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思考

 木香草堂 2021-01-30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思考

  “长方体的体积”这节课要让学生经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掌握“体积计算公式”。那么,除了这个显性的知识目标之外,还要教些什么呢?特别是本节课的学习能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做出哪些贡献?我们不妨作如下分析:

  数学需要讲道理,帮助“悟出”数学知识蕴含的道理,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一公式背后的数学道理是什么呢?就是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其包含的体积单位的个数。教学不妨由此引入。

  呈现一条线段:

  师:这条线段有几米长?你是如何知道的?(4米,用1米的米尺量了4次。)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又是如何知道的?(12平方分米,因为用面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度量,需要度量12次。)

  师:(出示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要想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建议?

  由于有了前面两个问题的铺垫,学生自然想到要用体积单位去度量。这样不仅赋予体积单位以实际的意义,同时也顺利地引出“用边长为1的正方体摆长方体”这一实践活动。上述教学好处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并没有“一叶障目”,孤立地看待“长方体体积”这一个“知识点”,而是从长方体体积这一具体的教学任务中跳离出来,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教学提升到“计量”的高度,进而与线、面的度量统一到一起,不仅顺利实现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线、面、体的测量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用相应计量单位去度量,有几个计量单位,其数量就是几。

  接着,引导讨论“怎样计算体积单位的个数”呢?这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由教学前测可知,不少学生已经知道“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就可以顺势把这个“未学先知”的结论作为一个“猜想”,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去“验证”这个“猜想”,直至所有学生都对结论确信无疑。

  需要注意的是,体积公式得出后并非万事大吉了,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与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要由单纯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向更加重视数学思维的学习与渗透。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体积公式的?(先提出“猜想”,再通过操作等活动去“验证”;这是在教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有用的方法呢?(举例子、找规律、找反例;这是在教学生总结有价值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积累思考的经验和实践的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