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为孟春月(夏历一月)之始。 立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汉书·天文志》 (孟春之月)是月也,以立春。——《礼记·月令》 故阳气出于东北,入于西北,发于孟春,毕于孟冬,而物莫不应是。——《春秋繁露·阳尊阴卑》 立春日之星斗 (大寒)加十五日(斗)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淮南子·天文训》 《淮南子·天文训》中方位如下图所示。 东北为报德之维也,西南为背阳之维,东南为常羊之维,西北为蹄通之维。 ——《淮南子·天文训》 黄帝元年立春昏时,斗柄指东北,即艮位 仰以观天文,故东西向相反。 诹訾,初危十六度,立春。——《汉书·律历志下》 《汉书·律历志》中十二次如下图所示 详见 据《汉书》还原西汉历法 东汉时期立春日午时(平太阳时) 子午线在危十六度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淮南子·时则训》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吕氏春秋·孟春纪·正月纪》 东周时期立春午时 日在室(室壁之间) 东周时期立春,昏,南中天 子午线在参 东周时期立春,旦,南中天 子午线在尾 《国语》曰:农祥晨正。唐固注曰:农祥,房星也。晨正,谓晨见南方。谓立春之日。——《太平御览·立春》 房宿 孟春月之律吕 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 ...... 指寅,则万物蚓蚓也,律受太蔟。太蔟者,蔟而未出也。——《淮南子·天文训》 律吕并非乐器,古时借此物定时 孟春之月 ...... 其音角,律中大蔟。——《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 ...... 其音角,律中太蔟。——《淮南子·时则训》 孟春之月 ...... 其音角。律中太蔟。——《吕氏春秋·孟春纪·正月纪》 《礼记·月令》中五音排布如下图所示 正月律谓之太蔟何?太,亦大也;蔟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也。——《白虎通德论·五行》 太蔟长七寸七十分二,角。——《史记·律书》 太族:族,奏也,言阳气大,奏地而达物也。位于寅,在正月。——《汉书·律历志》 正月,乾之九三,万物棣通,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以养之,义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故太族为人统,律长八寸,象八卦,宓戏氏之所以顺天地,通神明,类万物之情也。——《汉书·律历志》 立春正月,节在寅——《京氏易传·归妹》 《汉书·律历志》中方位如下图所示 立春(晷长)丈五寸二分——《周髀算经》 立春日之月相 《颛顼历衡》曰:“天元正月己巳朔旦立春。日月俱起于天庙营室五度。”日月俱起、朔,此天象只适用于“天元正月己巳”,并非每至立春皆如此。 ——《蔡中郎集·明堂月令论》 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汉书·天文志》 月行九道图 出自《月道疏一卷附月行九道图并解》清 陆世仪[撰] 立春日之风 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地形训》中八风名称及方向,与其它《淮南子·天文训》有异。——《淮南子·地形训》 立春日之云 房宿 立春日之物候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 ——《逸周书·时训解》 陆机《要览》曰:列子御风,常以立春归于八荒,立秋游乎风穴。是风至,草木皆生,去则摇落,谓之离合风。——《太平御览·风》 ![]() 鶬鷃: 立春雨水鹑鹌鸣是矣。鹌与鹑两物也,形状相似,俱黑色,但无斑者为鹌也。今人总以鹌鹑名之。——《春秋运斗枢》 ![]() 立春日之礼 至于立春,出轻击,去稽留,除桎梏,开门阖,存幼孤,矜寡独,无伐木。——《春秋繁露·治水五行》 立春,条风至,赦小罪,出稽留。——《易通卦验》 立春日,勿行威刑。——《真诰》 (孟春之月)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太史,礼官之属。谒,告。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迎春,祀春帝灵威仰于东郊之北。《周礼》迎郊五十里也。——《礼记·月令》 立春祭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吕氏春秋·孟春纪·正月纪》 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东郊,修除祠位,币祷鬼神,牺牲用牡,禁伐木,母覆巢、杀胎夭,毋麛,毋卵,毋聚众、置城郭,掩骼薶骴。——《淮南子·时则训》 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秉耒把锄;或立土牛。未必能耕也,顺气应时,示率下也。今设土龙,虽知不能致雨,亦当夏时,以类应变,与立土人、土牛同。一义也。——《论衡·乱龙》 立春打土牛 立春之日,立青旛,施土牛于门外,以示兆民。——《东观汉记·礼志》 章帝行幸,敕立春之日,京都百官皆衣青衣,令史皆服青帻。——《东观汉记·礼志》 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立春之日,下宽大书曰:“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慎微,动作从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验,皆须麦秋。