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极境11:城市体现文明,西方为何胜出?东方人还有机会吗?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2-02

我们已经介绍了这个星球上的诸多奇迹,了解了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以及生命对塑造现在这个世界起到的关键作用。然而尚有一种离我们最近的力量尚未谈及,那就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力量。

当人类从动物界中脱离开始,我们就用自己的双手改造并丰富这个星球。当祖先尚处于刀耕火种的年代,他们就驯化了野草,使其为人类提供主食。树木被砍伐,岩石被切割,建起了一幢幢的房屋。几千年在地质史上不过一瞬,但有了人类后产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林取代了天然林,江河上布满了水坝。大海成为了养殖场。溶洞变成了旅游圣地。哪怕是荒芜的沙漠,在地下的宝藏发现后也再难保持一贯的高冷。高山更早就成为人类证明自己勇气的坐标。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天空,也被一艘艘飞机、一架架火箭时时骚扰。世上再难寻一块净土。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拥有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物质循环模式。所以有人把这个时代叫作“人类世”,与“更新世”、“全新世”共同组成了第四纪的地质年代。

天下极境11:城市体现文明,西方为何胜出?东方人还有机会吗?

在人类发明的电灯照耀下,世界的夜间不再黑暗

尽管人类创造了各种奇迹。但要细论起来,没有比城市更能体现人类的伟力的了。它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最强大堡垒,也是人类文明的最醒目标志。它的最原始细胞,那就是一座座房屋。人类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在洞穴之中。但这里的危险与复杂最终还是把人类赶了出去。在森林中用木头建设起了最初的房屋。

但是仅仅有房屋,还不足以称为城市,只能被叫做“村落”。西方确定的古文明的三要素就是“金属、文字、城墙。”公元前三四千年前,当很多地方的人类尚居住在岩洞之中的时候。非洲的埃及、亚洲的巴比伦、印度等很多地方都已经修起了高大的城墙。埃及的城墙被涂成了白色,象征着从太阳而来的光明。

这些古代文明往往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城里的最好地段居住着以国王、祭司为代表的贵族。他们通过宗教和神话掌握了人们的思想,以军队的暴力作为统治国家的基础。为了歌颂、娱乐伟大的,赐予自己生命和权力的神。法老们兴建了高大的金字塔以及宏伟的神庙。它们的体量甚至不能够被放置在城市之内。

在城市中,有数以万计的平民、手工匠人和奴隶。他们整日整夜的劳作,为贵族们生产各种物资或者提供服务。在那里的码头上也人潮涌动,航海至此的商人在清点,搬运货物,官员正在收税。在当时已经有了原始的市政建设。除了修筑马路外,青铜质地或陶质的给排水管道也有兴建。甚至还有公共的浴室。在公元前,西方的城市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这些都是西方文明永恒的骄傲。

天下极境11:城市体现文明,西方为何胜出?东方人还有机会吗?

游戏中的古代西方城市

事实在城市建设这方面,中国人其实是吃亏的。因为我们这个修筑出长城的民族。城墙的发展却比其他国家晚很多。这也影响了很多人对中国文明起源的判断。中国的很多名都大邑一直都没有城墙。例如被称为“千载帝王都”的长安。尽管历经商周的开发,在秦时已经被划入了都城咸阳的一部份,但一直到西汉惠帝时期,才筑起了长安城墙。这让中华文明的高度在国际上经常被低估。

归根到底,城墙的兴建与战略目的有关。当秦国强大的时候,山东诸国无人敢捋其虎须,所以没有修城墙的必要。而当汉朝开国时,北方的匈奴人已经强大起来了,对政权造成了威胁,所以要修城墙以防卫。其实长城也是这样修筑起来的。西周时没有长城,结果“南蛮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为了防止游牧民族的骚扰才修筑了长城。而城池的强度其实与战争的烈度相关。在金属工具尚属奢侈的时代,也许一道栅栏就可以保卫家园。事实上虽然城墙是文明的标志。但文明并不止步于城墙。因为城市的主要功能是为居住与贸易。城墙实为保护这些功能而存在。当它起不到作用时,自然就会消亡。而中国历史上多次利用自然的山河做为城市的屏障,所以对于城墙的需求并不象地形单一的西方那样急切。

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的是东方建筑是木质文明,西方建筑是石材文明。这其实是种误解。因为用来作为对比的西方建筑不是神庙就是陵墓。其实都不是普通人的居所。事实上西方的普通民居也还是用木建筑的,当然也起源于木构。中国人擅长的榫卯结构,西方人也早就会了。只是在他们文明里,石制建筑有更高的地位,居于社会活动的中心。而中国的砖石建筑工艺从来就没发展到这一步。相比木建,它一直是个弟弟。除非在某些具有较高防火等级的房屋才会使用。但这样也使东方人更专注于木制建筑,创造出不输西方的奇迹。

