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抗体假阳性,无外乎这8种原因!

 我的大脑袋 2021-01-31

作者:李雪 李琦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检验科

一、案例经过


患者,男,76岁,1月21日脑病科就诊,临床诊断急性脑血管病, 患者于1月19日和20日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1日进行新冠抗体检测(仪器A,直接化学发光法)时,发现结果显示IgM抗体为1.864  S/CO(参考区间<1.0 S/CO),结果上报给科主任的同时,采用仪器B(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的方法对标本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显示:仪器B均为阴性(图2),胶体金为IgG疑似阳性(图3)。

那么,该患者为什么会出现2019-nCo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呢?

二、案例分析


该患者没有新冠临床症状,反复核对也没有流行病学史,为探求究竟,我们又为该患者采集鼻拭子和肛拭子进行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均显示阴性。我们查看该患者当天生化结果时发现,该患者类风湿因子(RF)高出正常范围近3倍(图4),该患者之后在医院治疗期间做过多次核酸均为阴性,排除新冠感染,怀疑该患者是RF结果偏高导致的新冠抗体假阳性案例。


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中明确表示:目前新冠抗体主要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因此多种因素会造成对实验的干扰,抗体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阳性。一般不单独以血清学检测作为诊断依据,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这些干扰如何造成对结果的影响呢?

1、内源性

内源性干扰物质一般包括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补体、因使用鼠抗体治疗或诊断诱导的抗鼠Ig抗体等。在日常的临床血清(浆)标本中,有相当比例的标本不同程度的含有上述各种干扰物质,从而可能导致测定结果的假阳性。

(1)类风湿因子RF

在类风湿患者、其他疾病以及正常人血清中,常含有较高或不同浓度的RF,其通常为IgM型,亦有IgG和IgA型。RF具有与变性IgG产生非特异结合的特点,因此在免疫测定中,其可与固相上包被的特异抗体IgG以及随后加入的标记的特异抗体IgG结合,从而出现假阳性结果。尤其是在捕获法IgM型特异抗体的测定中表现最为明显,因为此时固相包被的抗体为抗人µ链抗体,IgM型RF的存在可使其大量结合于固相。

(2)嗜异性抗体

人类血清中可能会含有抗啮齿类动物(如鼠、马、羊等)的抗体,即天然嗜异性抗体。有研究表明,天然的嗜异性抗体(IgG)可分为两类,一类(85%的假阳性由其引起)可结合于山羊、小鼠、大鼠、马和牛IgG的Fab区域,但不与兔IgG的Fab区结合。另一类(15%的假阳性由其引起)可结合于小鼠、马、牛和兔IgG的FC区表位,但不与山羊和大鼠IgG的FC区表位结合。嗜异性抗体可通过交联固相和标记的单抗或多抗而出现假阳性反应。

(3)补体

在固相免疫测定中,来自哺乳动物的固相特异抗体和标记二抗均可以激活人补体系统。因为其在固相吸附及结合过程中,抗体分子发生变构,Fc段的补体C1q结合位点被暴露出来,这样C1q就成为一个中介物将二者交联起来,从而出现假阳性结果。

(4)因使用鼠抗体治疗或诊断诱导的抗鼠Ig抗体

在临床上,有可能使用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治疗,及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进行影像诊断等,均有可能使相应患者体内产生抗鼠抗体。这种抗鼠抗体对使用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测定,可产生假阳性结果。

(5)溶菌酶

溶菌酶可与等电点较低的蛋白有强的结合能力。免疫球蛋白等电点约为5,因此在免疫测定中,溶菌酶可在包被的IgG和标记的IgG间形成桥接,从而导致假阳性。



2、外源性

外源性干扰物质包括标本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贮存时间过长和标本凝固不全等。

(1)标本溶血

要注意避免出现严重溶血。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基团有类似过氧化物的活性,因此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标记酶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中,如血清标本中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则其在温育过程中会吸附于固相,从而与后面加入的HRP底物反应显色或发光,导致假阳性。

(2)标本贮存时间过长

标本在2-8℃下保存时间过长,IgG可聚合成多聚体,在间接法免疫测定中会导致本底过深,甚至造成假阳性。

(3)标本凝固不全

血液采集后,如收集管中无促凝剂和抗凝剂,则血液通常在半小时后开始凝固,18-24h完全凝固。日常检验中,有可能在血液还未开始凝固时即离心分离血清,此时因血液没有完全凝固,离出的“血清”并非为完全的血清,其中仍残留部分纤维蛋白原。如将其加入微孔中,在ELISA测定过程中仍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易造成假阳性结果。



三、总结

抗体检测试剂说明书预期用途中明确说明:抗体检测试剂仅用作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或在疑似病例诊断中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不作为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和排除的依据,也不适用于一般人群的筛查。

通过该病例我们意识到,遇到新冠抗体阳性时,应关注患者新冠核酸检测结果、临床症状体征及其流行病学史,使用其他检测方法进行复查,排除可能干扰抗体检测的影响因素,并及时与临床沟通,必要时可以通过动态监测新冠核酸、IgM和IgG抗体水平来判断有无感染的发生,确保报告的准确与及时,为新冠的临床诊治提供支持。

来源:检验科

编辑:小冉  审校:豆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