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小院记忆

 冬歌文苑 2021-02-03

小院记忆

堂屋三间;西屋三间;东屋三间,两间是仓库兼厨房,一间是门洞。

小院住着一家九口,爷爷奶奶和我住堂屋,爹娘和姐姐哥哥妹妹住西屋。走进门洞迎面是一棵虬枝盘旋的老枣树,爷爷说,爷爷的爷爷小时后枣树已两搂粗。如今还是两搂粗,只是树身上增添了许多洞。

大姐没进过课堂,二姐半学期没读完就辍学了,回家看护弟弟妹妹。我刚刚记事的时候,天蒙蒙亮,爷爷、爹和大姐就去生产队上工,娘在灶台上忙碌,烧一锅热水,灌满陶砂壶、水瓢,好给下工回来的爷爷、爹、姐姐解渴,然后做饭,菜团子、高粱窝头、红薯占满一筚子,只在锅边贴两个玉米面饼。

等大人下了工,娘才掀开锅盖,我们兄妹四个已饿的眼冒金星,顾不上洗手就去锅里抓,八只眼睛盯着两个玉米面饼,但谁也不敢拿,知道是娘留给爷爷吃的。

有一次,我实在禁不住玉米面饼的诱惑,趁娘出去洗菜的时候,悄悄掀开锅,掰了一小块,心里咚咚直敲鼓,开饭的时候没能蒙住娘,遭到娘一阵数落。

爹是生产队犁地赶车把式,秋收的时候,人忙牲口也忙。白天拉犁,晚上拉车,爹心疼牲口,稍有空闲,爹就用梳子给牲口梳毛,牲口温顺地贴着爹一动不动。卸了套,爹耐心牵着牲口沿着小路遛,然后让牲口滚滚儿,抖抖毛,打几个响鼻儿才拴到槽上饮水喂草。

有一天,爹犁地正犁的起劲,一阵狂风,下起了倾盆大雨,爹担心怀着驹的白马生病,脱了上衣搭在白马背上,雨浇透了爹,爹哆嗦的上下牙只打架,回到家连喝了两大碗娘熬的红糖姜水才缓过劲来。

收打麦子,就像虎口夺食,壮劳力割,妇女儿童拾,老少齐上阵。割麦子的壮劳力按晌记工分,拾麦子的妇女儿童按捡拾麦子的重量记工分,回到麦场称麦子时,人勤手快的娘总没二会娘拾的多。第二天,我留了心,不时盯着二会娘,看见二会娘在人不注意时,偷偷抓两个没拉走的麦个子塞到包里。

吃尽了没文化的苦,等到我和妹妹上学的年龄,爹娘咬紧牙关把我们送进课堂。除了上课,最盼望的日子就是打枣。“七月十五红枣,八月十五打了”。打枣的日子到了,爹头天就借来又细又长的竹竿,天一亮,爹就咣咣咣打起来,老枣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一颗颗红枣像珠子一样滚落到小院里、巷子里。打枣声、笑声汇聚成一支欢快的曲子在空中回荡。

奶奶把打下的枣分类放在竹筐里,小枣、青枣熘熟当饭充饥,个大饱满的晒干。晒枣的时候,可恶的苍蝇飞来飞去,奶奶整天手不离扇驱赶,保证大枣干净不浆。年近的时候,爷爷用独轮车把干枣推到集市上卖掉,变成我和妹妹的学费、书本费。

前几天,我回了一趟故乡,走进熟悉的小院,枣树绿茵如盖,花香沁人心脾。树依旧,人已非。爷爷奶奶早已作古,爹娘也先后离世。“屋里再也不见你和我,美丽的往事已模糊”,院外飘来千百惠的歌曲,而我已是泪流成河。

插图/网络 

本平台第一本散文精品集,2018年8月在全国公开发行,每册定价人民币68元。联系人:琅琅,微信号LANG2672;电话18201110689

作者简介

苏现海,男,1967年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河北曲周师范学校,小学教师,喜欢文学、摄影,偶尔写些小文章。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