退贪残,进柔良,下当用者,如故事。”——《后汉书·礼仪上》 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月令章句》曰:东郊,去邑八里,木数也。车旗服饰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及因赐文官太傅、司徒以下缣各有差。《汉官名秋》曰:赐司徒、司空帛三十匹,九卿十五匹,《古今注》曰:建武八年立春,敕赐公十匹,卿七匹也。——《后汉书·祭祀中》 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三时不迎。——《后汉书·祭祀下》 《月令》曰:正月之节,日在虚,立春为正月之节,谨按《春秋传》曰:履端于始,谓节也。举正于中,谓气也。归余于终,谓闰也。既有闰,则立春进退不恒在正月朔日,气不定为孟春之月,但得立春,则是正月之节,可以行春令矣。昏昴中,晓心中,凡记昏昴晓心中,为人君南面而听天下,观时候以授人事也。斗建寅位之初,地有十二辰,斗柄杓常左旋指地位,故立春正月之节,则斗建寅位之初。《书》云:璇玑玉衡七政,此之谓矣。其日甲乙,《春秋传》曰:天有十日,谓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属木,主春,故云其曰甲乙也。其帝太皞,其神勾芒,昔太皞氏以木德继天而王,故为春帝。高辛氏有天下,置五行之官而木正曰勾芒,故勾芒为木神,佐太皞于春。律中太蔟。律者,候气之管,以竹为之。中犹应也。正月气至,则太蔟之律应。应谓吹灰也。太蔟者,林钟所生,三分益一,管长八寸,空径三分,围九分。——《太平御览·春上》 《荆楚岁时记》曰: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帖宜春之字,傅咸《燕赋》,有其言矣。傅咸《燕赋》云:四气代至,敬迎其始。彼应运而方臻,乃设燕以迎止。翚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衔青书以赞时,著亘春之嘉祉。——《太平御览·立春》 燕子窗花 《唐书》曰:景龙中,中宗孝和帝以立春日宴别殿,内出剪彩花,令学士赋之。 ——《太平御览·立春》 凡立春日食生菜,不可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及进浆粥,以导和气。——《齐人月令》 立春贮水,谓之水神,酿酒不坏。——《四时篡要》 春酿 立春日之史 夏以孟春月为正 ....... 夏以十三月为正,色尚黑,以平旦为朔。十三月,即夏历一月。——《尚书大传》 《史记》曰:正月为端月。端,首也。《春秋左传》曰:履端于始。——《太平御览·春中》 秦始皇帝名政,改正音政月为端月,以正音政为正音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秦始皇帝 原文赏析 春温夏暑,秋凉冬寒,人君无事,四时自然。夫四时非政所为,而谓寒温独应政治?正月之始,正月之后,立春之际,百刑皆断,囹圄空虚,然而一寒一温。当其寒也,何刑所断?当其温也,何赏所施?由此言之,寒温、天地节气,非人所为,明矣。——《论衡·寒温》 黄帝曰:愿闻身形,应九野,奈何?歧伯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麑,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掩骼埋胔。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 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 ——《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其位东方,其日甲乙,盛德在木,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苏,鱼上负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建青旗,食麦与羊,服八风水,爨萁燧火。东宫御女青色,衣青采,鼓琴瑟,其兵矛,其畜羊,朝于青阳左个,以出春令。布德施惠,行庆赏,省徭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东郊,修除祠位,币祷鬼神,牺牲用牡,禁伐木,母覆巢、杀胎夭,毋麛,毋卵,毋聚众、置城郭,掩骼薶骴。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旱落,国乃有恐。行秋令,则其民大疫,飘风暴雨总至,黎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雨霜大雹,首稼不入。正月官司空,其树杨。 ——《淮南子·时则训》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无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大夫九推。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揜骼霾髊。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 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早槁,国乃有恐。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入。 ——《吕氏春秋·孟春纪·正月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