心境渐趋平静时所作。

清代早期吴历《松亭垂钓图》赏析

  吴历《松亭垂钓图》,纸本,纵148.7厘米,横30.2厘米。“甲寅”,当是康熙十三年(1674),可知此画乃吴历四十四岁力作。整个画面平远铺设,用笔沉着谨严,近、中、远的青松渐远渐小,给人以深邃深润之觉,山石富有立体感。山间溪水,奔流而下,溪水之上,筑有一连接溪水两岸的阔大平板式建筑,既是供人歇息的山中之亭,又充当桥梁之用,因在松荫之下,故名“松亭”。这种又亭又桥的建筑,至今有些江南地区依然存在,俗称“廊桥”;幽静的松亭一角,一束发系髻的男子,在持竿垂钓,垂钓者目不斜视地凝注着钓竿的动静;山林间的小径,弯弯绕绕、曲曲折折,如蛇行般地通往主峰的峰巅,呈现出一种无限之极境。是幅清雅、明快、幽静的江南山水景色,令人深思,给人遐想,让人陶醉。

画面右上角,有画家行书题写跋语与落署。语曰“读书有得,与后见山见水。触物生趣胸中,写写自能笔合古人。请以质之,青屿先生”。落款“甲寅六月十日 吴历”。钤“吴历”方印,后又有许之渐款署“乙卯小春,弟许之渐奉寄良老门年兄清鉴”。于“乙卯”和“许之渐”字上、字下,均钤一印。

清代早期吴历《仿黄鹤山樵笔意》赏析

   吴历 《仿黄鹤山樵笔意》尺寸 24.5×20.8cm

此件斗方虽是仿黄大痴的,不过也显示了吴历的绘画风貌,画面充满了令人愉悦的生命力,虽以水墨为之,而能传达出一股清新的江南气息。此幅构图十分别致,似乎信守拈来江南随处可见水乡一角,主体突出而有深邃开阔的感觉,笔墨淡雅淳朴,气韵深醇,温润沉着。王石谷说吴历的画:如对高人逸士,冲和幽淡,骨貌皆清。是十分推重的。

款识:仿黄鹤山樵笔意、为孝牧道翁、墨井吴历。钤印:吴历、渔山。鉴藏印:延陵、渔山、蓉裳、子韦。

清代早期吴历《山水立轴》赏析

  清吴历山水立轴,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藏

画心作者自题:“萧竦古木倚江滨,石脚披莎拂浪新。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丙戌冬月画似   集生盟兄正  墨井道人吴历”钤印:墨井道人(白文)、吴历之印(白文)。1706年,时吴历75岁。绫边题跋按时间顺序如下:国朝画山水,首推四王、恽、吴六家,而恽、吴为尤贵。恽所爱者之多,吴所传者之少。京邸各家所藏,五家俱备,而渔山缺如也。此图棘猴不足喻其工,豆马不足言其细,天霞云鹤未方其气之逸,景星庆云莫比其品之贵也。浓青浅赭,滃墨枯毫,格之备也。痴黄懒瓒,湿雨密云,体之赅也。将使胥樵敛迹,文度扫尘而。且点墨如漆,纸莹若肤,措大眼,孔小直,不知二百年来何物可所比似也。嘉庆戊午春算之初  灵芬馆主人 吴江郭麐跋。

清代画家吴历山水画《湖天春色图》赏析

  清代画家吴历山水画《湖天春色图》立轴 1675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忆初萍迹滞娄东,倾盖相看北海同。正是蚕眠花未老,醉听莺燕语东风。归来三径独高眠,病渴新泉手自煎。丛菊未开露未傲,多君先寄卖壶钱。帱函有道先生侨居隐于娄水,予久怀相访而未遂。丙辰春从游远西鲁先生,得登君子之堂,诗酒累日,盖北海风致不甚过矣。旦起冒雨而归,今不觉中元之后三日也,而先生殷勤念我,惠寄香茗酒钱于山中,予漫赋七言二绝,并图赵大年湖天春色以志谢。墨井道人吴历。

文中的“帱函”是一位天主教徒,“远西鲁”是比利时籍西教土。吴历具体是在什么时间加入的天主教,史籍上没有太多的详细记载,但是从这幅作品的题记中推测,应该是在1675年吴历43岁前后。

《湖天春色图轴》作于45岁,是他中年时的代表佳作。平远景色中,近、中、远三处柳树渐远渐小。景深感很强。细笔勾皴,精微秀美,青绿淡染,明快清雅,真实地传达出了江南水乡的绮丽春色。

清代早期吴历《云白山青图卷》赏析

   吴历 云白山青图卷 绢本设色 纵25.9公分 横117.2公分

此幅山水为吴历三十七岁(1668)之作,画层峦迭嶂,山谷间白云缭绕,山麓绿树丛生,苍翠欲滴,平湖开阔连天。村舍、寺庙、昏鸦点缀其间,展现飘渺幽深、雄伟壮丽之自然美景。

