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公旗

 四十八顷氏 2021-02-02

现在,只要一提到“喀喇沁”,人们往往只会想到现在的赤峰市喀喇沁旗。实际上,以乌梁海氏为代表的喀喇沁蒙古部在归顺大清朝后,曾经被分为左、中、右三翼蒙古旗。其中的喀喇沁右翼旗(现喀喇沁旗)和喀喇沁中旗(现宁城县)已经在此前的文章里进行了专门的介绍。在这一期里,本公众号为您讲一讲喀喇沁左翼旗的来历,还要告诉您,它为什么又叫“乌公旗”……

Spring

春天

三旗并立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喀喇沁王族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勋臣者勒篾,属乌梁海氏。乌梁海氏,是近代蒙古喀喇沁民族的著名大姓,同时也是蒙古族历史中的一个古老悠久的氏族称号。“乌梁海”在古代历史典籍中,也被译写为::“兀良哈”“兀良孩”“兀良海”“兀良罕”等等,音译字样虽不相同,其实内容相同,都是对“乌梁海”一词的译写。

乌梁海氏的第十二世祖叫长昂,于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袭其父影克的朵颜卫都督之职。到了长昂的孙子(第十四祖)苏布地时,仍然袭朵颜卫都督,还是喀喇沁万户兀良哈部最大的塔布囊。苏布地死于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即公元1631年。苏布地排行老四,有兄弟六人,六弟即为位的万丹伟征,他们的父亲叫巴古代古永。

在与林丹汗的战争中,喀喇沁蒙古部内的兀良哈人所属部民没有参加艾不哈之战,在长昂子色棱楞和孙苏布地塔布囊的率领下归附后金,因而保存了实力。不久之后,他们还参加了后金对林丹汗的战争。于是,幸免于难的喀喇沁部黄金家族台吉和部民大部分被后金编入蒙古八旗而分离出去。这样,色棱楞和苏布地塔布囊就可以继续沿用原宗主部“喀喇沁”这一名称了。喀喇沁部领导权由黄金家族彻底转入到兀良哈人手中,兀良哈人成为喀喇沁部的新领主,标志着新的喀喇沁部落是由兀良哈人为主体重新组成的。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1635年,后金统治者为了更有效地统辖归附的蒙古各部,开始在一些蒙古部落划定地界,清查人口,按照满八旗的形式组织形式立规建旗。原喀喇沁部和东土默特部的残余壮丁共16953名,喀喇沁部领主苏布地子固噜思奇布、万丹伟征、色棱楞,领5286人为一旗。土默特右翼首领鄂木布楚唬尔领1826人为一旗,土默特左翼善巴领2010人一旗。其余9371名壮丁被划到蒙古八旗,彻底脱离了原来的喀喇沁部。

这一年,后金虽首次编封了喀喇沁旗,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扎札萨克旗。扎札萨克旗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1636年清朝建立时成制的。据《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记载,固噜思奇布是在崇德元年受封固山贝子,被赐多罗杜棱号的,标志着喀喇沁扎札萨克旗的正式建立。喀喇沁部后来分为三个旗:固噜思奇布及其后裔所领的部分成为喀喇沁右旗,色棱楞在1648年被封为镇国公,所领的部分成为喀喇沁左旗,万丹伟征及其后裔所领的部分,传至1705年到其曾孙格哷尔时,因人众繁衍,所编佐领已积至38个,因而又立一旗,为喀喇沁中旗,即现在的宁城地区,格哷尔为首任扎札萨克。这样,喀喇沁部先后被清王朝编成了3个扎札萨克旗。

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土默特左旗的扎札萨克善巴与喀喇沁三旗同祖,也姓“乌梁海”,而土默特右旗的扎札萨克鄂木布楚琥尔则是土默特阿勒坦汗后裔,姓“孛儿只斤”,属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喀喇沁右、中、左三旗加上土默特左、右二旗,组成了清朝时期的卓索图盟。

传承廿任

天聪九年至崇德八年,也就是公元1635年至公元1643年之间,色楞率本部兵马,两次打到卢沟桥,席卷了那里的明朝军队;三次兵降锦州,打败明将洪承畴的步兵三营,立下赫赫战功。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色楞率部众与清军联合攻下山海关,打败了明将刘才的二十万大军。当刘才率残部逃向青岛时,他又率领部众乘胜追击。接着,色楞率本部随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转战南北。他智勇过人,屡立战功,为清王朝的开国大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此,色楞才能迎娶皇太极的姐姐阿巴亥为大福晋。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色楞被封为镇国公,诏世袭罔替。六年,从征喀尔喀,十四年,即公元1657年去世,由长子奇达特袭爵。

