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2-28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王莽 地皇三年 公元二二年
初,长沙定王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戴侯熊渠,熊渠生考侯仁。仁以南方卑湿,徙封南阳之白水乡,与宗族往家焉。仁卒,子敞嗣;值莽篡位,国除。
【译文】最初,长沙定王刘发,生了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了戴侯刘熊渠;刘熊渠生了考侯刘仁。
刘仁由于南方地势低下,气候潮湿,封地改到了南阳郡白水乡,举家迁居于此。刘仁去世后,儿子刘敞继承舂陵侯爵;赶上了王莽篡位,封国被裁撤。
【注】①刘发是景帝刘启第六子,九子为中山靖王刘胜,十子胶东王刘彻。
②南阳郡白水乡即今枣阳一带,西汉为舂陵侯封地 ,后光武登基,以南阳为帝乡,封南阳为南都。
节侯少子外为郁林太守,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娶湖阳樊重女,生三男:縯,仲,秀,兄弟早孤,养于叔父良。
刘买的幺子刘外是郁林太守,生下巨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县令刘钦。刘钦娶湖阳樊重的女儿,生有三男:刘縯,刘仲,刘秀,兄弟年幼丧父,被叔父刘良收养。
①郁林郡在今广西贵港一带,太守为郡行政长官,俸禄两千石。
②巨鹿郡在今河北邢台一带,都尉为郡武装首长,俸禄等同太守。
③南顿县在今河南项城一带,汉属汝南郡,小县县令年俸三百石,大县六百。
縯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
刘縯性情刚强有毅力,为人慷慨有大节,自从王莽篡权后,时常愤发激昂,心怀光复汉室的志向,平常不但不参与家中的劳动,反而卖田卖宅,四处结交天下英雄豪杰。
①縯:通演,一年后因威名太盛,不好控制,为绿林军首领所杀。
②王莽篡权在公元9年,刘縯生于前16年,当时25岁,死于公元23年,享年39。
刘秀高鼻梁,额头饱满,天生爱好种田。刘縯常嘲笑他,把他比作刘邦的哥哥刘仲。
①刘秀生于公元前5年,死于公元57年,王莽篡权时年仅14岁,27岁干革命,30岁称帝,42岁兼并天下。
②刘邦的哥哥刘仲即是刘喜,刘邦二哥,代王,子为吴王刘濞,刘太公认为刘喜勤快,不喜欢刘邦不务正业,刘縯以此类比刘秀。
③刘秀三兄弟,二哥叫刘仲,大哥三弟却叫刘縯、刘秀,可能是因为刘仲早死,所以没有大名。
④刘邦小名刘季,伯仲叔季,刘邦排行老三,应该叫刘叔才对,可能是刘叔早夭了,所以空一格,刘邦直接叫刘季。刘秀排行老三,故字文叔。
秀姊元为新野邓晨妻,秀尝与晨俱过穰人蔡少公,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秀戏曰:“何用知非仆邪?”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
刘秀的姐姐刘元,是新野县邓晨的妻子,刘秀曾经和姐夫一道拜访穰县蔡少公,蔡少公对图谶颇有研究,说“刘秀应当作天子”。
有人问:“这说的是国师公刘秀吗?”刘秀开玩笑说:“说不定指的是我呢?”在座的人都哄堂大笑,唯独邓晨暗喜。
①邓晨是刘秀的姐夫,有个表弟叫邓禹,有个侄子叫邓奉,有个表妹叫阴丽华。
②刘家的A轮融资是和绿林军的联合,后来闹掰了。昆阳之战,刘秀击败王莽40多万大军,走上人生第一个高光时刻,随后迎娶阴丽华,获得了B轮融资。C轮就是郭圣通了。
③阴家为管仲之后,新野巨富,邓家能和刘、阴联姻,可见也是豪族;刘、邓、阴家的联合,本质就是刘家出品牌,邓家出人,阴家出钱。
