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省县名志】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名来源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1-07-14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简称准喀喇沁)位于辽宁省西南部。东临朝阳县,西连凌源县,南接建昌县,北靠建平县。面积二千二百平方公里。人口三十七万二千三百九十三人,以蒙古、汉族为多数,还有满、回、朝鲜和鄂伦春等民族。划为一个镇,二十ー个农村人民公社,二个国营农场,分辖二百三十五个生产大队和四个居民委。县人民政府驻大城子镇,距省会沈阳三百一十七点五公里。

准喀喇沁地处辽宁山区,东南有松岭山脉,西北有努鲁儿虎山脉,中部为狭窄的大凌河冲积平原。境内宜林面积较大。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和大麻,特产杏仁。大城子“贡醋”创于清朝康熙年间,是蒙古王公献给皇帝的贡品。
喀喇沁左翼之名始于后金天聪九年(一六三五年)。据《蒙古游牧记》记载:“苏布地从叔父色楞,初为所部塔布囊,天聪九年(一六三五年)诏编佐领以色楞掌管左翼,授扎萨克,顺治五年(一六四八年)叙功封镇国公,世袭罔替。”“喀喇沁”,原为部落名称,蒙古语是“保卫”或
“看守”之意。
准喀喇沁县境,战国初为东胡地。魏、晋时属鲜卑地。十六国时属前燕地。北魏时属营州地。隋柳城郡地。汉属右北平郡。唐属营州地。唐末被库莫奚所居。辽属中京道。统和四年(公元九八二年)置阜俗县。统和十六年(公元九九八年)置利州,南境为潭州龙山县,北境为富庶县。金属北京路利州。元属大宁路利州龙山县。明属大宁都指挥使司的营州中卫地,后改属诺音卫地。后金天聪九年(一六三五年)置喀喇沁左翼旗(治所初在官大海,后迁至(南)公营子)。清乾隆五年(一七四O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改塔子沟厅为建昌县。实行蒙汉分治:汉族归县管辖,蒙古族归旗管辖。一块儿土地上有两套行政建制,旗县并立。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将建昌县又改为凌源县。民国二十年(一九三ー年)分设凌南县。(一九三七年)凌源、凌南二县合并为建昌县。一九四〇年撤销建昌县。将喀喇沁左翼旗改为喀喇沁左旗,统归喀喇沁左旗管辖。解放后成立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驻地大城子镇)属热河省管辖。一九五五年热河省建制撤销后,划归辽宁省管辖。一九五八年四月一日,成立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归朝阳地区行政公署领导至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