传统的建筑其实都是用木作为骨架,填塞以夯土而成。东方的建筑形式在三千年前就已经确定了。那是四方围合的建筑。因为我国地处北半球,阳光多从南来,由南至北是为暖风,由北至南是为寒风。因此,房屋的北面筑起了高大的墙,多不开窗,用于防止寒气进入。而南面则以敞亮、开阔为上。这是最理想的房间。风水之学也是由此起源。为了尽量利用南来的阳光。中国主屋的大门前一般都是宽阔的空地。可以进行各类活动。左右两方是较低矮的房间,因为东方接收阳光更早,有利于人的活动,于是东屋地位高于西屋。三面房屋围合,在南边修了进入的大门。但正对主屋的话则过于暴露,不利于隐私。于是除了官府与王侯之家。一般百姓多将门改在偏东的位置,那也是东南风来的方向,属于财位。而大户人家索性就将南方入口修成单独的一间房,是为门房。这样一个四合院就诞生了。

天下极境11:城市体现文明,西方为何胜出?东方人还有机会吗?

中国建筑的最基本形式——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国建筑的最基本形式。无论大户人家还是小户人家。就算是皇宫,也不过是加大版的四合院。一座座院落鳞栉比,连成一条路就是街道,几条路交错组成面就是里坊。数个里坊依次排布就成了城市。城市是会生长的,每天无数人将无数物资带入这里:粮食、燃料、书卷、奢侈品.....几乎同时,无数的物品也被带离城市。垃圾、废水、手工制品、药物。随着时间的过去,城市逐渐生长。“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但是不是所有城市的成长都会一帆风顺。外界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城市的生长。道路就是养育城市的血脉脐带,给城市带来新鲜的活力。无论陆路,水路都是一样。大运河的开通造就了积金堆玉的江南。长安城的兴旺丝绸之路功不可没。一座座超出人们想象的巨大城市拔地而起。

在中国,最有名的城市莫过于位于关中盆地的长安,而长安又分汉长安与唐长安。两座城市都建于渭河边的龙首原上,但全不相接。汉长安位于唐长安的西北。建筑时以地就势,把城墙修成了曲折的“斗形”。传说其建造理念是为南城南斗形,北城北斗形。以渭河法象银河,以河上的横桥比拟天上天梁,是一座模拟天象运行的星斗之城。城中除了少数达官贵人的豪宅还有官署外,几乎全为皇宫所占据,除了拥有“长乐未央”宫室双璧外还有北宫、桂宫、明光宫等多处宫殿,每一座都是现存世界最大宫殿——北京故宫面积的数倍。可想而知那真的是一块宫殿的海洋。而在长安城外西南角,汉武帝又扩大修建了著名的“上林苑”,在这里也是宫室林立,最有名的就是西汉最豪华的宫殿:建章宫。有说里面高阙入云、游廊若虹。玉石作瓦,珍珠如砂。真是有如天上神仙境地。

但相比之下唐长安更有名一些。它采取了方正的城墙设计。但内在的设计理念是《易经》之乾卦。以龙首原上的六条巨陇做为乾卦之六爻进行城市规划。初九匆用,九二龙现,九三乾乾,九四在渊,九五飞天。以城北做为皇宫所在,先后修起了著名的太极宫和大明宫。站在宏伟的大明宫含元殿上,可以鸟瞰整个长安城。两宫之南,是整齐排布的一百零八个里坊,也就是一百零八个小城。自南而北,沿朱雀大街,分为九行一直排列到皇城门前,象征九重天阙。相比汉长安,唐长安更多了几分世俗的喧嚣。在这里你可以步入西市的酒肆,就着葡萄美酒,品尝波斯胡饼,欣赏肤白貌美大长腿的胡姬妙舞。也可以进入著名风月场所“北里”,与那里的头牌花魁吹尺八,听落梅,下双陆,打马球。

天下极境11:城市体现文明,西方为何胜出?东方人还有机会吗?

历代长安位置

长安生活虽然如梦似幻,但其他地方也不乏名城。东南有引来骑鹤富仙的扬州,西南有太平安康的益州,北边有龙兴之地的晋阳,南边有初现繁华的广州。其中堪与长安匹敌的是东都洛阳。这里不仅有最接近长安的城市规模,也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中国乃至历史上几座神话工程都是出自这里。其中有号称“古今最高木构”的永宁寺塔,有“最大木构”明堂,还有同样巨大的天堂大佛和则天天枢。虽然这些建筑存在的时间都不算长,但都惊艳了一个时代,传说于今不绝。

天下极境11:城市体现文明,西方为何胜出?东方人还有机会吗?

