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精与见性

 昵称34586188 2017-12-10



       

 “能见之本性”,也叫佛性,本心,因本性为最纯粹的,与佛性同义,也就是经所说的“如来藏”,也就是证自证分,真如本性;


    见精属于第八识,但又有别于第八识,第八识是中性之词,没有什么价值判断的意涵;第八识体若起妄后,马上变成有真有妄,而转名为阿赖耶,其体是“真”,其相是“妄”;在唯识学中,把第八识的真体,称为“自证分”,而把其“妄相”分析为两种:“见分”与“相分”。所以,“见精”即相当于阿赖耶的真精之体(自证分),是阿赖耶的精华,不受染的本体,故称为“见精”,也叫做被无始无明包裹的佛性,只要破了无始无明就变成了见性。但它绝不是阿赖耶的“见分”,因为见分是染污的,也不是相分,这个见精是脱离根、尘、识的,属于第二月,是依他而起的,非遍计所执。


   见性离缘、离见。离缘之见性是绝于一切对待的,更无能所之对待,故是一真之见;若有对待,则成 二法,二法则是生灭之法,是故真见非是见闻觉知之见精(这里说的见精不是上面说的自证分,而是六根的了别功能,眼见,耳闻,鼻嗅,舍尝,身触,意想),以见闻觉知即有对待,且见精亦有能所故。见性更非明 暗空塞等之妄见。“真见”是本觉真心,犹如真月,为圆成实性;“见精”是依他起性,如第二月“妄见”是遍 计所执性,如水中月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佛欲示无还之旨,先明见性,切近真心,且就阿难日用之见,分明指示,故曰:且汝现前见我之时,此见即是八识精明之体,元者本也;故出其名曰:见精明元。即二根本中真本,识精元明是也。体即第八识见分,映在六根门头:在眼曰见精。在耳曰闻精;在鼻曰嗅精;在舌曰尝精;在身曰觉精;在意曰知精,本具精明之体,而有了境之用,但体受妄熏,而有二种颠倒,见妄未除,精明尚欠于妙,故曰:‘虽非妙精明心’。虽非二字暂抑之。



   而喻中,随即扬其切近于真,如捏目所见之第二月,虽非真月,而与真月原无别体,但多一捏而已,放手即真;非同水中月影,与真月有虚实之殊,天渊之隔。以第一月,喻纯真无妄之妙精明心;第二月喻见精明元;水中月影,喻缘尘分别之识心。


     佛欲令人舍彼妄识,取此见精,为本修因也(真修之路第一步就是认取见精,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开悟证道,都是悟后起修,破妄见真的过程)。

 

  问:‘阿难求索真心,佛何不指与纯真无妄之心,而乃指此带妄之见精耶?’答:‘纯真之心,唯佛独证,等觉菩萨,犹有一分无明未破,真尚未纯,而况位居凡、小,离此凭何指示乎?譬如指矿说金,求金之人,若舍于矿,岂有真金可求?十番正示,二见翻显,如销矿成金,其金一纯,则光明焕发矣!从上诸祖,皆本佛意,多于六根门头,接引学人,竖臂擎拳,一棒一喝,无非欲令学人,亲向自身中,识取本来面目。慎勿因此有虽非妙精明句,遂疑见精,以为全妄,不敢认取也。’初指喻见精切真竟。


--------------------------------------------------------------------------------------------------------------------------


识此见精是唯一真修之路,所以引用《修心诀》的一段文字,希望有缘人能得以真实悟入:


且入理多端,指汝一门,令汝还源。汝还闻鸦鸣、雀噪之声么(你还能听到外面的乌鸦鸟雀鸣叫的声音吗)?


曰:闻(听得到)。


曰:汝返闻汝闻性,还有许多声么(你返回来往内观照那个能听闻的闻性,能听外面声音的那个东西,还有各种声音吗)?


曰:到这里一切声,一切分别,俱不可得(到这里一切声音都没有了,也没有任何分别,好像世界上的一切都没有)。


曰:奇哉!奇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我更问你,你道,到这里一切声,一切分别,总不可得。既不可得,当伊么时莫是虚空么(真是奇妙啊,这个能听闻声音的那个东西就是观世音菩萨最初闻思修佛道的时候最初靠这个入门的。我再问你,你说这里一切声音,一切分别都没有,无形无相无分别,看不到摸不着,可是用心可以体会它的存在,正当那个时候,那个是不是跟虚空一样呢)?


曰:原来不空,明明不昧(虽然一切都好像没有,无一物可得,可是它不是跟虚空一样,因为虚空是一种空的相,我们还可以看到啊,而且虚空是无知的啊,可是这个东西对一切都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眼前发生的一切,都能了了觉知啊,不是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曰:作么生是不空之体(这个东西又因为什么而不是虚空呢)?


曰:亦无相貌,言之不可及(它是无形无相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用心可以体会的到,你用任何的语言文字去形容它都没办法,因为它是离开言语思维和意识的)。


曰:此是诸佛诸祖寿命,更莫疑也。既无相貌,还有大小么?既无大小,还有边际么?无边际,故无内外。无内外,故无远近。无远近,故无彼此。无彼此,则无往来。无往来,则无生死。无生死,则无古今。无古今,则无迷悟。无迷悟,则无凡圣。无凡圣,则无染净。无染净,则无是非。无是非,则一切名言,俱不可得。既总无如是一切根境,一切妄念,乃至种种相貌,种种名言,俱不可得。此岂非本来空寂,本来无物也。然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不同无情,性自神解,此是汝空寂灵知清净心体。而此清净空寂之心,是三世诸佛胜净明心,亦是众生本源觉性。悟此而守之者,坐一如而不动解脱;迷此而背之者,往六趣而长劫轮回。  



 

      (这个就是出生十方三世佛和祖师大菩萨的地方,所以不需要再去用心揣测思维怀疑它的存在了。既然没有相貌,就没有大小,没有大小,就没有边际,没有边际,就没有内外,没有内外,就没有远近,就没有你我,没有你我,就没有来去,没有来去,就没有生死,没有生死,就没有古今,没有古今,就没有迷悟,没有迷悟,就没有圣凡,就没有污染清净,没有污染清净,就没有是非,没有是非,就没有一切名字语言,身心世界都不可得,既然万法皆不可得,那么一切根尘境界,一切分别意识生出来的种种妄想,语言文字相貌,都不可得。这个难道不是本来空寂,本来无一物的存在吗?然而这个虽在万法不可得之处,但它不同于顽石花草树木没有见闻觉知,而它本来具足一切的性能妙用,能知道万法的生灭造作,所以叫不昧,这个就是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空寂灵知的清净本体,是宇宙的本源,是人人具有的佛性,是离苦得乐,解脱的根本,是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涅槃本心,如果能真实领悟到它,并且在24小时绵密不间断的守护它,就能得到解脱,成就菩提道;如果迷背了它,只知道用我们的六根去攀援六境界,也就是身心往外奔流,眼耳鼻舌身意去攀援色声香味触法,然后生出生灭的六识心,那么就会永远的在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轮回不已,痛苦烦恼永远无法止息)。 



了解净居闲堂禅修最近咨询请点击以下链接▼

净居閒堂|[歇心·禅生活体验]


▼净居闲堂 · 禅修 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