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湛然常寂,即是本心形相

 读思行666 2021-01-30

《顿悟入道要门论》直说13

问:其心似何物?

答: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这个无住心似何物?像个什么呢?

这个本源清净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没有色彩;不长不短,没有形状;不去不来,没有动与不动之相;非垢非净,无有染净之说;不生不灭,没有生灭相;湛然常寂本来如此。如果一定要说个形相的话,这就是本心的形相,亦是本心之体。所谓本心,即是佛身。

这里所说“湛然常寂”,所谓湛,即是光明,即是灵觉;所谓寂,即是空寂。就是灵觉而空寂,空寂而灵觉。所以我们在不得已描述这个真心时,常在空荡荡犹如虚空后,加一个“灵觉独耀”,就是我们在空荡荡一念不生时,此灵觉性如日月光明,遍照十方。如果以用而言,就是于行住坐卧、工作劳逸中,始终空空荡荡,不住于事境上,这就是空寂;而于空寂时又灵觉常在,了了分明,不是傻呆呆什么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将心寂灭,这就像痴人发呆,不要说成佛,成个傻子呆子倒有份。因此,我们才不断地强调,湛然常寂,空寂灵知,是一体,不能分开讲。如果勉强分开,就容易误导他人。

空寂是定,灵觉是慧。普照知讷禅师讲:“定则慧,故寂而常知;慧则定,故知而常寂”,此正是定慧等持。六祖讲: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即是空寂,即是妄想不生,不被境界所扰,所以称之为定;心地无痴,即是灵知常在,了了分明,所以称之为慧。如果于日用中,任运寂知,空寂而灵觉,灵觉而空寂,遮照无二,无所挂碍,是则名为顿门,也就是顿悟顿证之门,亦是双修定慧者。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修行的方法,这个定慧等持就是最好的方法,本人将此称之为安住空性。所谓空性,还是空寂而灵知,灵知而空寂。如此安住于此,是名修行。人们常将此称为无修之修的心地法门。所谓无修,就是你看不到他修行;所谓之修,就是修证我们这个内随妄想转,外被境界迁的习气。

因此,明悟心性开悟了,并不是就完事了,还要修,在境界上磨练。普照禅师讲:“凡夫无始旷大劫来,至于今日,流转五道,生来死去,坚执我相,妄想颠倒,无明种习久而成性,虽到今生,顿悟自性本来空寂,与佛无殊,而此旧习,卒难除断。故逢逆顺境,嗔喜是非,炽然起灭,客尘烦恼,与前无异,若不于般若中着功力,焉能对治无明,得到大休大歇之地?故云: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波尚涌,理现念犹侵。”

我们凡夫,历劫以来,时至今日,流转五道,生生死死,就是因为执于我相,妄想颠倒,无明种习久而成性。虽然今日通过善知识当下顿悟自性本来空寂,与佛无二无别,但是,这个旧习却很难一下断除。所以,悟后还是逢逆顺境,嗔喜是非,炽然起灭,客尘烦恼,与前无异,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不于慧中着功力,怎么能对治无明,得到大休大歇之地?所以,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波尚涌,理现念犹侵。顿悟自心,虽然同佛,无二无别,但这个多生历劫以来的习气还在,不是当下就能顿除的,这就像水面上大风已过,这个波浪还不能一下就停下来。同理,虽然识得了本性,解悟了这个空明灵觉性,还是时时被妄念侵扰,因此,还要修,在境界上多加磨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