  画法继承唐宋以来青绿山水画传统,临摹古画功力极深,于青绿着色者尤有独到之处,气息颇近似宋元人之作品。

通卷皆用青绿红白重色,同时又以淡赭染水天,于鲜艳赋色中别具清雅之致。而能不觉躁浊,於清虚灵动中妙造自然。卷末左上自题:“雨歇遥天海气腥,树连僧屋雁连汀。松风谡谡行人少,云白山青冷画屏。戊甲九月六日予从毗陵归虞山,风雨寂寥中有啜茗焚香之乐,八日晚晴,喜而图此。吴历并题。”铃“吴历”朱文长方印。卷末左下角钤有“墨井草堂”、“桃溪居士”白文长方、方印各一。卷首卷上沿,有清内府“三希堂精鉴玺”等六方收藏印。

清代早期吴历《珊瑚钩诗意》赏析

  《珊瑚钩诗意》设色纸本款识:东坡称陶靖节诗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识此语之妙也。仆居陶中,稼穑是力。夏秋之交,稍旱得雨,雨余徐步,清风猎猎,禾黍竞秀,濯尘埃而泛新绿。乃悟渊明之句善体物也。此珊瑚钩诗话,是图近之并书,墨井道人。钤印:吴历之印、墨井道人、汉倬。

诗堂:山稻异平畴,习习松下风。值兹炎威沸,憙余幽径通。曾岗宿烟雾,异境造洪蒙。方诮王乔拙,不睹元化功。萧然一柱杖,安计岁歉丰。墨井道人此幅盖出山樵别派,笔敛气静,几过石谷。至引陶平畴远风之句,尚不及予诗之要眇也。庚申(1920)七月既望,曾熙。钤印:曾熙之印

裱边:此幅旧是常熟翁相国所藏,王廉生前辈所称为小渔山者。此幅题款之妙,亦从来所未有,直到东坡神境,奇哉奇哉。清道人。钤印:清道人

今之言书画者,莫不曰四王吴恽,独渔山最少。以余所见,除卷子外仅八幅而已。惟张燮师一幅是用浓墨者,仿唐六如。陶斋尚书是一幅青绿设色者,笔法绝似王石谷。其它六幅都是仿黄鹤山樵,与此同一妙境。吾尝论国朝画家善学山樵者,惟石谷子和墨井道人二人。其画松叶多用笔锋直下,排比直点自然,飒飒作涛声。石谷子外,无有能与其奇者,以此辩渔山,百不失一。钤印:梅盫。

清代早期吴历《夏山图》赏析

  夏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66年作。款识:宋元名家都以北苑为宗,惟子久深得其中微妙。此幅夏山图笔法飞舞,神采奕奕,真稀世之宝。丙午九秋日临。不敢固辞聊以效颦,未能得其神韵,深用自愧。吴历。钤印:吴历(白)、渔山(朱)

题跋:渔山与此图血战累旬,咄咄逼真。遂令子久重开生面,虽其灵心妙悟不繇和古人有徇知之合,不然何以浑化入神至此。王时敏题。钤印:王时敏印(白)、烟客(朱)

《夏山图》是一幅对美术史研究颇有意义的作品,它真实地呈现出当年王时敏与吴历师徒授受的情景,又弥补了黄公望原作似已佚失的遗憾。吴历早年曾向王鉴、王时敏习画,临过不少前人真迹,奠定了坚实的笔墨基础;后来信奉基督教,又曾旅居澳门,受到西洋画的影响,将明暗光影等元素吸纳进传统,创造出“阳面皴”一类笔法,从而使作品能轶出“四王”藩篱,别具一种风貌。这幅《夏山图》则系他34岁师从王时敏时所绘。后者家藏甚富,吴历常去王家的拙修堂观画,而王氏的主要教授方法就是让学生临摹古人原作。现在他让吴历临摹,乃是一种教学手段。吴历用10多天时间完成后,题跋上呈老师过目。跋语对黄公望原作极口赞叹,反映出临摹珍品时之激动欣悦,也暗含着其对老师的感激。因系作业,故只写“属临”而不写款。王时敏的题跋则是对作业的评语,对临作极其满意,毫无保留地作了赞扬肯定。从吴历临作看来,黄公望《夏山图》不仅“笔法飞舞,神采奕奕”,而且构图讲究,设色富丽,层峦叠嶂,气势苍茫,左下部溪桥上的一红一蓝两个行人之小,更加映衬出大自然之苍翠雄伟。黄公望对发扬光大董源(北苑)开创的江南画派,有着他人无法企及之贡献。即从此画呈现的夏日群山万木争荣的气象,也可看出他不愧为继承弘扬董北苑画风的第一人。

清代早期吴历《茅斋论道图》赏析

  茅斋论道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707年作。款识:茅斋论道图。浦转桥通三径长,茅斋松竹晚风凉。客来论道茶初熟,炉暖常焚西海香。青印尊兄,久不扪虱,绝谈世务,清心向“天学”学道。兹属于予,漫拟巨然《茅斋论道图》并题以赠。康熙丁亥年小春,墨井道人。

