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记忆中的票证

 冬歌文苑 2021-02-03

记忆中的票证

闲来整理房间,忽然发现一张久违的粮票,恍惚间,感觉票证时代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

回想当年,一张小小的票证,连接着一家子的吃、穿、用。记忆中的票证与当时实行供给制有关。那时候的居民家家户户都有票证,而且个个视如珍宝,因为它有时比钱还重要。孩童的我们,常常看到母亲抽屉里装的全是票,要买东西就用剪刀剪一张。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剩下放回抽屉里,很慎重的锁上锁,对于母亲来说,那些票证关系着一家几口人一个月或一年吃穿用度,马虎不得。

现在的孩子可能无法理解,当时市场上一根油条五分钱,但拿钱是买不到的,还得有票。早餐市场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稀饭配油条,已经是美味佳肴了。

朦胧中还记得,一个春风拂面的早晨,母亲忙于家务,她很小心的剪了一张票给我,让我自己到街对面买油条。我睡眼惺忪的接过票和钱,兴冲冲的走在马路上。哪成想,被一个冒失的骑车小伙子横冲直撞的碰了一下,摔了一跤,票和钱都撞飞了。顾不了脚痛,手痛,爬起来,赶紧寻找。找到了钱,可是,票像蝴蝶一样飞走了,怎么也找不着了。找不到,怎么办,眼泪哗啦啦的出来了,心心念念的油条可能没有了。小伙子吓得赶紧扶好车,蹲在地上帮我找起来,可是地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奇了,好好的一张票就是不见了。没有票,有钱也没用。摸着手上有点沙痕的伤口,我鼻子一酸,眼泪又要出来了,看来今天油条泡汤了,只能喝白米粥了。咦,我眼光一闪,车胎上那是啥,一张票像树叶似的紧紧的贴在轮胎上,我弯下腰轻轻的揭开了它,向小伙子一扬,说:“找到了”。瞬间忘记了疼痛,直起身,一瘸一拐的朝对面跑去,终于如愿以偿的买到了油条。

除了买米,买肉,买布等日常用品用票证,买自行车也是。我读小学时,家里就一辆自行车,而且是那种大货架的自行车,28寸凤凰的,听我妈说用了十几年了,很不好骑。我妈每次骑那辆大货架,都要有人在后面扶着她上车,很不方便。我家几个孩子都是走路上学,学校又远,很渴望拥有一辆小型的自行车,可是没有票不能买。刚好我妈学校分配了一张自行车票,几个老师都想要,最后领导决定,用抓阄的方法,很幸运我家抓到了。拿到那张票,我妈笑得合不拢嘴,说今年家里的万年青开花了,所以运气才那么好。她喜滋滋把票摊开放在桌子上,轻轻的抚摸着它,左看右看,实在欢喜,然后宝贝式的收进了抽屉里。第二天,把钱凑齐了,和我爸一起兴高采烈的到百货大楼把车拉回家了。车拉回家后,我妈像小孩似的,围着自行车转了好几圈,抓抓车把,按按车铃,开心的直拍掌。以后我们家几个孩子轮着骑这辆自行车,每次出门,母亲都一再叮嘱我们要锁好车,放学回家更要求我们把自行车抬上楼。这辆车伴随着我家兄弟和我度过了小学,中学。

国家政策慢慢放开了,有些票证渐渐的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粮票到80年代中期城里还实行供给制,好像当时市民一个月小孩31斤,大人28斤,小孩比成人多,可能觉得小孩正在长身体吧。当时居民得拿着粮票到粮站买米,米都是往年米,很不好吃。城郊有些农民发现了这个商机,把自己种的新米拿过来换市民的陈年米,以少换多。8斤换10斤,农村新米好吃,居民觉得这样换也很合理。所以当时这个换法很受欢迎。农民换的米拿去喂猪喂鸭,他们也觉得合算。不过就是有点麻烦,居民把粮票和钱换农民的新米,农民再拿粮票和钱到粮站买陈年米,然后运回家,但他们乐此不疲。粮票除了买米,还有一个作用,可以换食物。记得大哥去上海读大学,回来时得意洋洋的和我们炫耀着上海的种种繁华,让我记忆犹深的是他说到用粮票换茶叶蛋。一斤粮票只能换一个茶叶蛋,美食家的大哥神采飞扬的和我描述着茶叶蛋的色香味,令我对没吃过的茶叶蛋非常的神往。

到了90年代初,粮票也在不知不觉间退出了市场。中国进入了购物无票证时代。

过去由于物质的极度缺乏,需要实行供给制,票证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这么说,票证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曾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有价证劵,它的兴起与更替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而如今,时代在高速发展,经济在腾飞。中国已经进入了智能化的时代,手机基本代替了人民币,生活也越来越方便了。票证更加见证了我国越来越富足的物资供应和越来越富裕的人民生活。我们很幸运的生活在这个时代。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不再为吃、穿、用发愁了。凭票购物也永远退出历史的舞台。票证或成为一种古董摆放在历史博物馆,或作为一种纪念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水柳,中文本科毕业,福建省中职高级讲师,爱好文学,业余时间喜欢写写随笔。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