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表情心理学课程大纲总结一

 微表情找世界 2021-05-08
微表情概要

持续时间

普通表情(也叫宏表情,表情)持续时间为1/2-5秒。

微表情持续时间不到1/5秒。


埃克曼贡献

部表情所要表达的情绪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手势等动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化。

提出“微表情”概念。

研究发布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欺骗研究。


微表情原理意义

微表情产生原理

是人们在受到外界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的情绪反应。


人们试图掩饰、刻意隐瞒某种生理活动时出现。往往和欺骗联系在一起。


解析微表情产生的可能机制

接受信息刺激后,情绪化的生物行为优先出现。

参与表情表达的部和四肢、躯的绝大部分肌都属于⻣骼肌,可控制;

之后由于受到社会决策行为干预、抑制甚至扭曲;

情绪表现仅呈短持续时间和小幅形态,才成就了“微”。

由此,决策过程的控制是“微”产生的最可能原因。

微表情形态意义

情绪种类

面部微表情:惊讶、厌恶、轻蔑、愤怒、恐惧、悲伤、愉悦。

身体微反应:冻结反应、安慰反应、逃离反应、仰视反应、爱恨反应、领地反应、战⽃反应、胜败反应。

非言语行为:
反应性行为(副语言行为、头部反应),动作(无意识控制的动作)。

功能意义

情绪

1、有利于生存;
2、维持恰当的人际关系。

达尔文认为,人类的情绪是一种先天的能力;,通过遗传而得到,本质上它就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自然选择所以保存的性状,必定是对生物体有利的性状。例如,恐惧的情绪,就能让人类回避危险,以防不测。


人是群居的动物,或者说是社会性动物。维系社会稳定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来源之一恰恰是我们的各种情感。通过微笑来表达友好、快乐,通过嫉妒、愤怒来表达不悦。这是人类从两岁半时起发育完毕的基本情绪表达形式。


总之,情绪是类在对境遇利害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喜恶态度,影响其趋避行为的选择,进而影响其生存状态与际关系。


未完待续

作者介绍:

找世界,从事微表情研究工作10余年,对微表情以及相关心理学有深刻的理解,并创造了独立的教学的体系,有近千名学员从中受益。希望帮助普通人填补缺失的上层情商教育课,让人际交往变得更简单,轻松;让谎言无所遁形;让情商创造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