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糖尿病人要特别注意这个指标

 无糖时代 2021-01-31

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到春节血糖高。”俗话又说“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期间,阖家团圆,欢叙亲情,其乐融融,同时还要走亲访友,招待来宾,不仅主餐菜肴比平时丰富许多,点心、零食也大大增多。想要控制血糖不升高,多少有点难度。事实上,大量的糖尿病人在这段时间内的血糖都会出现升高的现象。只要不是升得太高,太离谱,节日后立马加以控制,总体来说对健康的影响也不是太大的。

然而有一种现象却是节日期间要特别小心的,这就是低血糖,有人可能要问,节日出现低血糖,这怎么可能呢?春节期间吃得比平时多,喝得比平时多,血糖只会升高,怎么可能出现降低呢?

然而现实中却有不少这样的悲剧在节日期间发生着。

不少高血糖患者在节日期间突然出现低血糖,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那么高血糖患者为什么在节日期间会出现低血糖呢?

先来分享一个来自知乎的案例

糖尿病的患者不是血糖高吗?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呢?

酒精引起低血糖的原理

酒精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被代谢为乙醛,乙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过程中,可以抑制肝脏糖异生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我们饥饿的时候,可以通过糖异生来获得葡萄糖,糖原异生是人体在空腹状态下血浆葡萄糖的主要来源。如果肝糖原储备不足,我们很快就会消耗掉这些肝糖原,导致低血糖。由于酒精抑制肝糖原异生反应,抑制或减弱了低血糖时升糖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素和生长激素等)的释放,加重了低血糖的发生并延长低血糖的恢复时间。

这种由酒精引起的低血糖,称为酒精性低血糖。第一种表现是餐后酒精性低血糖,见于饮酒后3-4小时,由于刺激胰岛素分泌所致;另一种表现是大量饮酒后不吃食物,肝脏储备的肝糖原消耗之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发生在饮酒后8-12小时。

糖尿病的患者,如果空腹大量的喝酒,会抑制糖异生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特别是使用是使用磺脲类药物和晚上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更应避免空腹大量饮酒。


所谓:
高血糖如狼、低血糖似虎。高血糖对机体的损伤是以年来计算的,但低血糖造成的危害却是以分、秒来计算的所以春节期间特别是口服格列奈类药物、磺脲类药物以及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要特别小心出现低血糖。

除了空腹喝酒容易引起低血糖外,还有一种情况在节日期间也会非常容易引起低血糖。

那就是就餐时间或上菜时间与服药时间不吻合而引起的低血糖。

一是因为春节期间就餐常常不在自己家中,难以掌握准确的就餐时间,客随主便,就餐时间掌握在主人的手里,自己没有自主权,有时候降糖药服了半个多钟头却还吃不上饭,容易诱发低血糖。

二是因为春节聚餐时往往菜品较多,上菜一般又遵循“凉菜-热菜-主食”的顺序,就餐时间显著延长。一旦发生热菜和主食迟迟不至,而凉菜往往又是含糖量或淀粉很低的食物,这时对于口服格列奈类药物、或餐前注射速效、短效或预混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而言,也是很容易发生低血糖的。

为避免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患者走亲访友时最好随身带点糖果或饼干,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赶紧先吃点。或及时向主人要求先给自己上一份主食。

高血糖如狼、低血糖似虎。还有一种现象也是春节期间要关注的,那就是持续每天的胡吃海喝往往会造成肠胃功能的紊乱,少数病人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尤其是下午出现食欲减退,直接影响晚餐进食,出现不想吃晚饭或没胃口吃晚饭,晚上没有进食,但却仍然按常规在晚上服用了降糖药或注射了胰岛素,这种情况下一旦在半夜睡觉时出现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也是特别要注意的,不仅是自己,糖尿病人的家属也要帮着注意。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头晕、手抖、心慌,出冷汗、易饥饿,出虚汗,心跳加速等。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测一下血糖, 如果血糖低于3.9mmol/L就可以诊断为低血糖。应当立即给予口服糖块或者巧克力,如果症状未见好转,应该去医院治疗。

大多数低血糖患者经治疗能迅速恢复,无永久性后遗症,但如果由于就医较晚或延误诊断,有少数患者会由于长时间低血糖导致脑水肿、中枢神经损害,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甚至死亡。这是春节期间各位糖尿病患者要特别小心的一重要方面。

再提醒大家一次,高血糖对机体的损伤是以计算的,但低血糖造成的危害却是以分、秒来计算的春节一定要当心,别让高血糖突然变成低血糖。

最后,提前祝每位糖友春节快乐,阖家团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