在喀喇沁左翼旗的建旗时间问题上,过去一般认为是天聪九年,即公元1635年,与右翼旗同时。理由是清制《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天聪)九年正月,诏编所部佐领,以苏布地子固噜思奇布掌右翼,色楞掌左翼。”但根据乌云毕力格博士的说法,天聪九年并没有正式编佐领,更没有设置扎札萨克,只是确定了苏布地之子固噜思奇布一人为喀喇沁固山额真而已。所以,色楞作为喀喇沁左翼旗的第一任扎札萨克,应该在顺年五年被封为镇国公之时,故而喀喇沁左翼旗的建旗时间可能是公元1648年。这种说法,正好符合人们常说的“加官晋爵”。

喀喇沁左翼旗扎札萨克共传承二十任,比右翼旗的十五任和中旗的七任要多得多。色楞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奇达特继承旗政,成为喀喇沁左翼旗的第二任扎札萨克;第三任扎札萨克为奇达特长子乌特巴拉。到了第四任时出了一点儿差头儿,因乌特巴拉无后,由奇达特次子善巴拉什继任;第五任扎札萨克为善巴拉什次子僧衮扎布,第六任扎札萨克为僧衮扎布长子瑚图灵阿,第七任扎札萨克为瑚图灵阿长子济克济特扎布。到了第八任时,又出了一点儿差头儿,因济克济特扎布获罪削爵,由其叔父扎拉丰阿袭位;第九任扎札萨克为扎拉丰阿长子丹巴多尔济,第十任扎札萨克为第七任扎札萨克济克济特扎布之长子喇特纳吉尔弟,第十一任扎札萨克为第九任扎札萨克丹巴多尔济之子托恩多,第十二任扎札萨克为第十任扎札萨克喇特纳吉尔弟之长子克星额,第十三任扎札萨克为第十一任扎札萨克托恩多之子德木斋扎布,第十四任扎札萨克为克星额次子布里浑巴拉,第十五任扎札萨克为克星额第六子乌凌阿,第十六任扎札萨克为第十三任扎札萨克德木斋扎布之长子熙凌阿。到了第十七任扎札萨克时,又因第十六任扎札萨克熙凌阿被免职,由第十五任扎札萨克乌凌阿之从子索特旺继任,第十八任扎札萨克为索特旺之子巴特玛鄂特萨尔,第十九任扎札萨克由熙凌阿复袭,第二十任扎札萨克为第十二任扎札萨克克星额之三子嘎拉旦之孙、珠凌阿之子默尔庚额承袭。

默尔庚额于“民国”八年(1919年)袭扎札萨克,一等塔布囊衔,“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退任,共执政二十四年,于1947年病逝于凌源。他是者勒篾的第二十三世孙,也是喀喇沁左翼旗最后一任扎札萨克。

我们还知道,喀喇沁中旗的第四任扎札萨克玛哈巴拉五岁袭位,任职时间长达70年。因此,喀喇沁中旗又叫“玛公旗”。相同的原因,喀喇沁左旗第三任扎札萨克为镇国公乌特巴拉,所以人们又俗称喀喇沁左翼旗为“乌公旗”。

乌特巴拉,康熙六年袭扎札萨克镇国公。十四年,从征察哈尔部布尔尼,即林丹汗次子阿布鼐之长子。十六年,上幸塞外,驻跸察罕河屯(老哈河上游),乌特巴拉来朝,且请为前驱,得优赉。三十年(1691年)去世。

两座王府

喀喇沁左翼旗的领地范围相当于现在的东至朝阳乌兰和硕,南至绥中边墙,北至建平朱碌科,西至乌力苏太梁,旗札萨克衙门最初设在官大海。

按《王公表传》的说法,色楞成为首任喀喇沁左翼旗扎札萨克后,建衙门于官大海。顺治十四年,即公元1657年,色楞长子奇达特袭职后,于康熙二年(1663年)将扎札萨克衙门迁往现南公营子贝子山下,耗费巨资,大兴土木,建造了宏伟壮观的新扎札萨克衙门。

这所新的扎札萨克衙门后依九泉莲花山,大凌河从东南向西北,以珠山(牛心山)为影壁,巴图查干山护于左,太阳山拥于右,真是四周群山拱卫,中间一马平川。从此,直至1947年土改,共有十九位扎札萨克在此任职,形成了喀喇沁左翼旗蒙古族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传说,在现在的大城子一带曾经有一个汉族大地主叫富锁柱。富锁柱曾出资在当地修建了一座风格独特、结构巧妙的天成观,因此很有声望。他还有一个女儿,更是文雅大方,谈吐不凡。有一年春天,色楞在巡视途中结识了富锁柱,并对富锁柱的女儿产生了爱慕之意。很快,在随行的协理和梅林的极力撮合之下,这位富家的女儿成了色楞的二福晋。