这幅画是吴历应一位叫青印的道友之约而画的。所谓“天学”是明末清初时,对天主教的一种别称。依山傍水,在山石的簇拥中、在苍松的掩映下,隐隐一座庭院,竹篱围的修篁繁茂有致,深邃幽静之中,让人感觉神秘莫测。透过树丛,窥见堂上有二人对话--“论道”。大门里,均有人走动,大概都是来访者。

《茅斋论道图》题明是模仿巨然的画。巨然山水,笔墨润秀,善为烟岚气象,于山峦林麓间多做卵石、松柏、茂竹、蔓草等,而幽溪小径、篱笆茅舍、断桥危栈,真若山间之野景,至晚年则意趣更高。吴历画学王蒙,而王蒙又师董、巨,因此这幅《茅斋论道图》原也是自家之所擅。环绕的大山以披麻皴为主,反复渲染,把整个山的蓬勃气势和节奏韵味充分的表现了出来。然而这些几乎占满画面的近石远山,都是为中景的松林做陪衬,松是这幅画的主体,作者用重笔浓墨极其细致的描绘它们的长势、动态,甚至松涛之声。而就在这拔地参天的大树下面,修竹掩映的庭园又成为这个主体中的中心,笔墨虽然不多,但很容易把视线吸引过去。进而,屋中两位谈道的道友才是这个“中心”的主人!它以层次分明、变化丰富、高远与平远相结合的全景式布局,成功的、巧妙的借磅礴的山势、葱郁的树木和空灵的溪水,完成了“论道”这一主题思想,真可谓匠心独运。

清代早期吴历《白传湓江图卷》赏析

   吴历 白传湓江图卷 纸本设色 29.8x207.4cm 上海博物馆藏

《白传湓江图卷》显示了吴历的绘画风貌,画面充满了令人愉悦的生命力,传达出一股清新的江南气息。此卷云山空濛而有深邃悠远的感觉,笔墨淡雅淳朴,气韵深醇,温润沉着。王石谷评吴历的画:如对高人逸士,冲和幽淡,骨貌皆清。

清代早期吴历《人物故事图册》赏析

  未署年的吴历《人物故事图册》(故宫博物院藏),他以山水见长,人物画罕见,从风格看,当属36岁至40岁之间所作,构思巧妙;册页八开,每开均取司马迁《史记》中的一则历史故事作画,在对页工整地书写上摘自《史记》的故事原文。

  第一开取材《平原君虞卿列传》,所绘即有名的“锥处囊中,脱颖而出”的毛遂自荐故事。图绘楚王与平原君已歃血定盟,毛遂立于檐下,持盘招从客十九人。第二开取材《屈原贾谊列传》,绘屈原放逐,行吟汨罗江畔,与渔父相遇而语,死志已定,渔父乃鼓栧而去。

  第三开取材《信陵君列传》,绘魏信陵君无忌礼遇都城守门人侯嬴事。侯嬴敝衣白须,与屠夫朱亥晤谈市中,目光斜瞟信陵君;信陵君着红衣,手握马缰,恭立一旁。

清代早期吴历《凤阿山房图》赏析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吴历1677年创作《凤阿山房图》,上有王翚的题跋:“墨井道人与余同学同庚又复同里,自其遁迹高隐以来,余亦奔走四方,分北者久之,然每见其墨妙,出宋入元,登峰造极,往往服膺不失。此图为大年先生作,越今已二十余年,尤能脱去平时畦径,如对高人逸士,冲和幽淡,首貌皆清,当与元镇(倪瓒)之`狮林’、石田(沈周)之`奚川’并垂天壤矣。余欲继作,恐难步尘。奈何!奈何?癸未(1703年)嘉平,耕烟散人王翚”。“癸末”为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两人都已年过古稀了。

清代早期吴历《槐荣堂图》赏析

  “槐荣堂”是吴历好友许青屿的祖居。此图刻画谨细,设色清丽,是画家传世的佳作之一。款识“夫山高阳氏槐荣堂图。虞山吴历画”。

清代早期吴历《寿许青屿山水》赏析

   吴历 《寿许青屿山水》(1672年作,41岁) 上海博物馆藏。

《寿许青屿山水图》是吴历给许青屿画的祝寿山水图。此幅作品堪称吴历的中年精品力作,全图青绿着色,用笔洒脱。把江南山水灵秀之美和画家写景设色之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画出了江南明媚春光。

清代早期吴历《深壑幽居》赏析

  《深壑幽居》立轴设色纸本庚戌(1670年)作

款识:仿黄鹤山樵笔法。庚戌清和,墨井道人吴历。钤印:渔山(朱文)、吴历(朱文)、卧雪山人(朱文)

吴历年少时与王翚同师王时敏,山水画以黄公望为基,苍浑厚重。此图用笔沉着细致,皴染秀润工细,设色清润淡雅,风格清朗自然。采用高远、平远结合的构图方式,远山密林,闲村长水,颇有超然尘外的出世意味。此图的远景与黄公望构图相似,但中景构图繁简,皴染疏密,往往落墨轻盈,染色虚渺,伴着一种意蕴,古趣随着笔尖而来,境界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然而在近景处,在繁密的山树里,村寨清寂,人迹杳无,唯有溪水长流。这仿佛昭示了作者先儒后佛再天主教的人生弧形轨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