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可致不可求,凡不学而务求道,未有不溺者也。

 官守其書 2021-02-02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槃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苏轼·日喻》


【译文】
  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问看得见的人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这个失明的人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一天听到钟声,就把发出声音的钟当做了太阳。
  有的人又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失明的人用手摸蜡烛,晓得了它的形状。一天,摸到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就把它当做了太阳。太阳和钟、龠之间的差别太远了,但天生双目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关于太阳的知识之故。
  抽象的大道很难去认识与理解,这一点比起失明的人认识太阳更加困难,因而人们还未得道之前其实就和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盲人没有什么不同。即便有得道之人将道理相告,以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达到的效果也很难超过铜盘与蜡烛对太阳的比喻。从用铜盘比喻太阳到把铜钟当做太阳,再把铜钟当做太阳而到把乐器龠比做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难道还有个完吗?
  所以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用他自己的见解理论来阐明它,有的则没有理解它而去猜测揣度,这些都是求道之人的弊病。那么,大道终究不可能求得吗?
  苏轼说道:“道能够通过学习培养、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于它。”什么叫做自然来到呢?孙武曾说:“善于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子夏亦曾说:“各行业的工匠需要整天在作坊里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君子需要终身学习以达到实现道的目的。”不通过修习努力而求之到来,你认为这可能吗?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天天都生活在水边,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是轻易做到这样的吗?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才能做到的。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性了;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北方的勇士,向南方会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然而没有不淹死的。
  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于道的,都是像北方学潜水的人一样。
  从前,朝廷以讲究声律为诗赋标准而择取人才,所以学者学习各家之学,而不专注于诗赋本身;如今以经学之才择取学士,所以学者只知道强求知识,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学习义理。渤海人士吴彦律,是位有志于经学义理之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因此,我写了这篇《日喻》来赠予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