顺治十四年,色楞公爷一病不起,一命归西。忙完了丧事,大福晋阿巴亥准备进京回娘家去看看皇侄福临,以便让儿子道尔吉能够顺利地继承父职,袭任扎札萨克。可是,还没等她启程,二福晋富氏却说,扎札萨克的继承文书已经到府了。这让阿巴亥很是惊讶,请袭文书尚未呈给皇帝,批文怎么就下发了啊。而当大福晋阿巴亥顺手打开圣旨一看,更是险些惊掉了下巴:她的儿子,也就是嫡子道尔吉只被封了一个三等塔布囊,而庶出的二福晋之子奇达特却承袭了镇国公爵位,授旗扎札萨克之职。直到这时,大福晋阿巴亥才明白过来,她只顾在家里忙着办理色楞的丧事了,而二福晋富氏却趁机钻了一个空子,早早地就暗中派人进京去活动承袭之事了。

大福晋阿巴亥哪里咽得下这口窝囊气呀,一溜小跑地回到了北京,找到了侄子顺治皇帝福临,大倒起了苦水。福临一听皇姑的话,知道自己上了富氏女的当了。可是,皇上是金口玉言,怎么能说改就改呀,更何况奇达特也是色楞的儿子啊,也是可以做旗扎札萨克的呀。这可咋整呢?顺治皇帝只好和起了稀泥,奇达特既然当上了扎札萨克,那么府内的其他重要职务如护印协理、管旗章京、带兵梅林等,就由大福晋阿巴亥的人出任吧,这也算是找找平衡了吧!

大福晋阿巴亥尽管满肚子的委屈,却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辙了,只好哭鼻子抹眼泪地回到了官大海的家。奇达特虽然当上了扎札萨克,但总觉得对不起大福晋,觉得没脸见同父异母的兄弟道尔吉。于是,他干脆就离开了官大海的老府,到南公营子另建了一座新府。

新府建成后,花开两枝了,但奇达特在逢年过节时还是要来官大海老府给大妈阿巴亥叩头拜寿,礼数不能丢,也丢不起,毕竟有皇姑的牌子在那里摆着的。皇姑阿巴亥却始终也没有原谅奇达特和富氏母子,从来不开正门迎接他们,只让穿偏门而入,还要口口声声地叫“奇达特”,因为奇达特就是汉语的“汉人”之意,意思是汉人富氏生的儿子。对此,奇达特也是无可奈何,每每想到自己抢了人家的位子,也就不能太计较了。

五府五庙

在南公营子的那座扎札萨克衙门,又被称作公爷府、乌公府、王爷府,是根据当时扎札萨克的爵位或官衔而给予的称呼。如色楞在顺治五年被封为镇国公,其子奇达特不但袭了扎札萨克之职,还袭了镇国公的爵位,所以其府第就是“公爷府”。又因为第三任扎札萨克、镇国公叫乌特巴拉,因此又称为“乌公府”。到了康熙二十年五月,第八任扎札萨克扎拉丰阿曾被晋封为多罗郡王,因此这座府第也叫“王爷府”了。

喀喇沁左翼旗扎札萨克乌梁海氏没有统一的家庙,而是以各支为主的分散立庙,并且主要集中在南公营子。族中的各位协理、章京等分别建有自己的府第和自己的家庙,从而形成了“五府五庙”的格局。比如仁隆寺,俗称洼子庙,位于南公营子村,建于清嘉庆八年六月,即公元1803年,是上台子东三府(铁大爷府、洪大爷府、麻大爷府)乌氏家堂庙;南公营子南村还有一座“奶奶庙”,正式的名称叫全安寺,乾隆七年由清政府出资建设,表彰丹巴多尔济的祖母贤德和硕格格守节的事迹。

喀喇沁左翼旗王爷和公爷们的坟墓比较集中,大体上分为两处,一处是官大海公爷墓。这座墓地距离官大海扎札萨克衙门的原址不远,相距约两公里,俗称前坟。此墓在土改时被盗,结果在墓室里只发现了一绺头发和一双靴子,并无尸体和骨灰。可见,这只是一座衣冠冢,色楞最终归于何处,尚不清楚。有意思的是,在这座坟西边不远处,还有一墓,人们都说这是色楞嫂子的坟。色楞排行老六,有五位哥哥,二哥早夭。这样,色楞还有四位哥哥。那么,这座坟是哪位嫂子的呢?也是一个谜了。从奇达特开始,乃至以后的王、公们的坟墓基本上埋在距离南公营子西南约十多里的一座山上了。传说,据阴阳先生观察,如果在这座山上建阴宅,将来会出天子。所以,喀喇沁左翼蒙古王、公们的坟墓大多埋在了那里。不知是什么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朝廷,朝廷命人在山顶上安了一个旗杆以破风水。从此,这座山就叫棋旗杆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