复原的则天明堂

然而有时城市也会没落。宋朝繁华的开封府先是被侵略者洗劫,再被汹涌的黄河水荡平,最后被埋葬在厚厚的黄土之下。其他名城,如晋阳、长安、栎阳、洛阳等等,大多逃不脱相似的命运。究其原因,城市的生命必须要人去维持,当社会衰落时,城市也会衰落。

传统的中式木构,每隔六七十年必须落架重修,也就是大规模重建,把朽坏的木头取出,换上新的。理瓦清沟,培土整砖。否则即使是皇宫也会在漫长的岁月中老去、腐烂,最后倾颓, 化为灰尘。

随着人口蕃息,这一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树木的生长速度。尽管砍秃了山,采尽了石,也越来越难以得到新的材料建筑房屋。无数的古建难以维修,和它们的主人一起老去。

相比之下,西方人是幸运的。但这来自他们自己的争取。著名的“大航海时代”,发现了遗世独立的其他几块新大陆。先是美洲的丰富资源可以为欧洲人所用。而他们利用此优势又逐渐征服了亚洲。通过枪炮与贸易,整个人类文明的精华被汇集到了西方。北美的樱桃木、地中海的高档石材、中国的瓷器、波斯的地毯被那里的达官贵人汇集于家中,逐渐向民间扩散,这预示着全新的城市时代即将来临。

其实欧洲人的起点并不高。虽然他们对石材的运用的确较东方更上一层楼。但事实这一点并不能构成真正的压倒性优势。相较木材,石材的耐久性虽然更好,但相对的也需要更长的建造周期。而且同木材一样,如果没有人类的日常维护,石质建筑一样会被岁月毁坏。古希腊、罗马的断壁残垣都是明证。至于他们的民居建筑,根本不敢拿出来和东方的在同一个层面比较。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在19世纪,一切全变了。

天下极境11:城市体现文明,西方为何胜出?东方人还有机会吗?

古希腊建筑遗址

首先是一个英国的瓦工约瑟夫,他在1824年通过调配石灰岩和粘土,发明出了水泥。其实按照西方人的说法,在上古时期,罗马人已经用火山灰做为原料制出了世界最早的水泥,建出了大斗兽场、万神殿等惊世建筑。但黑暗的中世纪使这些秘方早已经失传。因此,约瑟夫的发明只是再现辉煌。而且与他同时,还有几种配方的水泥因为工程需要同时被研发出来。因此这时水泥对世界还没有特别的影响。

但到了1865年,一位叫“莫尼埃”的法国花匠在砌花坛的时候,深感混凝土的不足。因为它虽然方便,但易碎。这时,他忽然有了灵感,想到了植物的根紧紧抓住泥土的情形。现在水泥就是他的土壤,那根茎又是什么呢?莫尼埃立刻想起了常见的钢筋。

这是个工业大发展的时代,人类冶炼成功的钢铁数量成倍地增长,钢筋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领域。但想起用它来用来砌花台的莫尼埃当属第一人。

莫尼埃用钢筋编了个骨架,刷上了混凝土。他本来是想这样能够让花台更耐久一些。大多数人则从经验的角度认为混凝土和钢筋不同的热胀冷缩系数会让这个花台寿命不长。但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这个花台居然出乎人意料的坚固耐用。这一特性很快被建筑师注意到。仅仅在四十年后已经大发异彩,并且在全世界推广。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建筑时代即将来临。这就是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史。

其实这种“骨+肉”的建造方式本来就是建筑的正源。哪怕是动物界的鸟儿,也深黯此道。它们往往用树杈和草叶编织成一个鸟巢,外面再抹上泥浆。金丝燕抹的是自己的唾液,这就是燕窝。

天下极境11:城市体现文明,西方为何胜出?东方人还有机会吗?

自然的鸟巢

到了人类构木为巢的年代,在木材成为建筑主材的情况下,夯土成为填入骨架的“肉”。

而后在一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这“肉”被替换成原石,又或者砖块。为了取得更好的粘合力,人们尝试了各种材料。甚至于糯米、人血、铁汁都曾经被选用。而钢筋混凝土可以说是人类现在为止能够找到的最好建筑材料。因此更多的奇迹被创造了出来。

首先直接受益的当然是西方的建筑师,以西方近现代的砖体建筑为基础。首先是发展出了砖混建筑。同样在砖体中使用钢筋,这让建筑可以有更阔的面宽,更大的进深,更高的挑空。在这些方面,西方人长久积累的有关砖石的力学知识肯定助力不少。这带来的优点不止于此,因为混凝土相对更廉价且不易腐朽。所以可以更多地被应用于潮湿环境甚至水下。水坝的建造也因此成为可能。更有富有创意的建造师直接让建筑与水结合在一起,比如名闻天下的“流水山庄”。应该说,在钢筋水泥这一神器的帮助下,西方的建筑才真正击败了东方。

天下极境11:城市体现文明,西方为何胜出?东方人还有机会吗?

