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与中国佛教文化

 牛虻01 2021-02-03

长安是中国佛教的僧才汇聚中心两晋、南北朝时期,长安是北方佛教的僧才汇聚中心。长安良好人文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的高僧、学问僧前来。印度僧人从陆路海路来到长安,西域僧人从河西走廊来到长安;日本朝鲜僧人自东向西来到长安。人才济济,盛极一时。

长安是中国佛教的经典翻译中心。隋、唐时代帝王的有力支持,长安成为中国最大的佛经翻译中心。唐代译经多由国家主持,译场主要设在长安。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大荐福寺,加之此前草堂寺的译场,是著名的四大国立译场。唐代译事不断,译籍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前人。玄奘、义净、不空等人的成就尤为突出。

长安是中国佛教的思想弘传中心。隋、唐时代,长安也是佛教弘传的最大中心。一是佛教体系内部的教理方面的弘传,一是通过“俗讲”等形式,用通俗的语言、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扬佛教义理。

长安是中国佛教的宗派创立中心。隋、唐时代形成了八个佛教宗派,其中有六个都在长安创立:三论宗推罗什为初祖,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译经,草堂寺是三论宗的祖庭;玄奘和窥基在大慈恩寺创立了唯识宗;法藏在华严寺创立了华严宗;善导在长安创立了净土宗;道宣在净业寺创立了律宗;惠果在青龙寺创立了密宗。宗派的创立,标志着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最后完成。

长安是中国佛教的文化交流中心。西域各国高僧,鸠摩罗什、“开元三大士”、日本遣唐的学问僧空海、圆行、圆仁等,先后来长安学习中国文化和佛教经典,带回了大量经典,把佛教传播到日本;新罗僧人圆测、义湘等也相继来到长安求法。长安成为各国佛教徒汇集交流的中心。

长安是中国佛教的文艺创作中心。唐代写大慈恩寺、青龙寺、香积寺的诗数量多质量高;“诗佛”王维在长安创作的禅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佛教的很多音乐、绘画、舞蹈,创作在长安;佛教很多碑文,也成为书法家书写的内容。像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欧阳询书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这些书法史上的名帖,内容都有佛教有关。而僧人怀素的草书,更是成为草书艺术的范本和高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