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新年需要仪式感?再铁的直男都会同意这个理由

 昵称535749 2021-01-31
发布时间:2021-01-11 


文:三三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在 2021 年的开头,学堂君的朋友圈再一次被“生活需要仪式感”刷屏了:

  • 2020过去了,快写篇文章纪念一下

  • 新年了,和闺蜜出去吃个大餐,生活需要点仪式感

  • 又到了恋爱纪念日,快准备束鲜花,不然她又要说我不爱她了

  • 每天下午 3 点都要抽出时间泡杯茶静下来休息,这就是我给生活制造的小小仪式

“仪式感”既是生活的调剂品,也是情侣吵架的导火索,无数铁憨憨直男被女朋友的仪式感三个字折磨得够呛,又不可避免地觉得这个词矫情。

在吵架之前,或许统一一下大家对仪式感的定义比较好。接下来,学堂君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大家捋一捋,仪式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仪式与仪式感

在跨年夜和一众好友把酒言欢、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年终总结、对心爱的人许下新的承诺····这是一个个仪式,在我们完成一项或繁或简的仪式后,如果能感受到快乐、宁静、舒适等积极体验,我们就收获了仪式感。

那么,仪式又是什么呢?心理学家从这三方面给仪式下了定义:

//仪式包含流程式动作

诸多对仪式的定义,都认为仪式应该包含一系列正式的、可重复的流程式动作[1],这些动作可以是简单的握手、拥抱,也可以是复杂的庆祝活动,比如纪念日准备个小蛋糕,考试顺利后学子超市买个酸酸甜甜的糖葫芦!

//仪式是独特的

它的独特性在于, 组成仪式的动作通常不具备直接的功能性目的[1]。我们的常规行为 (routine action,即一套规范化的动作流程) 通常有目的,而仪式包含的动作并不能使目的发生。

比如运动员赛前热身属于常规行为,而祈祷则属于仪式。

//仪式具有象征意义

仪式的象征意义使得我们相信仪式中流程式动作的作用超越了这个动作本身的用途,这是仪式区别于形式最重要的一点。

仪式包含的动作本身没什么特殊意义,关键在于人们会主动的赋予这些动作意义,而意义使得仪式具备了价值。

比如,每次考试时都会穿固定的衣服,用固定牌子的笔,这些行为本身并不能影响我们的成绩,但当我们赋予固定的衣服和笔会带来好成绩的意义时,这个仪式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一句话概括,仪式是一种有意义的重复活动,没有意义的重复只能是空洞的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仪式感拆散了多少情侣“、”仪式感毁了多少年轻人”这样的观点,但那些例子中提到的仪式感,很可能是打着仪式招牌的形式。

比如过节一定要送花,不送花就是没有仪式感,如果过于纠结这一点,忽视了生活中其他的包含爱的意义的行为,比如每天洗碗、每天铲猫砂,这其实是在追求形式,而抛弃了真正的仪式。

我们需要区分好仪式和形式,要尽可能避免没有意义的形式,也不要盲目拒绝一切仪式,重要的是看见仪式背后真实的情感诉求。

仪式如何使我们产生仪式感

//通过抚慰我们的情绪

有研究发现仪式能够激活我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奖励体系(dopaminergic reward system), 从而给我们带来情绪抚慰[3],包括促进正面情绪和缓解负面情绪。

基于这一点,仪式现在也已经被逐渐应用于心理治疗,来解决夫妻冲突、渡过危机、告别父母等问题[1],比如临终关怀治疗中的“说故事”(telling a story),这一仪式能够增强临终者与社会连接的感受,平复他们的情绪。

//通过使我们收获控制感

仪式包含的一系列动作可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排解我们脑中的负面想法和记忆。仪式中那些重复和刻板的行为动作还能满足我们对于秩序感的需求 (need for order) 、使我们收获控制感 (feelings of control)[1]。

//通过促进我们的人际关系

互动仪式链理论(interaction ritual chain theory) 认为,在一个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参与的仪式中,流程式动作重复的越多,彼此通过仪式分享的情感越多、对仪式越专注,仪式的作用越好,仪式参与者间的关系也更容易被拉近。

举例来说,就是在每一个结婚纪念日,都能很投入并分享彼此的情感来传达爱意的夫妻,他们的感情常常会更好;每天保持着互道早晚安仪式的异地情侣,他们的亲密关系也更牢固。

仪式感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无论是发朋友圈记录节假日,还是花心思准备迎接恋爱纪念日,又或者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喝茶、看书,这背后体现的都是人们对于积极体验的主动赋予意义和用心感受。

有研究发现,当人们在主动面对积极事件时,会报告更多的积极体验。品味(Savor)会使我们主动去注意周围的积极事物, 而这有助于我们获得更多的快乐、拥有更高的幸福感[4]。品味的能力可以通过量表进行测量,量表条目包括:

  • 将要有好事情发生时,我会沉浸在期待的喜悦中

  • 我知道怎么充分享受美好时光

  • 好事发生,我能够想办法来让我的乐趣持续更长的时间

  • 我喜欢把现在经历过的快乐时光收藏在记忆里,以便日后回味

  • 只要我想,我就能让自己尽情享受生活

练习品味策略,享受仪式感

品味策略(savoring response or strategy),指的是品味过程的操作层面, 是指人们在面对积极事件时会怎么想,如何做。

大量的研究已经发现,使用相应的品味策略能提高我们的幸福感;如果想要使积极情绪最大化,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并掌握尽可能多的品味策略。

Bryant 和 Veroff 在他们的专著中提出了 3 个能提高我们品味能力的具体方法,我们可以跟着练习:

(1)日常假期练习(The Daily Vocation Exercise), 即多品味日常生活,发现生活中细微的美好;

(2)生活回顾练习(The Life Review Exercise), 即把与积极事件相关的积极想法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快乐思维序列;

(3)定格瞬间练习(The Camera Exercise), 即集中注意去体验,抓住瞬间,充分享受每一刻带来的快乐。

写在最后

相信很多人可能和学堂君一样,一提到仪式感,就是满满的批判与不屑。但在不断的文献查阅和码字中,我才真正认识仪式感,并意识到生活真的需要仪式感。

2020 于大家而言,注定是刻骨铭心的一年。2020 已然过去,但疫情的阴霾仍在,寒冷的冬日里,我们不妨和家人、朋友围坐一堂,精心准备个仪式,不吝啬彼此间的爱与关怀,携手一起勇敢的面对疫情带来的焦虑不安和恐惧。

在浓浓的仪式氛围里,让我们一起举杯:"你好,2021!"

参考文献
 
[1] 冉雅璇,卫海英,李清 & 雷超.(2018).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类仪式:一种意义深远的重复动作. 心理科学进展(01),169-179.
 
[2] 郭丁荣,任俊,张振新 & Fred B. Bryant.(2013).品味:主动用心地感受积极体验. 心理科学进展(07),1262-1271.
 
[3] Alcorta, C. S., & Sosis, R. (2005). Ritual, emotion, and  sacred symbols: The evolution of religion as an adaptive  complex. Human Nature, 16, 323–359.
 
[4]Bryant, F. B., & Veroff, J. (2007). Savoring: A new model of  positive experience.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
作者简介:三三,编辑:Emeria,来自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排版:小鲸鱼  Bobb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