流水山庄

于是过去百年,东方城市其实都是在向西方学习,照搬对方的一切。在钢筋混凝土的神威下,东方的建筑早就溃不成军。日本的很多古建表面上还是古色古香,实际内里早换成了钢筋水泥。而中国更是用它建起了一个个“英伦庄园”、“凡尔塞宫”。就连政府机关也被建成了欧美的大穹顶——表面上是向西方的古典文化致敬,实际还是钢筋水泥的杰作。

天下极境11:城市体现文明,西方为何胜出?东方人还有机会吗?

你能判断这建筑是在哪里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钢筋混凝土得到了更广阔的运用。更多更新的建筑出现了,如剪力墙建筑、框架建筑,现在更发展到全钢建筑。因为钢材取得了更快的发展,更粗、更长的钢骨架被运用到了建筑中。这让建造变得更快速,更容易。于是摩天大厦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工业进步的标记。一座座水泥森林拔地而起。世界第一高楼的名衔不断被刷新。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幢高楼将会是一个城市。人们在里面就可以完成一生的所有事情。现在这样的楼房几乎已经出现。

但这些真是人类的幸运吗?

现在的城市也随着建筑的变迁,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人们的生活模式更加改变,与自然界的距离拉得更远。在农耕文明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与自然同步。哪怕是古典城市最典型的长安城也不违反这一规律。在那里有“宵禁”,入夜后出来闲逛者以犯罪论处。但当人类有足够的能源照亮黑夜时,夜生活多了起来。事实上这正是人类高速发展的体现。然而慢慢地它影响了人类的身心。

美国人曾经搞过一个调查,他们惊讶地发现休斯敦国民的肥胖指数与其火箭发射的范围存在某种关联。最后他们发现了原因。原来自人类诞生的千万年时间,人们都过着自然的昼夜生活。但现代文明打破了这一界限。人们的工作生活时间被拉长到15-18个小时,甚至更长。但人的进化并没立刻适应这一变化。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身体发出了对肠胃的错误指令,使得脂肪在体内累积。所以与火箭扯上关系,是因为这一带的人们生活受到夜间火箭发射的影响更大,更明显而已。当发现这一秘密后,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效的减肥方法,那就是人一天的进食时间间隔第一顿和最后一顿不能超过8小时。这能让你的身体消化系统回归自然,很多疾病也不药而愈。

但受到城市生活的影响的又何止人类?光是路边的行道树,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在诸多的人造灯光的照耀下,它们已经表现出与在自然界的同类不同的生物特性,花期和结果期都有改变。但到底会有何影响,还得继续观察。别忘记,人类也只是到上个世纪下半页才变得如此奢侈。而这在自然界的进化中也不过是一瞬。变化已经显现,但没人知道它到底会走向何方。

天下极境11:城市体现文明,西方为何胜出?东方人还有机会吗?

代表现代文明的“上海三件套”。

而且人类也已经发现了这种变化,未雨绸缪,我们通过研究自然和古人的智慧改进我们的城市,使它更象一个生物体。象通过对北京团城的排水系统的研究,就改进了现代城市里的排水系统。在成都,兴建了所谓“第四代建筑”,把绿植更大量地引入了电梯房,让每个家都能拥有一个花园。而在贵阳,创造了世界最大的人工瀑布,巨大的水流展示了人类对城市未来的想象。尽管这些改进多少有些美中不足,但代表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科幻小说中,人类的未来是一个充满金属质感的时代。到处都是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这时的城市就是智能化的机器。但是不要忘记,影响城市未来的不光是科技,还有文化。科技只是给人类提供方法,而文化却能让人传承。国人已经开始觉醒,努力营建属于自己城市的特色。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丢掉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一些骄傲。很多新型的建筑被发明出来。特别是模块化建筑,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正如西方人在钢筋水泥方面的优势。中国古代的大木建筑其实就是模块化设计的经典。飞檐斗拱梁柱都是以模块化的形式组合设计的。尽管现在很多人对它已经陌生了。但还是有很多人默默耕耘,希望有一天,东方的建筑可以再次打破西方建筑的独霸局面。

天下极境11:城市体现文明,西方为何胜出?东方人还有机会吗?

日渐回归的中式建筑有着与过去大相径庭的表达

也许到了那一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内蕴可以再次回归。我们可以更自由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间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未来不一定会是冰冷的科技世界,也有可能象佛经提到的极乐世界一般。烟罗之下,亭台之间,山水之畔,我们有更自在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