根据《资治通鉴》后面的记载,看刘縯、刘秀两兄弟的人生,颇有点高配孙策、孙权的意思。但看刘秀世系的关系表,从汉景帝刘启到长沙王刘发到郁林太守刘外,再到巨鹿都尉刘回,再到南顿县令刘钦,最后到沦为白身的刘秀,混江湖的刘縯。刘家手握诸侯资源,头顶皇家金字招牌,却混的一代不如一代。但最后却又在刘縯、刘秀手里又峰回路转,再续祖宗辉煌。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刘秀兄弟远胜于屡代祖宗吗?并非是这样,如果刘秀兄弟远胜前人,在人生的前半段也应该取得很大成就才对,怎么会走到要靠种田为生的地步?刘秀的先人们,混得一代不如一代,是因为他们处于一个阶级不断闭合的阶段,自从武帝推恩令以来,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下,大诸侯不断地瓦解为小诸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推恩令的大趋势下,作为个人是基本不可能实现平台飞跃的,这是形势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压制。所以到了刘秀的爸爸刘钦,叔叔刘良手上,就成为了南顿县令、萧县县令。如果这种稳定的秩序再持续下去,刘秀、刘縯兄弟,真的就要一辈子种田混江湖了。但到了王莽篡汉时期,由于多种不适当的政策,整个社会结构开始崩塌,随着农民起义的兴起,中央对于地方的压制正在不断减弱,此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解放。
所以原来当萧县县令的刘良在东汉建立以后成为赵王,原来种地为生的小伙子刘秀也成了大名鼎鼎的光武帝。难道说萧县县令刘良不如赵王刘良吗?并不是这样。而是本有才能当上赵王的刘良,被大形势压制成萧县县令了。在传统行业里,再强的主观能动性大多也只能靠着裙带关系,也只能等着论资排辈。时代的弄潮儿几乎都起于新兴的行业内,因为新兴的行业没有霸主去压制人的主观能动性,更适合没有关系,没有资历的普通人。高祖分封天下,非刘氏不得王;武帝推行分封,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俗话说“张王李赵满地刘”,随着推恩令的出台和时间的行进,像刘秀这种情况的宗室子孙遍地都是。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家拿的都是差不多的牌,为什么只有刘秀在乱局中出位?为什么最后建立东汉的是刘秀,而不是其他人?
是因为刘秀运气比较好吗?刘秀确实运气比较好,位面之子的称谓不是白叫的。但运气好只是人物崛起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更重要的是刘家兄弟超前的布局意识,和非常强的整合能力。人生不是买彩票,如果没有这两项能力,再好的运气也有用完的时候。刘家兄弟并不是闭门造车的人,王莽篡权以后就开始运作自己的家族了。兄弟两一个负责结交豪杰,一个负责维持家用,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分工很明确,为随时可能降临的大变局时刻准备着。秀姊元为新野邓晨妻,秀尝与晨俱过穰人蔡少公,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秀戏曰:“何用知非仆邪?”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
汉末图谶学盛行,等到了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临的时候,刘秀又找到了图谶家蔡少公为自己做了预言。这种行为其实和曹操去找“月旦评”的主持人许劭要品评如出一辙。其实这个时候,刘秀已经有起兵的打算了,蔡少公的图谶根本就不是巧合,而是刘秀故意放出来的炒作材料。其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时人迷信图谶的心理,为自己打出知名度,此时刘秀无名小卒,所以引来哄堂大笑。随着刘秀慢慢的崭露头角,众人就会纷纷恍然大悟,原来应图谶的刘秀不是国师刘秀,而是这个还在种田的刘秀。人们都只会帮觉得能赢的人,等到了那个时候,时人因为图谶的预言,加上现实的印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刘秀必胜。则刘秀的吸附能力越强,吸附能力越强则势力越大,势力越大则众人更是趋之若鹜。刘秀之后整合绿林势力、联姻阴家、联姻郭家,图谶都会产生积极效应。只不过是有些人是真信图谶,有些人则是看中了图谶为刘秀吸附来的势力,还有些人看中的是刘秀高远的布局,看中这种身在田野之中,决胜十年之外的前瞻性。信心比黄金更值钱。刘秀兼图谶的预言和昆阳之战的威名于一身,预言与现实交相辉映,各方势力都相信刘秀能赢。所以刘秀整合起资源来畅通无阻,最后刘秀就真的赢了,这是名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