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钱没粮票,油条买不到

 城北十五里666 2021-06-12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匮乏,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出。

图片

1953年10月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从此百姓生活进入了长达40多个春秋的“票证时代”。

图片

那时,各类票证五花八门,粮票、肉票、布票、盐票、油票、煤票……票证渐渐成了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

图片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票证才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图片

这一时代的结束预示着中国由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

图片

如今,那些穿过岁月风尘存留下来的票证,正成为收藏品。

图片

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方寸纸片上,蕴藏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丰厚内涵,浓缩了那段坎坷历史,记载了我们从“计划”走向“市场”的变革轨迹。

图片

在计划经济时代,没钱还可以向别人借,但诸如粮票、布票、肉票之类的票证是没法向人借的,家家紧缺不够用,谁也没法借给别人。

图片

在所有的票证当中,粮票尤为重要,粮票就是粮食,没粮怎么行?

图片

那时粮票的使用范围是当今的年轻人无法想像的。

图片

供销社、商店里只要是含粮食的食品,不管什么一律要粮票。

图片

街上烧饼2两粮票一个,油条半两粮票一根,包括饼干在内,多少分量就是多少粮票。

图片

如果有钱没粮票,就是跑遍全城也别想买一个饼,哪怕是饿得只剩一口气。

图片

带你我穿越到计划经济年代

每一张票、证、券、卡

这些老纸片都如同一把钥匙

帮你我打开记忆的闸门

过往的岁月

在略显斑驳的旧物映衬下

瞬间变得栩栩如生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老票证故事征集活动温情启幕~

我们在这里等您

讲述您和祖国计划票证的故事

欢迎您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我们愿与您一起追溯历史

品读往事

重温美好时光

见证祖国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